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排名出炉!排第一的是...

昨天晚上,我去看了国庆档最热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五个字总结:久违的感动。

这部电影无论在票房和口碑上,都获得巨大成功。上映五天,票房已经突破15亿。在评分一向苛刻的豆瓣网上,竟拿到8.1的高分(7.0以上已经算佳片了)。

对于一部主旋律电影来说,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

我觉得这部电影大获成功的原因除了借势,更重要的是"真实"。它关注的点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而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这就让观众特别有代入感。

另外,整部电影由七位导演拍摄的七个故事构成,节奏很快,从1949年一路推进到2016年,看着很过瘾。

七位导演的选材也很有创意,从“电动旗杆”、“原子弹爆炸”、“女排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神舟飞船的返回舱着陆”、到“纪念抗战70周年阅兵”,讲述了普通人亲历的7个历史经典瞬间。

在这部电影中,主角不是国家,而是鲜活的个人。“国家”其实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但正是因为它背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才让“国家”充满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就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

下面我从这7个小故事的英文标题入手,带着大家再重温一下这部好电影。(略微剧透,还没看的小伙伴可以先保存,看过电影后再看点评)。

先从全片的标题说起:

“我和我的祖国”一般人都会想到翻译成“my motherland and I”,但未免显得有些直白和生硬。而这部电影名的英译就处理得很好:My People, My Country

这让我想起了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英文名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而这部电影把 my people 放在 my country 的前面我想也是有寓意的。这部电影的重心在于“人”,而非“国”,正是千千万万个个体的奉献,才有了国家的繁荣。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翻译成 my people my motherland。没错,从感情色彩而言,motherland 强于 country,但 country 和 people 都是双音节单词,而motherland 是三音节单词,不如 my people my country 来得朗朗上口。

第一个故事《前夜》,英译为 “The Eve”。

讲述的是工程师林志远在开国大典前一天晚上,克服一切困难,力保第二天大典上国旗能顺利升起的故事。

英文单词 eve 就表示“前夜”,比如“除夕”叫 the eve of Chinese new year;“圣诞夜”叫 the eve of Christmas。

该译名中规中矩,80分。

第二个故事《相遇》,英译为 “Passing·by”。

《相遇》讲述的是科研工作者高远,因为参与原子弹研究而与世隔绝三年。在一次意外中,为挽救设备,高远被辐射所伤。但因为工作高度机密,依然不可以见家人和爱人,最后孤独面对死亡,成为无名英雄。

中文名是“相遇”, 但英文名却是 passing·by(可以理解为"擦肩而过")。高远和爱人路上相遇,但不能相认,最终还是错过。这种强烈的反差体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心酸。

英文译名是点睛之笔,我给90分。

第三个故事《夺冠》,英译为“Champion”。

《夺冠》以女排夺冠为背景,讲述了少年冬冬宁愿放弃跟好朋友小美见最后一面,也要扶住电视天线让街坊邻居看到女排夺冠的电视画面。

冬冬上屋顶时不小心挂在身上的条纹布,被风吹起,像极了超人的斗篷。而最后冬冬在爸爸怀里委屈大哭的场景,让人笑中带泪。说实话,徐峥真的很会讲故事。

英文译名 champion(冠军)既指中国女排,又指冬冬这样代表中国未来和希望的少年儿童,译名我给80分。

第四个故事《回归》,英译为 “Going home”。

《回归》讲述的是97年香港回归,情节我想所有人都非常熟悉。影片的主线是“国旗必须在零点零分升起”,无论是外交官,还是升旗手、还是钟表匠,都在为这一目标努力。

英文翻译没有直译成 return,而是 going home,简简单单两个词,让人心中涌出一股暖意。电影主旨是“接你回家,一秒不差”,这样的译名契合度很高,我给90分。

第五个故事《北京你好》,英译为 “Hello Beijing”。

《北京你好》整体基调轻松欢快,把这个故事安排在电影中间可谓恰到好处,可以让观众从凝重的情绪中得到放松。

另外,葛大爷的演技炉火纯青,把一个有情有义的"的哥"塑造得十分到位。

出租车司机张北京把自己抽签得到的把奥运会开幕式入场券送给了汶川地震的遗孤,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精神。

英文译名 Hello Beijing 轻松明快,风格跟剧情很搭,我给85分。

第六个故事《白昼流星》,英译为“Guiding star”。

说实话,《白昼流星》不如前几段故事那么精彩,导演陈凯歌甚至有给儿子陈飞宇加戏的嫌疑。

影片杂糅了神舟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和国家扶贫工程两个话题,用“白昼流星”这样一个祥瑞传说,把两者强行凑到一起,略显牵强。

另外,逻辑上也有点硬伤,比如返回舱着陆这个国家重大科技事件,允许两个无关年轻人乱入?

不过我觉得中文片名还是很不错的,“白昼流星”文艺范儿十足,英译 guiding star(引导星)虽然不如中文那么有诗意,但指代带领人民奔小康的党,政治立场100分,译名我给85分。

第七部微电影名为《护航》,英文译名为“One for all”。

其实这个故事比较简单,刻画了女飞行员吕潇然的情感转变:不甘心备飞到帮助别人心甘情愿的备飞,体现了中国空军女飞行员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

片名英译 one for all 我个人觉得是所有英文译名中最好的。

one 表示“小我”,for表示“为了”, all 表示“大我”,one for all 简简单单三个单词,把“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

如果按照英文译名水平来排名,我的排序是这样:《护航》(One for all)、《相遇》(Passing)、《回归》(Going home)、《白昼流星》(Guiding Star)、《前夜》(the Eve)、《北京你好》(Hello Beijing)、《夺冠》(Champion)。

如果按照感人程度,我的排序是这样的:《回归》、《相遇》、《前夜》、《夺冠》、《北京你好》、《护航》、《白昼流星》。

综合评判,《前夜》《夺冠》《北京你好》第一;《回归》《相遇》第二;《护航》《白昼流星》第三。

以上排名仅为我个人观点,非喜勿喷,欢迎探讨交流。

如果你看过电影,可以选择一下你喜欢哪个故事?

另外,你看过这部电影吗?有什么想说的,评论区聊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脑洞!15禁惊悚片,被它吓到腿软
差点被译名毁掉的5部经典大片,错过真是太可惜了
英语老师怒摆桌子:这些考试的重点单词不背活该成绩差!
妖猫传+白昼流星
第一季8.7分,第二季8.9分,第三季提档两周惊喜而来!
有趣的中英文电影译名对比,反映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