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宝光?

宝光一词,在古瓷交流、鉴赏中经常被引用,也多和包浆、亚光、酥油光、朦胧光所混淆。

所谓宝光,前辈口传亲授:五百年前的古瓷,若没经日晒,水烫,火烤,若闷热天,或大雾天,可见古瓷四周散发白光,大而圆,区别于朦胧光。发光大时,隔布,隔纸,都可见。因其神奇,故前辈称为宝光。

此神奇有不少前辈老师都有见证。

而现在多把包浆、朦胧光、亚光、酥油光等釉面质感混淆,而都称之为“宝光”。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釉面特质解析。


包浆:包浆也就是以物品为载体的岁月留痕。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揣摩,或者土埋水浸,衣物皮肤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尘埃的吹拂,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的亮光。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告诉你,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相对照的。

以往在一些专家鉴定过程中问起何为包浆,回答往往不是语焉不详,便是高深莫测,颇有一点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

包浆多在一些传世有些时日的器物上的一种表象,这不是瓷器鉴定的唯一标准。很多库出瓷和近些年运河、窖藏所出高古瓷器就无明显包浆痕迹。反而清代、民国一些传世品包浆明显。


亚光:因釉面年久老化,而生成的一种温和的暗淡的光。又称一片光。年越久,越温和。

因出窑十多年后,釉面结晶体分化瓦解,晶格组织之间,开始陆续产生无数肉眼观察不到的间隔,并随着年代的增长而加大,从而光线不能直射,产生散漫光,故见到的是亚光。亚光,是判定古瓷的一个重要特征。


酥油光:类同于亚光,但有油润,常见于官﹑哥窑。没见有仿得三分像的。因为人们还没能弄清古人的生产工艺。

朦胧光:现在可用热释光原理解之。古时视觉敏锐之人,在暗处,用开水烫古瓷,可见白色的﹑模糊的﹑略大于古瓷的光。新瓷无。


紫光:侧视唐宋元青花瓷可见到隐隐地紫光,因无金属的宝色宝气,故曰“紫光”。能现紫色光的青花料,自古就各贵,价倍于黄金。


相对于以上各种古瓷所呈现的不同釉面特质,新烧的瓷器所呈现的是“贼光”。

新烧出炉三彩马

水沁

酸咬

土搓

可达销光效果

元青花底足做旧

涂高锰酸钾火烤做旧,消光、开片、蛤蜊光。


古瓷的认知,既不能单单的从包浆及各种釉面光泽来认识,更重要的还是从各朝代的制瓷工艺特点、彩釉胎质等方面综合认识。

是从上认识瓷器,而非表象。


敬请关注头条号:古瓷精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论古瓷上的酥光、宝光、蛤蜊光
老瓷器上“蛤蜊光、酥油光、宝光”的解读
哥窑瓷器最重要的“酥油光”,该怎么辨认?
怎样看瓷器釉面之光
唐传庆《微观古陶瓷“三光”的规律性特征》
如何从光泽度判断藏品真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