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醉读唐诗163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文/驭风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诗作者崔颢,是个典型的没把聪明劲用对地方的哥们。想当初,崔颢不到20就中进士了(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可见其脑子活分,才情很高。要知道,20岁,也就男人弱冠的年纪,这岁数中进士的,都是历史上能有一号的牛人,比如王维,白乐天,苏东坡,司马光什么的。当然,也有例外,高适50了才中上进士,也一样牛叉叉的;凭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扬名的曹松,70岁才混上进士,也不能说老曹不是人生赢家。

崔颢年轻时,比较嘚瑟,脑子活,毛病就来了,什么赌博,酗酒(好蒱,嗜酒),好色等等,就专业来说,其早期诗作亦“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这倒不是致命伤,要命的是这货在对待女人的问题上,人品太次。据说崔颢“娶妻唯择美者”,找媳妇么,谁不想娶漂亮的飒蜜?且不说多有面子,回家屋里屋外床上床下的瞧着,自己也赏心悦目不是?要说娶了漂亮媳妇,那得多珍惜,可崔颢的作风是“俄又弃之,凡四五娶”,这不闲的找抽吗?搁现在,绝对是“狎侮妇女,薄情寡义”的无德臭男人的恶行,一准得被“半边天”打倒在地并踏上一亿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在崔颢的那个年代,这个人品上的瑕疵也一样影响了他一辈子。虽然20岁就中了进士,却因为“有文无行”,谁也不待见,更没高人提携推介,只能在宦海里憋屈地沉浮。虽然做过太仆寺丞、尚书司勋员外郎什么的,顶天了从六品的小官,没啥起色。

估计崔颢这小官做的也没滋没味的,因此,崔颢远离长安游宦天下,花了20年时间浪迹江湖,最后还去了趟东北。可能是在冰天雪地的白山黑水之间行走忒冷的慌,老崔没少喝高度数的烧刀子什么的御寒,但总算把自己喝明白点了。《唐才子传》这么说的:“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

东北老酒的酒劲不小,崔颢借着酒劲登上黄鹤楼,这么感慨一赋,让李白都搁笔的“七律之首”《黄鹤楼》诞生了。虽然做人得了个“有文无行”的考语,但凭借这首《黄鹤楼》,且盛唐诗人的地位绝对撼不动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史上屡毁屡建,现在的黄鹤楼1985年建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共五层,高50.4米,是5A级景点,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湖南岳阳楼、南昌滕王阁),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图片来自网络

崔颢登上黄鹤楼,远眺江景,近看壁画,估摸心里想法也很多。然而,酒喝通了的崔颢,诗风已不再是“意浮艳,多陷轻薄”。东北之行后,人家变体了,风骨凛然了。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黄鹤楼的传说开始,到现实的“人去楼空”,时空一下子就拉开、拉大了。

虽然孙权是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也就是说黄鹤楼最初是作为军事设施而建成,但爱好和平的百姓还是浪漫的赋予黄鹤楼三种版本的神话传说。

其一,《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古代传说,有仙人子安尝乘黄鹤过此,故名。”这个传说比较简单,意思是有个叫子安的神仙曾经骑着黄鹤路过此楼,所以得名“黄鹤楼”。

其二,依《图经》的记载:“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还憩于此,遂以名楼。”这个传说比第一个又贴近一些,意思是有个叫费祎的哥们羽化成仙后,曾经骑着黄鹤回故地重游,还在此楼停留休息,所以得名“黄鹤楼”。

