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脏腑点穴——点通任脉法

道家脏腑点穴推拿导引法——点通任脉法

第一式:病人仰卧,解开腰带,两手顺胸腹两侧自然平伸,肌肉放松,不要说话,呼吸自然,医师站在病人右侧,一手压另一手背双手重叠于病人神阙穴,用力以病人舒适为度,顺时针按揉36圈,逆时针按揉36圈。



第二式:医师面向患者足部,双拇指合力点病人神阙穴,随患者呼吸下压逐步深压15寸,再轻轻提起,此式做一次。



第三式:同第二式要领,双拇指合点左盲俞穴,做二次。点右肓俞一次,双拇指合点气海穴一次。然后双拇指分开同时点左、右天枢,并同时朝斜向里挤一次,做三遍。肠以蠕动为能,以疏通为用。肠分大、小二肠。天枢穴与大肠相系,肓俞穴与小肠互联。脐为先天之道,总关腹肠之功。

一至三式做两遍为一‘组,休息一分钟后做第二组,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可做一至三组。

第四式:用左手大指迎住巨阙穴部位,右手中指按住阑门穴,旋转推按,以通大小肠之气,待指下感到气通为止。中焦是沟通上焦和下焦的纽带。以部位而言,中焦指膈下至脐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脾主运化,胃主纳食。脾为后天之基,其功用在于摩擦胃部,助胃化食。脾之功能正常,积滞自消。建里穴位于脾脏部位,为健脾开气主要穴。阑门穴在大、小肠交会处,为食物由小肠转入大肠暂停之所,无论虚实各证,必须首先开通此穴,以克服“关门杀贼”之敝。



在点阑门穴或腹部及任脉各穴时,均以放通为主,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轨道,气行则血亦行。但无论点何穴,如果指下感觉有气分凝聚不通,用调、泄、压、拨手法,都不能通时,均不可用猛力,以免发生危险,可先将与此穴有关的其他穴位放通,再点此穴,自然放通。点阑门调、泄不通时,可用压、拨的方法放通,仍不通,缓泄之,再不通则绝,

第五式: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用右手中指按住建里穴,旋转推按,气通为止。以开通胃气。达到升清降浊,理气宽中,健脾和胃的目的。建里是脾经的主穴,使脾经之气活动。点此穴时如僵硬凝滞,用调、泄、压、拨法都不能放通,可等治毕,治背部及督脉时,升其脾俞,再点建里,则建里自然放通,如果仍放通不了则脾绝。脾绝多数病人可见其肚脐突出。



第六式:用左手大指迎住右石关部位,食指和中指迎住左梁门部位,右手中指按住气海穴,旋转推按气通即止。气海穴不可久治,气通即止,不可过。气海为生气之海,清气由此上升,为丹田呼吸之中枢,如果气凝聚中焦而不能下降下焦之气虽通,其气也不能上接,所以继阑门、建里,气机疏通之后,乘气下降之际,再点此穴,才能使气机畅通。浊气才能下降。如果病人身体虚弱或虚症,气海穴用补或调;如果病人身体强壮,属实症则用泄或调。在点穴治疗时,凡点肚脐以下和与肚脐相平的穴位,左手均按左梁门右石石关(或右梁门)部位。以防浊气进入胃囊。横木为梁,梁门以破横亘之粱、开通澈之门而得名。石关穴专主血上冲及坚满充实之证。梁门属足阻明胃经。中医认为,血液流行发于左而回于右。左升右降。胃宣降,肾宜升,故取左粱门、右石关,止浊气上冲,易于取效。肚脐以上各穴,均按巨阙部位,点巨阙部位时,左手必须同时按住以上三穴。以防气逆上冲。体弱者加点关元、中极穴。关元与气海同为下丹田之门户,具有与气海同样重要的作用。关元是小肠的募穴,与小肠直接相通。故在治疗小肠疾病,促进小肠功能、运化、消耗停滞的脂肪(肥胖病)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效。中极位于耻骨与关元连线的中心,与关元同属人体的强壮穴,具有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此外,该穴还是膀胱的募穴,故对膀胱疾患,肾虚引起的腰痛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气海、关元、中极三穴还是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失调、痛经、带下、子宫、卵巢疾患及不孕症等)和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如阳痿、早泄、精冷等)的有效穴位。



第七式:用左手食指、中指和右手大指,同时按住阑门、水分两穴及两穴之间,同时左手大指、右手食指和中指,扣住腹部两侧面带脉,往里拢拨,以阑门穴感到跳动为止。带脉与十四经相联,为活动周身气血之主穴。拢拨时,右手食指和中指,微微有向里斜托之意;但扣住的部位不能移动,然后慢慢放开。放两带脉前,先点阑门、建里、气海,以复脾土运化之功,带脉才可得以约束。妇科各病,如痛经等尤重此式。



