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峻作品《外婆印象》(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志选稿基地》



  外  婆  印  象


   文/李峻    


一转眼,外婆已经离开我们快十八年了。

十八年是什么概念?十八年,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孩可以长成高大威猛的壮小伙或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十八年,也是外婆抚养我成人的时间。十八年来,我陆陆续续写了《外公印象》《奶奶印象》和《爷爷印象》,但是我最想写的《外婆印象》,却迟迟不敢去触碰。因为外婆是我此生最亲近的人,我深怕这块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被自己拙劣的文笔弄皱、刺痛。

想起外婆最后的日子,我陪伴在她身边时,曾经想过:要是没有了外婆,我的日子会怎么样?当时我不敢想象。但现实就是这样冷酷:没有了外婆的日子,我依然过得很潇洒,该玩玩、该睡睡。人就是这样一种擅于遗忘的生物,只是偶尔在某个午夜梦回,才会蓦然惊醒,泪湿枕巾。

小时候,由于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一出生就放在了外婆家。外婆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她善良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和处逆境而不馁、居顺境而不骄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可以说,虽然那时的日子不算富足,但我的童年时光从来不缺乏阳光,真正算得上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健康而快乐地成长着。


我的太外公生了十三个女儿,终究没有盼来一个男丁,最后只好抱养了一个义子,外婆也被留在了家里。她小时候上过一年私塾,但主要的识字还是在解放初期的扫盲夜校里完成的。她常常感叹自己的父亲不让她多学几年书、多认几个字,这也成了她一生最大的遗憾。因此,当太外公又想让他最小的女儿辍学时,已经成人的外婆坚决反对。在她的支持和帮助下,我的小姨奶一路读到了天津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上海工作,这在那个年代是相当稀罕的事情。所以小姨奶一直对外婆心怀感激,常常念叨没有外婆,就没有她的今天。

太外公当年颇有产业,但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渐渐地没落了下去。解放初期公私合营后,家里就只剩下外公这个当国营商店营业员的“公家人”了。外婆当年一直对我说,当时家里每月只有外公一个人挣的二十八元工资,却要养活老老少少七八口人,真的很艰难。因此,外婆借钱买了台缝纫机,靠日日夜夜给人缝制衣裳贴补家用。逢到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里不多的粮食尽可能供着老人小孩,自己却只能经常饿肚子,以致得上了当时的流行病:水肿病,整个人因此看上去肥胖臃肿。小时候外婆经常示范给我看,用手指往小腿上一压,陷下去的肌肉久久无法反弹。

“屋漏偏逢连夜雨”。大舅自幼体弱,读高中时又得了胃病,须开刀治疗。外婆借遍了亲戚朋友,最后只能变卖家产,家里仅留下一台养家糊口的缝纫机。有人劝她放弃,但外婆说什么也不肯。“砸锅卖铁我也要救回你大舅”,多年后外婆重提此事,似乎风清云淡;但是当时家徒四壁的情景,在她的描述中,依然触目惊心、历历眼前。

外婆酷爱看书,知书达理。外公文化程度较低,大概念到高小,虽然比外婆接受的正规教育时间要长,但总不喜欢看书,顶多翻翻小人书。“他一拿起书就犯困”,外婆曾经跟我这样说外公,“那时候晚上缝补完衣服,我总要点着油灯看会儿小说。但你外公老是不肯,说浪费灯油,还不如早点休息。有时候我不听他的继续看,他就会把我的书抢过来扔掉。唉,真拿他没办法。”小时候,两位舅舅经常会带些书回来给外婆看,除了《中篇小说选刊》《十月》《花城》《萌芽》等杂志外,外婆最爱看的还是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这也成了家里的一道奇观:我的同学到家里玩,经常会看到外婆戴着老花镜,捧着一本小说在认真地翻看;她有时还会与我们交流一下对小说的看法,而且往往观点独特,自成一家。渐渐地,“李峻有个爱看武侠和言情小说的外婆”的传说在同学中间不胫而走,传为美谈。大家也愿意把一些小说借给我,让我带回去给外婆看。在外婆的影响下,我也从小就养成了爱看闲书的习惯。


