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西蚕业信息网
userphoto

2023.05.04 江苏

关注

     一、云南蚕业科技发展现状

    云南蚕业科技推广的骨干为各级蚕桑站,目前有蚕桑站26个,管理和技术服务从业人员6000多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60人,中级技术人员316人,其他人员5500人。共有普种场三个,家蚕原种场一个,缫丝企业12家,从事蚕桑研究的科研单位主要有省农科院蚕蜂所、云南农大蚕桑系和楚雄农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技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科技人才基础。“十五”期间,全省推广优良家蚕品种210多万张,产鲜茧6万多吨;推广优良桑品种47万亩;推广了大蚕活动蚕台育、方格蔟上蔟、桑园杂交桑嫁接快速成园法等一批适用新技术。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立足于自主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科研和产业化开发的研究力度,在桑树品种选育和丰产栽培、适应云南各气候类型饲养的蚕品种选育、蚕桑生物技术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共获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8项,院级1项。

    据统计,至2006年11月底,全省有养蚕农户近17万户;有桑园93万亩,发种量80万张,全年产鲜茧2.8万吨,农民直接经济收入超过5亿元。 蚕桑生产已成为部分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特别是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及巩固扶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捷径,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新亮点。

    云南茧丝绸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蚕茧亩桑单产低,云南省亩桑产茧为28kg/亩,张种产茧为35.7kg/张。云南张种产茧养蚕水平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34.2 kg/张),但衡量蚕业综合效益的亩产茧量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8 kg/亩)。单产低有很多原因,就蚕业科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原创性成果

    以桑树品种为例,云南桑树品种主要以引进为主,大部分为平原地区优良品种,在云南坝区栽培表现良好,但云南用于栽桑的土地多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栽桑条件无法与坝区相比,桑树品种优良性状未能表现。另一方面,平原地区褐斑病不是主要病害,在选育品种时不会对其褐斑病抗性进行考察,由于云南的独特气候,引进的桑树品种都易感褐斑病。

    (二)科技创新后劲不足

    以蚕品种为例,蚕品种对产业科技支撑的后劲不足,虽然我省先后选育了10多对品种,但同全国品种育成单位一样,这些品种的基础血缘都是以7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七字号”为主,在数量性状有一定的提高,但没有质的突破,没有达到省力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要求。

    (三)劳动生产力低,技术单一,部分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蚕业劳动力总体水平仅相当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水平,我国面临着大幅度提高蚕业劳动生产力的艰巨任务。我国蚕业沿用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一家一户养1张至几张蚕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传统的养蚕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要求,要建立高效、省力的蚕桑生产技术的配套体系:推广省力化蚕桑机具;条桑育生产技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二、加快蚕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云南蚕丝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和云南茧丝绸产业发展对云南蚕业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所将通过与大专院校以及企业共同合作的方式,利用大专院校的科技实力和科技人才,打造涵盖全省,辐射东南亚的蚕业研发和培训基地,建设蚕业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水平。蚕业科技创新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立云南省蚕、桑种质资源中心

    建立云南省蚕、桑种质资源中心,对蚕、桑种质资源进行研究与评价,针对主要蚕桑产区的气候特点选育适合当地的蚕、桑优良品种:重点选育高产高品位茧丝家蚕品种和雄蚕品种,根据各地气候特点筛选适宜的高产高抗桑树品种。

    (二)建立云南省家蚕原种、良种繁育中心

    良种工程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特别在近几年全国蚕种缺口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全省现有的一个家蚕原种场,三个普种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技能,扩大生产能力,为云南蚕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建立云南省蚕种质量检验中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8号《蚕种管理办法》的规定:蚕种检疫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蚕种检验机构承担。建立云南省蚕种质量检验中心,对在云南省内销售的蚕种统一进行检疫检验,严把蚕种质量关,切实保障蚕农利益。

    (四)建立覆盖全省的蚕桑生产技术服务网络

    建立桑园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为桑园病虫害防治提供信息指导;举办生产技术流动培训班,对农民直接进行技术培训,推广丰产桑园栽培技术、小蚕共育技术、省力化养蚕技术、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开通蚕桑生产技术咨询服务热线110,解决蚕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这个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需要省发改委、商务厅、科技厅、农业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三、依靠蚕业科技,实施“东桑西移”,推动山区经济发展

