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明青花瓷器纹饰的特征鉴定(三)

7.胎质较南宋青白瓷硬朗,同明代后期及清代瓷胎相比较,有硬中见柔的感觉。凡胎质过白过细过坚者,均不是元青花。梅瓶都带盖。盖内为涩胎、不施釉,这亦属特征。

(高安元代窖藏出土梅瓶)

8.器物的底部,除执壶、玉壶春瓶外,一般露胎。“把杯、把碗底足内部多不挂釉,个别的在高足的里部挂半载釉”,或在高足内近底边处挂一环窄釉。元足采用涩胎粘接,亦有用釉接。涩底上往往粘有釉斑,修足为平切底、外倒45度角,这是元代的时代风貌。

(河北省博物馆藏元代青花狮子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底部)

(高安市藏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底部)

9.元代罐的造型,口大足小,不同于明清罐的口小足大或口足大小相偌。通常大罐的口部施釉,小罐的口部露胎。元代瓷器的圈足较小,足墙较宽、较厚,给人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小形件圈足的底部中心微微突起,呈凸乳状,俗称“脐”, 这在元青花的碗和小杯上最多见,系拉坯或修坯时的收刀所致。

(元代窖藏出土荷叶罐)

(元代青花瓷罐底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青花特征
图解元青花瓷器的底足特征
2012年花28万内蒙收回“元青花百花亭”梅瓶
明宣德【青花凤穿牡丹纹抱月瓶】
鉴定课堂:图解新老青花瓷器特征区别
元代青花瓷器的鉴赏与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