第八式:在中下焦及带脉之气机疏通之后,再施治章门穴,章门为脾之募穴,脏的会穴,位在肝经,为气机升降之道,失眠、心脏病、哮喘、胸胁痛等必须重治此穴,章门属小肠,作用可通畅小肠之气,小肠之气通畅则胃中浊气即能下降。点通此穴的方法是左手大指迎仕巨阙部位,右手大指按住阑门穴,中指点按左章门部位,旋转准按,气通为止;点此穴不通时,可点阑门穴,章门自通,推按毕,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拧拨一至三次。再由章门往下偏右斜推至少腹,最多三次。章门穴的补泻原则与气海相同。只是推按时间比气海穴长一点。



第九式: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右手中指按住左梁门穴。此穴属足阳明胃经,在胃部,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赖水谷精微以为营养,治此穴能增强胃的功能。右手大指筵住右石关穴,同时旋转推按,气通为止。推按毕,大指和中指仍按以上两穴,拧拨一至三次,多至五次,此式可使胃中浊气下降,浊气下降清气即能上升。胃为水谷蒸发提炼之所,各脏腑均赖此水谷精微以资养。如胃中气分错乱,消化力必弱,疾病亦因之而生。无论虚实各症,均可用此两穴治之。施术时,必先将大、小肠之气放通,否则浊气不能下降。如梁门、石关不通,可再点章门穴,如停水作响,须用放水法,点章门仍不通,可斟酌情形,加用带脉与三阴交齐放法,或用放腋下法,即通。



第十式:左手无名指扣天突穴,中指按璇玑穴,食指按华盖穴,以挡荏逆气,不使上冲,因食道距喉甚近,食道气满,忽然用手推按,恐气上攻,发生厥逆变症,按住三穴,则食道之浊气易于下降。以保安全,右手中指按住巨阙部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点巨阙不通,可再点梁门、石关,放通两穴,巨阙即通。点天突、璇玑、华盖,可迫使食道浊气下降。人之胸腔喻天,腹腔喻地。天突位于胸腔最上,犹胸腔之囱口。璇玑是浑天仪上的枢轴。胸腔如浑天仪之轮廓,喉骨环圆转动如璇玑。肺者,脏之盖,养生家喻之为华盖;人身之气运行至此,为阳之极也。治巨阙时,浊气易上冲胸及喉咙,故用左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按天突、璇玑、华盖三穴以迎之。点按巨阙,可防止腹气逆。巨阙穴在胸骨剑突下,内应腹膜,上应膈肌,为胸腹之交关,分别清浊之格界又为食道及动静脉上下通行之关隘。凡属清浊相干、不得宁静者,均可取本穴治之,其效犹仗剑立朝,戡定变乱。凡治上腹各穴(如阑门、水分、建里等)均应先按此穴,以防气逆。因其有拦截浊气上冲之功,故俗名“拦门”。



第十一式:用右手中指按住左幽门部位,旋转推按;同时左手中指反扣左腋靠近胸部的筋,使气不能上冲咽喉。右手指下感到幽门的气稍平。随即用右手大指按住巨阙,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扣扳倒数第三、.四肋间,使气不能上冲胸胁部,气通即止。点幽门不通,即用压拨法,此穴用调泄即可,无须用补,虚证时慎用,幽门是通畅大便的要穴。

第十二式:左手中指和食指,迎住巨阙穴。右手食指按上脘穴,中指按中脘穴,无名指按建里穴,同时旋转推按,感到中脘、建里部位气通即止。此式可使脾胃之气和畅。点三穴时,必须将阑门等穴放通后,方可运用,否则不易通顺。

第十三式:用治阑门穴法,点阑门一次,气通即止,如有腹胀、泄泻、五更泄、水肿等,必须同治阑门、水分两穴。即—食指按阑门,中指按水分,同时旋转推按,气通即止。水分是分水之道,食水由此分开,水入肾经,食渣转入荷包肠。如小便不利,加点关元穴。

第十四式:左手大指迎住石关穴,食指按住左梁门。右手大指按住右天枢部位,中指按住左天枢部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推按毕,右手大、中指仍按以上两穴同时拧拨一至三次。天枢在大肠部位,如大肠动能紊乱,则浊气易于上逆,即能影响肺胃。天枢用泄,可使大肠之气下降。

第十五式:方法同第六式,点气海一次,气通即止。

第十六式:方法同第四式,点阑门一次,气通即止。

第十七式:压三把,再舒大肠之气。方法为右手中指仍按气海,无名指和小指卷起,靠住病人少腹。自右少腹右侧缓缓压推至正面;中指和食指卷起,翻压少腹,自左少腹左侧缓缓推至正面为第二把,用手背缓缓下压推至关元部位为第三把。一次次为止,此式可活动大肠之气。

(摘自张官生《道家脏腑点穴推拿导引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功夫网 武术
脏腑图点穴按摩疗法
脏腑点穴
健康提醒:握拳三十秒“暴露”健康状态
左梁门与右石关穴
医话医案 I 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小儿疾病基本手法操作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