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鹤楼和凤凰台

              黄鹤楼和凤凰台
                                薛国庆
        中国的登临诗连篇累牍,古人喜登临是源于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倾注迟暮感、沧桑感和未来感的时空组合。从美学角度揣摩,登高带来的空间转换可能使生命的存在感产生错觉,使自身达于朝向宇宙的参与、对话和交流,能筛除掉一些尘俗琐屑的信息,进而唤醒情感体验和知识积累,超越时空去感受心中的理想境界,确立出自身价值尺度的崭新定位,审视出自己应对社会、人生和生命的本质姿态,去发现自我最本真最透明的生命质感,进而在瞬间获得一种激动的陌生宣泄、一种具有历史感的孤独憧憬,这种人和自然的理性隔离所迸发出的感伤情调往往可以流溢出词章。
       所以我们读到辛弃疾“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候应该理解了,登高、临远、送将归时所激发的愁情是有利于创作的心理环境,兴感动情了就可能有感而发或不平则鸣,诗文都是感动的副产品,如果你非要追求这个副产品,你就要去营造适合你感动的心理环境,所以古人喜登临也就自然而然了。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指出:“艺术是人脱离世界重荷和世界畸形的一种解救,是生命的转换,是向另一个世界迸发的通道”。 到哪里去寻找这种解救、转换和通道呢?登临带来的时空转换、思绪往返、天人对话无疑是对诗人心灵体验和生命知觉的最大救赎,其中既有补偿性的心灵自足,又有迫不及待的惆怅滋味,有与现实割裂的苦楚和悲怆,甚至还有胶着在一起的依恋、失落、逃避、湮灭的无奈宿命,而这些正是艺术的心灵归宿和精神境界。纵观古今登临之作,大多慷慨超越,开阔雄健,壮怀激烈,抒发了热爱自然之情、抚今怀古之情、思乡怀人之情、忠君忧国之情、伤时愤世之情;凸显了想象美、夸饰美、意境美、含蓄美、悲凉美和感伤美等多种艺术特点,也丰富了后人的艺术思维和审美情趣。
        提到登临诗,人们往往喜欢把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凤凰台》相提并论,两诗同体同韵,意境、思想、手法也颇为相似,艺术魅力均可谓脍炙人口难分伯仲,而且两首诗为同时代人所作,却存在一定的文学传承关系,放在一起比较比较还是很有意思的,但非要一决高下整出笔墨官司来就没必要了,当年的两个诗人都没去计较,我们后人瞎起劲什么,所以本文只是希望比较一二以彰显登临诗的魅力,仅此而已,率先申明,冀勿落好事者口实。
       话说这崔颢是大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他先到一步,留下了这首上乘之作《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满怀美好憧憬慕名而来,可仙人已驾鹤而去,人去楼空,只留下千载白云悠悠,残树荒洲,让人怅然若失,进而唤起了乡愁的情结。全诗自然顺达,浑然天成,即景生情,一泻千里,脱口而出,一气呵成,虚实交融,令人叹为观止。有趣的是后来名满天下的诗仙晚来了一步,李白也来登黄鹤楼,本来也诗兴大发,奈何读了崔颢的《黄鹤楼》后诗仙傻眼了,要写出超过此诗境界功力的诗真的不容易,最后李白只好自嘲地留下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叹息而去。哈哈,居然能让诗仙为之敛手,当时的好事者绝对不少,崔颢必然会获取众多美誉,李白也自然不免郁闷,但一时也没有办法,此诗自然妙绝确实难以超越,连后来的严沧浪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当时的影响和效应可想而知。
