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逛南京(二十三)汉府几回梦繁华

国庆节快乐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二十三)汉府几回梦繁华(上)

南京市第九中学和我的学校同区,因为工作关系,一年里总要去几回。外勤比较辛苦,但九中我是喜欢去的,至于原因,竟有些不务正业,因为它在长江路上。

长江路紧邻新街口,却少有那一份热闹。高大的法桐静立路旁,挺拔的树干伸向空中,高处枝桠交错,筑起一条绿色隧道。春夏时节,阔叶满树,阳光透过罅隙留下一地斑驳,绘成自然的图画;清风掠过枝头婆娑作响,奏起美妙的琴音;这时候一辆单车也好,慢慢踱步也好,满眼葱郁、满身清凉,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只要一个深呼吸,就全身舒爽。秋天的它是另一番景象,金黄的叶子或是在微风中悠悠飘落如轻舞的蝴蝶,或是在疾风中上下翻飞如惊弓的鸟儿,脚踩落叶,脆响声声,极目远视,天高云淡;这时候,寻一条长椅静坐,捡一片叶子在手,便觉得整个秋天都在掌心里。到了冬天,叶已归根,只有梧桐果还执拗地悬在枝头,湛蓝天幕下摇曳如铃铛,只缺了“叮当”悦耳,不过也没什么关系,这时候,倚一棵大树,让阳光洒满全身,从头到脚让暖意包裹,春天似乎就触手可及。四季长江路,容颜多变,却一样叫人喜欢。

如果单是这些,长江路在古城南京也算不上什么,事实上,它历史悠久。

最早,它是明朝的大仓园,朱元璋在这里建了很多仓房,用于存放物资;清朝的时候叫督署街,因为这里是两江总督府所在地;中华民国建都后,它叫国府路,坐落着国民政府一幢幢气派的建筑,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去世后又改为林森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它的名字换成了长江路。从明朝算起,它存在了600年,文化气息日渐浓郁,毗卢寺、梅园新村纪念馆、六朝博物馆、总统府、南京图书馆、江宁织造府、江苏省美术馆、南京人民大会堂等建筑汇集于此,而总统府建筑群尤为著名。

总统府所在的长江路292号在1700多年前是东吴的宫城,后来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的宫城台城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增建的。近年总统府周边多处发现宫城遗迹,东面原汉府街长途汽车站地下发现宫城墙基,后来建起了“六朝博物馆”;南面南京图书馆地下有大量的六朝遗迹,负一楼开辟了专门的参观场地;西面的1912街区也有六朝宫城的石柱础。“六朝金粉地”在隋朝“荡平耕垦”后渐渐消散了“王气”,直到800年后才迎来了朱元璋,不过大明朝的皇宫不在台城,而是东移到古燕雀湖一带,因此才有“迁三山填燕雀”的说法;台城不再是皇家宫苑,却依然是一块风水宝地,朱元璋把它送给了陈理。

陈理是朱元璋对手陈友谅的次子。1363年8月,陈友谅在鄱阳湖一战中意外中流矢而亡,太子陈善儿被擒,12岁的陈理在武昌即帝位,不过半年,朱元璋兵临城下,陈理归降,封“归德侯”,后来又承袭“汉王”封号,台城故地就是陈理的“汉王府”,范围包括今总统府内南边的一部分以及总统府外东面的一块地方,至今梅园新村以南、长江路至龙蟠中路这一段仍叫“汉府街”,总统府建筑群的起源就是“汉王府”。陈理在汉王府一天天长大,虽不思“蜀”也未觉得“此间乐”,常常口出怨言,对软禁生活表示不满;汉王府与皇宫近在咫尺,朱元璋很快就知道了,或许当初他把陈理放在近处就是为了监视。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以“不克全朕恩”为由将陈理发配高丽济州岛,为大明除去了一个隐患。陈理之后,汉王府仍在,只是汉王换了人——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几年后,朱高煦因为谋反被宣德帝烤死在铜缸里,这一次汉王府成了空宅,闲置了很多年。

据说总统府内的煦园是因朱高煦而得名,但朱高煦曾居高位,按例是要避讳的,后来犯了谋逆之罪,连他住过的汉王府都不被记载,用他的名字命名一座园林也不太可能。煦园得名还有其他的说法,都不是定论,但这不影响煦园的美。

