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心学”之“先天之学”的建立者:安乐先生邵康节(来自《邵雍全集》)
userphoto

2023.07.27 陕西

关注

邵雍全集 前言

郭彧

郭彧老师新浪博客照片


邵雍,字尧夫,人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辛亥年,公元1011年)1225日(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享年六十七岁,卒谥康节。

幼年随父邵古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盖世,人峻洁。名流学士如富弼、吕公著、程颐、程颢、张载等皆与之交游,司马光待之如兄长。以隐居不仕著称。

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其学问精湛,融会贯通,尤精于《易》,并创立先天之学。后人尊称为“邵子”。

邵雍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

他早年即胸怀大志。

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

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造访其庐。邵雍遂拜其为师,从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

数年之后,邵雍学有所成,但不事张扬,所以了解他的人很少。时有新乡人王豫同邵雍论学,他自恃自己学问足可当邵雍之师,谁知议论过后却深为邵雍的学识所折服,于是便虔诚地拜其为师。

邵雍移居洛阳之后,所悟“先天之学”进一步完善,又收张岷为弟子,传授《先天图》及“先天之学”。

 



邵雍45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名伯温

嘉祐6年,邵雍51岁时,丞相富弼让邵雍出来作官,甚至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被他婉言谢绝。

当时神宗下诏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无泽等人皆推荐邵雍,朝廷连下三道诏书,任命邵雍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邵雍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又称病不肯赴职。

邵雍洛阳闲居近三十年。冬夏则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平生。一心效法圣人,观物得理,究天人之际,立言不朽。尝有诗云:“只恐身闲心未闲”、“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的确是一位具有远大抱负的儒者。

邵雍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是也不公开反对。通过吟诗唱和的形式表达出来。如“自从新法行,常苦樽无酒”、“怀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侯门深处还知否,百万流民在露头”等诗句,反映了他对待新法的态度。

是一位权变知时的智者。有门生故旧为反对新法要“投劾而去”,他劝说道:“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与邵雍同巷里居住近三十年,世间事无所不论。程颢尝说:“邵尧夫于物理上尽说得,亦大段泄露他天机。”又说:“尧夫之学,先从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下之理。”以“内圣外王之道”评论邵雍之学,以“振古之豪杰”评论邵雍其人。

 


熙宁十年三月,邵雍有病,后卧床百余日而不能起。至七月四日病危,五日凌晨去世,享年六十七。遗嘱命治丧之事从简,一如其父,葬从伊川先茔。

邵雍病中,司马光前来探视。邵雍对他说:“某病势不起,且试与观化一巡也。”司马光宽慰他:“尧夫不应至此。”邵雍说:“死生亦常事耳。”

当时正值张载从关中来,他给邵雍诊脉后说:“先生脉息不亏,自当勿药。”又要给邵雍推命吉凶,说:“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邵雍回答:“世俗所谓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知之矣。”张载说:“既曰天命,则无可言者。”

邵雍闲行吟:“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迭迭非。列子御风徒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歧。”可见他是一个不信世俗之命,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智数的儒者。

程颐前来探病,说:“先生至此,他人无以致力,愿先生自主张。”邵雍说:“平生学道至此矣,然亦无主张。”说:“正叔可谓生姜树头生,必是树头生也。”这时邵雍的声息已很微弱,就举起两手做手势,程颐不明白,问:“从此与先生诀矣,更有可以见告者乎?”邵雍说:“面前路径常领宽,路径窄则无着身处,况能使人行也!”

邵雍病重之中犹有“以命听于天,于心何所失”、“唯将以命听于天,此外谁能闲计较”、“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寻。汤剂功非浅,膏肓疾已深。然而犹灼艾,用慰友朋心”等诗句,足见他对待生死的乐天态度。

邵雍去世后,邵伯温请程颢为其父作墓志铭。程颢月下渡步于庭,思索良久对程颐说:“颢已得尧夫墓志矣。尧夫之学可谓安且成。”遂于墓志中有“先生之学为有传也,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等语。

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

欧阳修之子欧阳棐作谥议:“君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且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恶先成于心,而挟其私智以求于道,则弊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伸消长之变,无所不可而必折衷于圣人。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也。其学纯一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平夷浑大,不见圭角,其自得深矣。按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

南宋咸淳三年正月,邵雍被封为新安伯,从祀孔庙。

程颢、张崏、欧阳棐皆评价邵雍之学“纯一不杂”,则是因其学问里不杂以“智数”。

脱脱《宋史》将邵雍列入《道学传》,李贽《藏书》将邵雍列入《德业儒臣传》,则表明邵雍是有宋道学(或称理学)的大家。

邵雍亦自说:“君子之学,以润身为本,其治人应物皆余事也。”又云:“物理之学既有所不通,不可以强通。强通则有我,有我则天地而入于术矣。”又说:“为学养心患在不由直道,去利欲。由直道,任至诚,则无所不通。天地之道直而已,当以直求之。若用智数以径求之,是屈天地而循人欲也。不矣难乎!”

脱脱对此也有评论:一些人“因雍之前知”就说邵雍能从一切物体的声音、气色、动作方面推其吉凶之变,于是就摘取人世间那些已经发生的事,说邵雍都有言在先了。其实是“雍盖未必然也”。

对于邵雍的“遇事能前知”,程颐的分析是:“其心虚明自能知之。”

邵雍与张载、周敦颐、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的著述及其所反映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易学哲学史及宋明理学史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邵雍弟子张崏述邵雍行状曰:“先生治《易》、《诗》、《春秋》之学,穷意言象数之蕴。明皇帝王霸之道,著书十万余言。研极精思三十年,观天地之消长,推日月之盈缩,考阴阳之度数,察刚柔之形体,故经之以元,纪之以会,始之以运,终之以世。又断自唐虞,迄于五代,本诸天道,质以人事,兴废治乱,靡所不载。”

 摘自:(宋)邵雍著. 邵雍全集 1-3 皇极经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乐的条件》
宋代最伟大的哲学家——邵雍
北宋理学家邵雍逝世
歷史文化古跡——河南洛陽伊川邵雍墓【圖文】
理学名人—北宋理学家邵雍及其著作
安乐书院:邵夫子创设 经典著于此(洛阳书院史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