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明理】读懂了鲁迅,你就读懂了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

          【 导读小引 】中国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个人,翻开他的作品那一刻,便使我们这一生的困惑,都有了答案。 他便是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但一百多年前他用思想的手术刀,解剖人性的弱点,疗救病态的社会的思想光芒,依然照亮着今天人们的生活与灵魂。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其实,生活中你所感受到的困扰都早已被鲁迅犀利的笔触深刻解剖过。如果到了一定年龄,你再回过头去读点鲁迅,什么情绪都释怀了。因为有中老年农民闰土、有“耻于短衫邦”死要面子的读书人孔乙己、有再嫁再寡丧夫丧子的不幸女人祥林嫂、有自我安慰感觉良好的精神胜利者阿Q……他们都会告诉你:谁的人生都是腥风血雨,收拾崩溃的灵魂,理顺情绪,揽起自己的人生责任,平静地面对生活吧!

五十三岁生辰,1933年9月13日摄于上海 莫言说:“倘若我能写出《阿Q正传》,我宁愿我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 同是诺奖得主的大江健三郎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靠近一点点”。而巴金说得更感人:“他的作品伟大,他的人格比作品还要伟大。”即便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很少有作家,能像鲁迅一样,获得同行如此一致的高度评价。 而在自己的祖国,没读过他作品的人,在质疑他的光环,读过他的作品的人,则叹息人们对他的轻视。正如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那样:“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 01- 

 

           在所有用中文写作的小说家里,他的文笔,依旧是顶好的。很多人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就短篇小说的领域来说,鲁迅要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高出好几个段位。 拿我们很熟悉的《故乡》举例:阔别多年后,鲁迅重回故乡,见到了儿时的亲昵玩伴——闰土。 对于两人这次重逢的第一次见面,鲁迅是这么写的: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 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兴奋、挡着、回旋、吐不出、站住了、欢喜和凄凉、动着、终于、分明”,仅这几十个字所蕴含的情感张力,就足以让人内心翻江倒海,久不能平息。 再来看《孔乙己》,鲁迅上来先讲鲁镇酒店的格局:穿短衣的,是做工的人,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穿长衫的,大抵阔绰点,要酒要菜,可以进店里坐喝。而孔乙己呢,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仅一句话,便让孔乙己格格不入的社会身份突显了出来。 等到孔乙己的腿被打断后,鲁迅描写孔乙己进入酒馆的方式,更是一绝。“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然后高潮来了,“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读到“见他满手是泥”,你还一脸狐疑,等到后半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你可是瞬间头皮发麻,不得不佩服鲁迅的高明了。 作家余华则分享过这样一件事,自己上学时因为厌恶学校里对于鲁迅的刻板教学,一直不怎么读他的作品,但几十岁后,当他重新以一个作家的身份认真阅读时,他惊呆了:当天晚上,我开始在灯下阅读这些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作品。 读的第一篇小说就是《狂人日记》——我已经完全忘记了里面的内容。小说开篇写到那个狂人感觉整个世界失常时,用了这样一句话:'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 我吓了一跳,心想,这个鲁迅真有点厉害,他只用一句话就让一个人物精神失常了。此后的一个多月里,余华沉浸在鲁迅的作品,如痴如醉。 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对于鲁迅的语言,余华这样写道:“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 用一位读者的话来说:给别人的作品打五星是一种褒奖和肯定,给鲁迅先生的作品打五星,是因为满分只有五星。 长大后重读鲁迅,才发现读的是人间百态。有人说“成年人的艰难,从突然读懂鲁迅开始。”不少人在社会上滚打几年后,又重新拿起了他的作品。 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再读一次鲁迅。那些至今纠缠我们的问题,鲁迅早已在他的作品里给出了回答。 要读懂鲁迅的作品,更要了解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鲁迅一生有很多身份,从不同的身份了解鲁迅不同的人生侧面,更能零距离地感知鲁迅思维,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鲁迅的文字。