煦园位于总统府西侧,也称西花园。入煦园之门,即见太湖石垒起的假山,太湖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具有“瘦、皱、透、漏”的特征,以之造型呈现玲珑剔透、重峦叠嶂的形态。假山东南,矗立着一翼亭子,为六角造型,名曰“六角亭”。亭中眺望,就能看到东侧游龙墙前的小轩,轩中伫立着一块《枫桥夜泊》诗碑。《枫桥夜泊》是一个客子眼里的姑苏深秋之夜,“月落乌啼霜满天”,幽寂而冷清;“江枫渔火对愁眠”,孤独而落寞;“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静谧苍凉的夜,寒山寺的钟声在孤舟游子(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的耳畔响起,竟冲淡了忧愁,平静了心情,有了些温暖亲切的意味。《枫桥夜泊》问世后,为寒山寺刻碑者不乏其人,《寒山寺志》载,第一块诗碑是宋代王硅所书,今已不存;第二块为明代文征明所书,仅存残碑;第三块是清代俞樾所书,俞樾是清末著名学者,这块碑成为寒山寺一绝;第四块是民国三十六年由同名同姓书法家张继书写,这三块碑如今都在寒山寺。寒山寺本来并非胜景,因为《枫桥夜泊》而名声大显,进而流传海外,特别是在日本,因为入选小学课本而广为人知;日本人对这座寺庙可谓情有独钟,竟在1929年以“寒山寺”为名筹建寺庙,另建“夜半钟声”钟楼一座,架“枫桥”一座,立石碑一座,刻《枫桥夜泊》诗于其上,一切都照搬苏州寒山寺。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当时盘踞苏州的甲级战犯松井石根飞奔寒山寺,打算把《枫桥夜泊》诗碑运到日本,献给天皇。苏州因此上演了一出保护诗碑的动人传奇:住持静如以20根金条请苏州石刻大师钱荣初刻碑瞒敌,钱荣初分文不取仿刻诗碑救真碑,而计划失败后,又有爱国志士钱达飞利用诗碑的有关传说舍身护碑。野史记载,酷爱《枫桥夜泊》的唐武宗命人精心刻制了一块诗碑,说自己升天之日要一同带走,不料一个月后即猝死,临终遗旨:“《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勒石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后来宋代王珪、清代俞樾、民国张继都没有善终。钱荣初仿碑被发现后,钱达飞假冒钱荣初喋血街头,身藏血书:“刻碑、亵碑者死!吾忘祖训,合(活该)遭横事!”以证传闻,使松井石根最终不得不放弃图谋。后来伪维新政府为博日本主子欢心按原碑复制了一块置于煦园内,就是今天看到的《枫桥夜泊》诗碑,虽然是仿碑,但用料精良、笔法细腻,不失为艺术佳品。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引出一个保护国宝的悲壮故事,令人扼腕。

六角亭下有一飞檐翘角、四面皆窗的中式建筑,以桐木建成,前后还植有数棵高大的青桐,名曰“桐音馆”。“桐音”典出《后汉书·蔡邕传》:蔡邕偶经江南,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块好材料,于是讨来做成了一把琴,因为木头的尾部被烧焦了,得名“焦尾琴”,所以桐音即为琴音,古有伯牙为子期破琴绝弦,所以琴音暗含知音之意。用于制琴的桐多指青桐,也叫中国梧桐,并不是如今常见的悬铃木;青桐不仅是制琴的良才,也是优美的观赏植物,传说凤凰非它不栖,因而被赋予美好高洁之意。古人常在庭院或宅前种植,风吹见它落叶,雨打听它作响,古诗词里常常寄托离愁别绪于其中,不过桐音馆的建造者曾国藩却听出了另一番情趣,桐叶上雨滴叮咚,一如古朴幽雅的琴声,馆中品茗,耳畔清音,心境闲适,麦子山(曾国藩的幕僚,桐音馆命名者)真是揣摩到了曾国藩心中的那一种雅意!