      李白和崔颢的生年差不多,都是公元701年左右,崔颢20岁左右中进士后就在各地漫游了20年,后在京都为官,《登黄鹤楼》或许写在登科后不久。而李白公元725年第一次出蜀,当时只有24岁,按李白的性格应该不会不登黄鹤楼的,也许就在此时见到了崔颢的诗。敛手之说未必是实,受到震撼是可能的,我查了《全唐诗》,好像李白前后写过关于黄鹤楼的七古诗六首,五律两首,绝句两首,七律一首,如“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笛”、“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等诗句都很有名,其七律《鹦鹉洲》:“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明显立意和气脉都有些《登黄鹤楼》的影子,但效果是没法相比的,说明李白应该确实折服于崔诗,在研究崔诗,并且不自觉地汲取崔诗的词章气脉,或者说崔诗绝对是对李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登金陵凤凰台》一说写于天宝年间赐金放还之后,一说写于流放夜郎遇赦归来,和《黄鹤楼》一样是七律,并且是步其韵而作,立意、句法、气脉都极其相似,但这次已经不像《鹦鹉洲》一样局促了,可以说已经完全张扬了诗仙的气场,似有盖过《黄鹤楼》的艺术魅力,李白终于得偿所愿,向世人证明了诗仙的光芒那是任人无法掩盖的,即使有人捷足先登,最终也要后来居上,即使不能后来居上,也应达到等量齐观,分庭抗礼。
       我查阅了有关资料,自古及今,多所褒贬,莫衷一是,而我则认为,还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略胜一筹。我的理由是,虽然两诗存在文学传承关系,基本章法结构也存在借鉴,但必须承认李诗毕竟功力非凡,魅力非凡,旨趣、意蕴、措辞、思想都有崔诗未至之境界。你看,《登金陵凤凰台》诗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语精警、洗练、考究,俭省,首联三个凤字鱼贯而出,相当自然,完成了崔诗两联的内容,又生发出千古兴亡之思的颔联,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文气充沛,统揽天地,贯穿古今,超然物外,挥洒自如,境界阔大。用典也自如无痕迹,古今、盛衰、动静、景情、虚实都对比鲜明,调配得宜,丝丝入扣,环环相通,词义契合,内外呼应。首联写祥瑞不再,颔联写繁华已逝,颈联写自然静穆无声,永恒无限,尾联伤时愤世,抒发进身无路的哀愁。结尾归结为忧君报国之愁,主题博大,社会意蕴深厚,不同于崔诗的乡愁,立意更高远,有限和无限,个人和社会都有很深入的内涵呼应,当得起“古今题咏,以谪仙为最”的美誉,可以想见完全成熟的诗仙李白思维之缜密,思想之深入,思路之活跃,思绪之飘忽,应该是《登黄鹤楼》的表现力无法比拟的。同时,从格律而言,凤凰台除邻联未粘外,二四六是分明的,而黄鹤楼诗的平仄不够规整,如首句改成“昔人乘鹤先飞去”或可平顺,颔联上句的第四字“去”是仄声,改成平声字方好。当然,改动是自不量力的,也破坏了原诗的天然之美,但虽然洒脱自然,不合格律也是硬伤。虽然古今以来互有称许,见仁见智,各有千秋,崔诗自然朴达,脱口而出,不事雕琢,严羽称为唐人第一,李诗工巧精深,老谋深算,境界全出,我则以为更胜一筹。无论怎么说,我始终认为,一切都不是问题,也没有距离,借鉴不是缺点,立意也没有专利,重要的看艺术感染力,看谁能翻出新意,李白把自己的人生、社会的盛衰、千古的兴亡、自然的法则都融为一炉了,山光水色,古之幽情,今之遗恨无缝衔接,这是李白倾一生功力、修为、眼界、胸襟完成的,还是应该比崔颢得志少年一时之兴写就的更有分量。
       当然,我们不必苛求古人,硬拿着诗仙的诗去找人比也有不当,李白毕竟是唐诗的品牌,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余光中说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能写出第一流的诗作是应该的,杜甫说,“白也诗无敌”,是的,在诗的国度里,李白是当然的王者,征服者,睥睨万方,卓尔不群,在他笔下,天地万物都是走卒,都是寄托,都是棋子,也都是归宿,李白在写诗,也在运转乾坤,抛洒豪迈,他驰骋神思,张扬个性,赋予万物以理想化的成分,用晶莹剔透的优美意境去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表现洒脱不羁的气质和傲岸独立的人格,形成了飘逸雄奇、奔放激越的创作风格。让我们通过《凤凰台》和《黄鹤楼》两首诗的比较阅读进一步体悟登临诗的妙处和谪仙人的传奇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的一世英名,就毁在黄鹤楼了。
好色、好酒、好赌,他却凭一首诗留名青史
【故事故事】黄鹤楼
[原创] 从李白、鲁迅剥崔颢黄鹤楼诗谈起 /吴焱金
谦逊敬贤 诗仙李白的风度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和崔颢的《黄鹤楼》,谁更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