外婆待人和蔼、谈吐幽默;头脑清楚、分析事理条条是道。与街坊四邻关系好,经常有邻居上门找她聊天闲扯,或者请她就某件家庭琐事出谋划策。她乐此不疲,出的点子也是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小时候,有人找外婆聊天时,我总爱坐在外婆的软软的大腿上,听得津津有味。在她们那里,我得到了最初的为人准则和朴素的民间道德的洗礼与熏陶。

外婆的心地特别善良。印象中有一件特别深刻的事情是有一年冬天的上午,我们在家门口遇到一个磨菜刀的外乡人。外婆请他磨过菜刀以后,发现他脸色不好,就关切地和他聊了起来。在得知他粒米未沾时,尽管自己也尚未吃早饭,但外婆还是毫不犹豫地把锅里的饭菜全都端出来,请那位磨刀人吃,把那人感动得不行。外婆却不以为然,还一个劲地叮嘱他吃慢点,别噎着。

外婆对我们疼爱有加。上小学时,由于学校离家近,要是我哪一天在学校贪玩迟了,她总会赶到学校去找我。上中学后,学校远了,外婆年纪也大了,腿脚不大方便,去学校的次数少了。但我要是偶尔回家迟了,在家门口的路灯下总会看到她在焦急张望的身影。只有我们都安全到家了,她悬着的一颗心才会放下来。小时候顽皮,有一次把手臂摔脱臼了,外婆急得不行,背上我就往一个土医家里赶。她身体肥胖、体质不好,背着我走得气喘吁吁。那时的我不懂事,趴在外婆的背上还觉得挺好玩,连手臂上的疼痛也忘记了,一点也没发觉外婆的辛苦。

外婆是个慢性子,与外公的急性子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在小时候周末举家去看电影时表现得尤为突出。那时的娱乐活动比较少,家里又没有电视。于是,周末全家人去看一场电影就成了每周一次最重要的活动。一般是晚上五点半的电影,但外公下午四点半就已经吃过晚饭并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催着大家出发了。可外婆偏偏又有忙不完的事情,进进出出,总也走不了。于是,每次我们都是跟着骂骂咧咧的外公先走。外婆往往都要等到电影院的片前加映快结束的时候才在一片黑暗中摸索着进来找座位。这样的情形几乎每周都会发生,真不知道他们几十年是怎么过来的。


到了暑假,只要晚上没啥事,外婆总会带着我和妹妹一起去附近部队工厂的电视房看电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看完电视,外婆一手牵着我,一手牵着妹妹,在月亮的映照下,我们仨一起慢慢走回家的情景。夏夜里银色的月光、习习的晚风和淡淡飘来的夜来香味,成了我永难抹去的印记。

转眼我要去上大学了。临行前夜,外婆在灯下为我赶打毛衣。我故意问外婆是不是舍不得我走,外婆抬起头,很认真地对我说,“舍不得又能怎么样?男孩子总要出去闯天下的,老是和外婆呆在家里有什么出息?”当年祖孙俩一问一答的情形至今仍清晰如昨。

工作后,一般是周末才回家看外婆。那时外婆已行动不便,很少出门了。但每次我要回家前,她总会央邻居帮忙买些我爱吃的菜,煮好了等我。外婆煮的菜是我的童年至味,如今外婆走了,我再也吃不上那些美味了,想想总是很伤心。

挣了工资以后,我给外婆买了一台21吋的福日牌彩电,替下原先的12吋黑白电视。外婆可高兴了,每当有客人到家玩,她总会骄傲地指着彩电说,“这是我家阿峻孝敬我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可是外婆,您可知道:您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一台彩电又怎能报答您的万一?