桐音馆是煦园的中心建筑,其西北角有棕榈亭,用广西棕榈丝覆盖而成,是洪秀全思乡的产物;馆后假山中有“印心石屋”碑,是道光皇帝为名臣陶澍所题;石屋后有“品”字形花厅,一代名臣曾国藩在此长逝,不足百米之处,是洪秀全的葬身地,多年对手最后归于一处,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馆西南有方胜亭,“方胜”是古代女子佩戴的一种首饰,两个菱形同心相叠,有“永结同心永不分离”的美好寓意,方胜亭由两个菱形部分重叠而成,远看像两个亭子,实际上是一个,像一对甜蜜的夫妻,而东南假山群有一块太湖石,形似观音背对方胜亭,似乎在含羞躲避,颇为有趣。

馆西是一湖碧水,因形似长颈花瓶得名瓶湖,“瓶”“平”谐音,也称太平湖。无风时,水面光滑如琉璃;风过时,涟漪轻动叠翠玉。沿岸垂柳依依,水里游鱼成趣,东岸忘飞阁与湖西夕佳楼隔水相对,南端不系舟与北部漪澜阁遥遥呼应,南北长、东西窄的狭长湖面因之脱去了单调,多了几分灵动。亭榭楼阁围绕的太平湖宁静安适,是都市里的世外桃源,人到此境,难免沉醉。夕佳楼半跨于湖上,如飞燕掠于水上,动感十足;黄昏之时,彩霞满天金光满湖,近树远山倒影如画。这里是煦园制高点,登楼推窗,一湖景色尽收眼底。西边是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又称“西花厅”,七开间巴洛克式平房,青瓦黄墙,坐北朝南;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大总统,到4月3日离任,在这里度过了举步维艰的91天,如今厅内复原为孙中山就任大总统时的样子供游人参观。东岸三间平屋雕梁画栋,呈“凸”字造型,正中一间伸入湖中,成为三面临水、四面轩窗的水榭,这里嘉木可栖、清流照影,飞鸟翔集,乐而忘飞,一楼一阁尽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引自陶渊明《饮酒(其五)》)之意境;两江总督端方常在此品茗赏荷,封疆大吏,位高权重,督署之内而“忘飞”,也是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而功成名就的曾国藩,也曾写下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剖露心志。

水榭之南,石舫静浮水中,“舫”又称旱船,依照画舫楼船的样式建造;太平湖中原有一间水上船形书斋,1746年,两江总督尹继善到任后将它修葺一新,取庄子《南华经》“泛若不系之舟”而命名,乾隆二次南巡时题写了匾额,这块匾额因岁月更迭已不知去向,留存下来的是袁枚的《不系舟赋》。不系舟就是解了缆绳的船,自由是它的本质属性,袁枚堪称满清官场的不系之舟,隐小仓山、筑随园,一生逍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恩师尹继善对他的爱护;后来不系舟为洪秀全所用,留下了浓郁的太平天国特征。二百多年后,这艘古韵犹存的小舟几经修葺,成为总统府内最古老也最知名的建筑,它虽然从未离开过狭小的太平湖,但世事风云尽揽舱中。

水榭之北,漪澜阁如凫戏水中,飞檐翘角,窗棂雕花,古朴而秀美;它四面临水,石栏环绕,栏上石狮憨态可掬,东西各有小桥通向湖岸。这座修建于1870年的建筑曾经是太平天国的机密房,后来孙中山、国民政府都曾在此办公,如今小桥流水依旧,林木亭台如常,而它已远离了政治风云,1983年成为“洪秀全历史文物陈列室”,把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默默记录。

煦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又是一座特别的江南园林,曾国藩、洪秀全、孙中山、蒋介石等中国近现代风云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而它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还是与《红楼梦》的关系。历史学家朱偰(xiè)在他的《江宁织造署与楝亭的关系》一文中说:“现在的江苏省政协会址(长江路292号)是过去清朝的两江总督府,而清朝的两江总督府又是就清朝'江宁行宫’的一部分改建的,清朝的'江宁行宫’又是就清初康熙时代曹寅的江宁织造署扩建的。所以现在江苏省政协的会址,和曹寅当年的江宁织造署有历史上的渊源关系。”传说陶澍曾指花厅处为潇湘馆,果真如此,它有大观园的影子,也是《红楼梦》作者生活过的地方,今天我在煦园行走,也许正是踏着他的足迹,某个亭子他曾登临、某棵树下他曾驻足……这么一想,我有点莫名的兴奋。(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南京总统府(二)
枫桥夜泊碑为何会在南京总统府(二)群丑登场 复制名碑献媚日寇
七律·诗碑传奇
石碑中的千年诅咒,竟成了从列强铁蹄下保护国宝的「利器」?
唐武宗千年诅咒吓退日本天皇
总统府《枫桥夜泊》碑之谜:是否存在神秘"魔咒"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