    (一)科技兴桑,重在实践。作为科研单位,只有融入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为产业进步提供科技支撑。为积极落实“东桑西移”计划,推动山区经济发展,我们通过控股的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蒙自县冷泉镇实施了以良种、良法为基础的蚕桑综合开发。通过近四年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冷泉镇海拔200~2000米,总人口20519人,其中农业人口20090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916.21万元,财政收入仅13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9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2元。全镇耕地面积42922亩,其中旱地39055亩,人均占有耕地1.94亩。该镇荒山缓坡地多,人口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种植作物是玉米,是典型的贫困落后山区。2002年在当地规划发展蚕桑之时,也正是蚕桑产业陷入“低谷”之时。由于该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难于找到其它适合的产业和投资项目,蚕桑业成为发展的首选产业。蚕桑对当地农民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农户态度多半都是观望。 “喊破嗓子,不如树个榜子”,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资组织了30多位自愿从事蚕桑生产的农民到云南省的陆良、祥云县参观了解,让农户互相交流,使他们对蚕桑生产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树立起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在喊破了嗓子,领导下地,技术员帮忙,村干部带头,桑苗化肥到手的情况下,2002年试种300亩桑园。辛苦一年,栽桑养蚕的农户尝到了甜头,还想多栽,未栽桑的农户也一致要求下年栽桑养蚕。

    农户心中也有一本帐,一家人四个劳力每季就可以养三盒种,一年养四次,年纯收入就可以达到七八千元。今年,冷泉镇年养蚕收入超过2万元的就有40多户。农户的积极性是由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调动起来的,同时也证明科研成果只有在实践中实实在在地推广,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才会被广大农民接受。

    (二)科技兴桑,需完善体系,加大投入。公司构建的五级蚕桑技术培训服务体系(即公司—技术员—辅导员—小蚕共育户—大蚕户)在蚕桑基地的生产过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保证养蚕户得到及时的技术帮助和扶持,按每100亩设立一名蚕桑辅导员进行配置。公司培训技术员,技术员培训辅导员,辅导员指导小蚕共育户,小蚕共育户指导大蚕户,层层管理,层层培训,为蚕桑生产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为确保蚕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美誉公司基地的专业技术员长期进驻各村,与蚕农同吃同住,对蚕桑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阶段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让蚕农真正感受到了公司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一片苦心。

    公司蚕桑基地建设,要求在技术上必须高起点,要让蚕农一开始所接触到的技术和方法就是最科学最实用的,必须实现100%的良种推广,100%的小蚕共育,100%的简易蚕室和省力化蚕台育,100%的方格蔟上蔟,为建设优质高产原料茧生产基地奠定基础。

    2006年,公司在“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在基地的核心区投入300多万元资金,进行了蚕室、丰产桑园建设等示范工程,对基地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示范推动作用。针对当地蓄水困难的突出问题,在当地投资建成20立方米水池71个,50立方米水池16座,100立方米水池9个,小坝塘3座,总蓄水容量3000立方米;为实现100%的小蚕共育目标,以补贴的形式改造或修建小蚕共育室120个,共计4169平方米,新建蚕用消毒池500个,推广方格蔟150多万片,对提高蚕茧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蚕桑业发展初期,需要资金、规划和政府扶持,甚至是强制执行力。冷泉镇蚕桑业的发展,同样也不例外。政府与公司签协议,公司与农户签合同。县委从各部门抽调精英,专门成立蚕桑工作小组,负责处理蚕桑发展初期的各种问题。为了保证蚕桑产业在冷泉镇的稳步发展,蒙自县政府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对发展蚕桑产业的农户进行扶持,让农户在享受政府补贴的前提下发展蚕桑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另对发展蚕桑生产的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根据农户栽桑面积,每户提供2000-3000元的贷款,用于桑园肥培及蚕室建设投资,有力地推动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三)实施 “东桑西移”工程需依靠科技进步。“东桑西移”不仅仅是把种桑养蚕由东部移到西部,重要的是把东部的农业生产理念、先进技术带到西部,比如规模效益、优良品种、品牌农业等,这些理念、技术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推广,将逐步被西部的农民所接受,逐步改变西部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这样,“东桑西移”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我所将立足蚕业科研,为云南蚕业的发展做好科技支撑。同时也希望与国内外的同行加强合作,共谋云南蚕业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埂生基:从一片桑叶到全产业链的蜕变
云南蚕桑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
最新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
养蚕业面临生存难题 到底该不该继续养蚕
重庆蚕科院
泾县蚕桑业的兴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