    


                 - 02 - 

  

           鲁迅一生,13岁,祖父入狱;15岁,父亲病逝,连上学的学费都交不起。家道衰落他看尽亲邻颜色,独自异国求学,却屡遭欺凌诬蔑,孤独而凄冷的青年时期,写信成为他唯一的寄托。 这其中的故事,心路历程都散见在他的散文和书信里。其中,381封私人书信里,每一篇都真实记录了鲁迅的生活细节,成为了解鲁迅生平不可错过的重要文献。 在所有现当代作家里,没有比鲁迅更懂人性的。鲁迅的文字,不只是了解中国社会的窗口,更是帮助自己了解当下,读懂鲁迅,人生会心灵敞亮。

   



                - 03 - 

   

           关于鲁迅,我们读他的作品多,却少有直接读鲁迅这个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许多人的学生时代的印象是: “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在长期霸占中小学语文课本篇幅较多的光环加持下,我们对于鲁迅的印象一直是正经严肃,不苟言笑。 但鲁迅的的长孙周令飞曾说:“他是非常慈祥幽默的人。”与他爱恨纠缠多年的茅盾,评价他说:“精神上,他是一个老孩子”。 同时,鲁迅还是个吃货。他爱吃,喜欢喝点小酒。鲁迅在北京生活的14年当中,仅仅是鲁迅日记记载他去过的著名餐馆,就有65家之多,包括广和居、致美楼、集贤楼等。 我们都知道鲁迅毒舌,而作为父亲的鲁迅,却也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温暖慈悲的男人。精心给儿子起名“海婴”,寓意上海的孩子。但又怕儿子不喜欢,转身告诉妻子和友人:“如果孩子长大,不喜欢这个名字,可以改”。 海婴刚生下来时,全身红红的,鲁迅便给他取了一个小名,叫“小红象”。还编歌谣唱着哄儿子睡觉,歌谣大体的节奏是这样的:|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小红,小象红|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 周令飞说:“赵瑜(《鲁迅的19种生活》作者)要将鲁迅先生的形象,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告诉大家一个幽默风趣、热爱生活的鲁迅,一个有血有肉、饮食男女的鲁迅。”选取了鲁迅的19种身份,作为“男朋友”的鲁迅、作为“养家男人”的鲁迅、作为“父亲”的鲁迅、作为“吵架能手”的鲁迅.....带你重新认识一个离开课本,真真实实的鲁迅。

   


                - 04 - 

 

           长期以来,有人做了许多关于鲁迅选题的文章,如果把这些看作是今天的人们与鲁迅跨越时空的对话。聊起的内容十分广泛,“佛系青年”、“丧偶式育儿”、“婚姻自由”等多元的现实话题。问题虽然都聚焦于当下,但却一百多年前的鲁迅都标注了深刻的答案。 面对围观的“吃瓜群众”,“键盘侠”的我们该如何看待围观者最大的问题?看看鲁迅笔下淋漓尽致地刻画: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步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逃散。真不知是“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然而又心怀不满,骂他的莫名其妙的对象曰“妈的”! 譬如谈“二胎”问题,鲁迅道:生今之世,而多孩子,诚为累坠之事,然生产之费,问题尚轻,大者乃在将来之教育。 · · · · · · · 请相信只要你细读了鲁迅的文章,一定能丰富自己对社会与人生的更深刻的了解与认知。连今天的什么看病困难、婚姻出轨、不婚不育、工作危机......等社会永恒话题,既带你读懂中国,也透过一个个切面读懂我们的父辈,读懂我们自己。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来源:阅读有感 

                  2021· 12·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读懂鲁迅,还被鲁迅照进了现实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
致活成中年闰土的我们: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读懂了鲁迅!
呐喊》故事梗概及主要人物形象
了解鲁迅,学习语言
成年人的悲哀:读懂了鲁迅,成为了他笔下的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