其三,这个就有情节了。《报应录》记载:“辛氏昔沽酒为业,一先生来,魁伟褴褛,从容谓辛氏曰:许饮酒否?辛氏不敢辞,饮以巨杯。如此半岁,辛氏少无倦色,一日先生谓辛曰,多负酒债,无可酬汝,遂取小篮橘皮,画鹤于壁,乃为黄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黄鹤蹁跹而舞,合律应节,故众人费钱观之。十年许,而辛氏累巨万,后先 生飘然至,辛氏谢曰,愿为先生供给如意,先生笑曰:吾岂为此,忽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下,画鹤飞来,先生前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这个神话的大意是,以前,有一个姓辛的自主创业的小老板,在此地买酒为生。有一天,一个身材高大壮实但穿的却破衣拉撒的哥们进了酒店,作为一个“要酒的”,这哥们神态特自若,一点不觉得不好意思地对辛老板说,我没钱,能给点酒喝吗?辛老板人不错,不以衣貌取人,态度特好的就给这哥们倒了一大杯。就这样,这哥们在辛老板的小酒馆白喝了半年,辛老板自始至终没有慢待这位“要酒的”哥们。大概是难为情了,这哥们说了,在你这“白”喝酒好长时间了,我也没钱给你,我使个大招感谢你吧。说着,从个篮子里取了块橘子皮,随手在酒馆墙上画了只黄色的鹤。然后这哥们坐了下来,边拍手打着节奏,边唱起歌,结果墙上刚画好的黄鹤活了,随着“要酒的”的节拍和歌声,翩迁起舞。这可把酒馆里喝酒的惊着了,大家纷纷掏钱看表演。如此,“要酒的”一下子套路了十年之久,让买酒的辛老板成了家资千万的CEO。 有一天“要酒的”又来了,辛总上前施礼答谢道:“太谢谢您啦,您的后半生我管了。”“要酒的”妖娆一笑,说了,我可不是为了这个来“白”喝酒的。说罢,取出笛子吹了几个小曲,不一会儿,天上的白云飘了下来,墙上的黄鹤也飞了过来,“要酒的”妖娆的骑鹤驾云颠了。辛老板为了纪念这个“要酒的”,就扒了酒馆,花费不少建了个地标性的酒楼,此楼就叫黄鹤楼。

不管神不神话,也不管是“要酒的”、“子安”、“费祎”、还是辛总以及看热闹的,该飞走的,飞走了;该过去的,都过去了。崔颢所在的黄鹤楼上,仙去楼空。于是,崔颢的感慨就成了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带走了人、带走了物,红尘世事,只有天上的白云,一如既往的舒卷聚散。

有人说,崔颢喝大了,“黄鹤楼”写的不合律,首联俩黄鹤,拗得过火;颔联三连平三连仄,很不对劲。有人说算是古风诗的路子(古风不刻意讲究声律或不按固定声律格式创作),也难以自圆其说,崔颢的年代,律已成熟,说是拗律倒是差不多。文以气为主,诗以意为先,在立意为要、不以词害意的前提下,规范的七律是拴不住的。林黛玉讲话了:“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是先放出去,再收回来。所以,后面的颈联、尾联由变归正,先虚后实,虽跌宕起伏却一气到底,高唱入云。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图片来自网络

与颔联的宽对想比,颈联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典型的工对。崔颢从神话传说落笔,仙人乘鹤而去,杳然无迹,这都比较“虚”,给人一种在时光面前,世事茫茫,沧海桑田的轮回中红尘渺渺的感觉。从颈联开始,崔颢开始实实在在了。黄鹤楼上将长江两岸的全景尽收眼底,碧空如洗,汉阳城下绿树环绕,江水如练,江心洲上芳草如茵。如此真实的美景,填补了前面的虚空,也为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做了铺垫。黄鹤楼上,对崔颢来说,是过客;天地之间,人,亦是红尘过客;日落时分,江面上烟波浩渺,虚虚实实之间,心里难免会唏嘘一番,狭义的乡愁叠加上广义的悲愁,宦游二十载,仕途如日暮,人到中年,也是人生如日暮,何处是归途?何处是归宿?上下没个着落,却又回到了一开始的“渺渺茫茫来又回”、“人生短短几个秋”的心境。

沈德潜评此诗之语很是到位:“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登楼远眺,日暮怀归,白云千载,难免心头顿起千古之愁;晴川历历芳草萋萋,他乡美景怎能不勾起心中的乡愁?

因自然通惯而一泻千里的诗兴,因打破平仄而不拗口的音节,宽阔宏大的景色,虚实结合的意境,难免让诗仙李白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当然,诗写的再好,也不能狎侮女同胞!

祝女同胞三八节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颢《黄鹤楼》赏析
诗词晚读: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唐诗《黄鹤楼》赏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何以排行唐诗之首 (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