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何以逍遥?

《逍遥游》是《庄子》最广为流传的一篇,到底什么是逍遥?如何才能达到逍遥呢?

“逍遥游”,钟泰在《庄子发微》认为应该是“消摇游”,他说“消者,消其习心,摇者,动其真机。习心消,真机动,是为消摇。”我认为这样解释非常好,消其习心,消解固有的习惯思维方式,动其真机,发动生命本来的那个力量,用禅宗的说法就是识其本来面目。习心消解了,真机就能发动,发动了真机自然可以逍遥。

那么如何去消解习心,发动真机?我们仔细地去看《逍遥游》其实是有一个思路在里面的,非常值得去思考思考。《逍遥游》一开始就拿鲲鹏和学鸠来比较,鲲在北冥化为鹏,化为鹏后“而后乃今培风,而后乃今将图南”,这是所谓的鲲鹏之志,有一个图南的志向,相对应的蜩和学鸠还有斥鷃没有图南之志。

整篇《逍遥游》其实有两条线一直在比较,鲲鹏与学鸠比较,尧和许由比较,肩吾与连叔比较,尧与神人比较,宋人与客比较,庄子和惠子比较,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可以看到鲲鹏它有志,有了这个志,就会不断的努力积厚,所谓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再到列子御风而行,再到神人乘天地之正,以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从知效一官到游乎无穷的神人,这是立志,积厚的过程,也是不断的消解习心的过程,积累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有一个转化,由小年、小知转化成大年、大知,大年大知成就了神人的无功、无名、无己。这个无功、无名、无己它是站在大年、大知这个角度上来看的,大家不要忘了这个。

最后庄子用大樗树的无所可用,物无害者,安所困苦,来表现神人的逍遥。无功、无名、无己达到的是无用,正是无用实现了无害、无困,也成就了无待的逍遥,反过来说,逍遥是无用、无害、无困、无待。

逍遥游的两条线索,一条是立志,通过积厚,一点点的去消解原来固拙的知见,原来习心,由小知转化为大知,小年转化为大年,达到无害、无困、无待的逍遥境界。另外一条是无志,蜩与学鸠,斥鷃它是没有志向的,没有志向也就不会积累、积厚,也没有一个消解的过程,所以它们腾跃乎蓬蒿之上,数仞而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在那个自己的小天地里自我满足,始终停留在小年小知里,追求当下的有功、有用。惠子对有用的追求只能导致葫芦的毁灭,狸狌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的有功、有用,导致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有志变得无用,而无用恰恰成就了无害、无困、无待的逍遥。无志,显得有用,而有用结果是有害,有困,有待的不逍遥。《逍遥游》反反复复说的是怎么样去立一个志向,有了志向后去积累,让生命更深厚一点,随着生命慢慢变得厚重也就有了足够的力量去消解,去突破,由小年转化为大年,由小知转化为大知,以大年大知的视野重新审视何为有用,何为无用。

在尧让天下这个典故里,尧为什么要让天下呢?是因为他自视缺然,用禅宗的说法是回光返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当他见了在藐姑射之山的四个神人后“窅然丧其天下”,他的怅然若失在我看来是在思考到底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尧的自视缺然是生命转化中间一个很好的象征,他已经达到了而征一国的境界了,但仍然自视缺然,去反思生命的价值,追求生命的真谛。尧让天下在《逍遥游》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环,也是由小年小知向大年大知转化的关键一步。在神人的大年大知参照下,他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反思,从对有用的追求转为对无用的神往。

《逍遥游》让我很感慨的地方是,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当小孩子生下来,始终都是教育小孩子立志做一个有用的人,从来不会有人去教导做一个无用的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是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总是要有用,因为有用,所以一直以小年小知的习心来看待生命,没有大年大知这样的一个视角来看待生命,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过分追求生命的有用是最大的习心,也是最难消解的习心。

现在很多人衣食无忧,却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这就是大害!抑郁症已经成了当今社会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很大的杀手。很多人得了所谓的“空心病”,生命得不到安放,只会谋生,不会生活。从幼儿园就开始,就被谋划着要读什么样的幼儿园,进什么样的小学,读哪个中学,哪个高中,哪个大学又要到国外什么大学留学,一辈子都是设计好的,都是有用的人,绝对有用的人,这样的人生真的幸福吗?需要打个问号。有用就会带来有害,有困,你想要拥有更多的东西,想要占有更多的东西,你所得到的伤害也会更多。需要的东西多了,依赖的东西也就多了,有待就不会逍遥,不会自在,只有无待才能够逍遥,才能够悠游自在。

《逍遥游》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才能有敢于消解习心的力量,只有不断的消解,“为道日损”才能唤起生命的真机,实现生命无待的逍遥。真正的逍遥是无待的解脱,在佛经里形容独觉佛像犀牛一样独自在林中游荡,这是一个无待的状态,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悠然,自由,自在的。

刘伟思,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0年上海德瑞姆培训),对精神分析自体客体理论,禅与精神分析有深入研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对南传佛教、禅宗、老庄皆有深刻的体悟。

自2010开始进行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经积累丰富的咨询经验,拥有多个三年以上的咨询案例。努力以西方心理学对人的分析为参照,结合中国历史、文化来理解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尤其擅长从原生家庭的亲密关系,原生家族中的核心问题及其背后的文化力量的影响,来处理来访者的焦虑、抑郁、委屈、愤怒、悲伤等情绪、情感,通过对自我的深度分析,修通亲密关系,实现对自我的理解和接纳,重建自我,获得面对人生困境的能力,让生命充盈丰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经典]《庄子》的译文与章节分析
陈赟丨天道与自由——《庄子•逍遥游》的文本逻辑与思想结构
叶蓓卿|“易教之别传” ——黄元炳阐释《庄子》的独特指向
内篇·逍遥游
卷一 内篇 逍遥游
《逍遥游》主要说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