01年后搬了新房子,我把外婆接到城里的家中住了一段时间。我当时住在七楼,又没有电梯;外婆行动不便,无法上楼。我特地雇了两个民工,用一张藤椅一起把外婆抬进家里。外婆在我的新房里住了几个月,这也是她平生第一次住进套房。在这里,儿孙们还聚到一起,给外婆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我让门口饭店的服务员将饭菜做好后送到家里,让外婆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酒店的美食。大家一起举杯,祝外婆健康长寿,外婆笑得特别开心。那年过年,当我把客厅的彩灯全部打开后,问外婆好不好看,外婆高兴地说:“好看呀,能不好看吗?”那天晚上她兴致很高,和我聊了很久。我永远也不会想到,这竟然是我与外婆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了!

节后不久,外婆就因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待回到老家时,因中风出现了言语困难、四肢颤抖等症状,情绪也变得焦燥不安起来。我回家去看她,已经听不懂她模糊不清的话语了。她也很着急,示意我拿纸笔给她,用颤抖的双手吃力地写下几个字塞给我。我看了半天,才辨认出那几个字:“你们如果真的孝顺我,就让我早点安静地走吧!”看得我好心酸:外婆这是不想给儿孙们添麻烦啊!她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要处处为儿孙着想。

那时我已经当了父亲。为了安抚外婆的情绪,周末我会骑上摩托车带着妻儿回家看外婆。只有在看见我儿子可爱的模样,听到他奶声奶气地喊 “太外婆”时,外婆的脸上才会露出暌违已久的笑容。

02年7月6日清晨五点多,当一阵急促的铃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一个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让我顿时泪流满面。大舅在电话里告诉我:“外婆走了。”从此,这世上再也没有了一个像外婆那样疼我爱我的人了。在那天清晨,我成了天底下最孤独、最悲伤的一个人!

转眼十八年过去了。儿子已经成了一名大学生,我也年近半百,再也不是当初承欢外婆膝下的小孩子了。每年清明去陵园看外婆时,我总要在心里默念:外婆,您在天堂还好吗?我很想您!



【作家档案】


       李峻,男,七十年代生人,经济学学士,税务师,现供职于国家税务总局莆田市税务局。自幼喜好文学,闲时舞文弄墨以自娱,作品散见于报刊、微刊。

 

投稿说明
        1、本平台欢迎微信公众平台原创文字,体裁包括:诗歌、散文、杂文、短篇小说。
    2、投稿必须以“文章+体裁+作者简介+照片”的方式投稿,投稿邮箱:  1146596930@qq.com
        3、投稿必须关注“作家驿站”微信公众号zjyz5225,并加主编微信ygx5225以付稿酬。
    4、稿费支付方式为:赞赏总金额的50%;赞赏费低于10元(包括10元),阅读量低于100,无稿酬。有播音朗诵的,作者40%,播音者20%,平台40%。配音自愿,需要请投稿时注明。
    5、稿酬支付日为文章登出7日后,请及时与主编联系;超过稿酬支付日,视为主动放 弃。
    6、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7、本平台刊发文字,可往湖北《洪湖文学》杂志、黑龙江《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志推荐。

          



编委名单
         主编: 叶桂秀 (湖北作家,已出版专辑《爱成桃花》1部。)
         副主编  百姓瞭望(贵州作家,已出版专辑《低吟浅唱》一部。)
         编委:邛州冷客 (四川作家,邛崃市作协副主席。)
                    蒲显建   一剑屠龙  李国七(马来西亚)  真真
                    乔力一   谭小芳(香港) 段载芳  哲夫    牛高山 
                    (9位驻站作家) 


 金牌主播名单
        雪峰(团长) 岁岁平安   陆小青  李簪
          素兰  一弓   芝兰于室   秋子  叶道山


注:文内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提醒,我们马上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父亲母亲
【文学时代微刊】听妈讲过去的事情|寒潭雁渡(美国,布法罗)
四川作家‖【我的外公】◆刘香琼
父母坟地不好,影响儿子命数
爱我那个男人去世了,我疯了
【大中华文学•散文】张全勇/四川/童年的新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