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陶瓷文化行话之——腐蚀与造假分类

瓷器腐蚀分类

专门对瓷器腐蚀性损伤进行评价,指明器物被腐蚀种类和性质的有下列行话,赏器时可用。如果您手里的宝贝有这些缺陷,它的价值将打折扣,商家更精此道。这些缺陷或损伤可以人为地控制,也是造假者以新品冒充旧货的惯用手段。购买时更需注意。

水碱——瓷器损伤现象之一。素釉瓷器长期埋入湿土中,受水浸渍,使釉色变化,多呈灰白色的片状。造假者惯用方式,将新瓷器埋在加有药水的湿土里,制造污渍。

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或水浸,有灰、黄、绿等色物质粘附于器表。造假者惯用方式,将新瓷器深埋,制造水锈。

土锈——瓷器损伤现象之一,也是造假者最常用的手法。土锈本来是陶瓷器埋在潮湿土里的时间过长釉面粘有凝固的土,还有土壤里的白蚂蚁在器物上做巢造成很不易脱落的凝固土。造假者惯用方式,将新瓷器埋在加有药水的湿土里,制造土锈。真假土锈本来应该很容易区分的,真的土锈是不容易脱落,作假的土锈容易去掉,但实际上由于信息不对称,造假者利用行规不会让你下重手,所以准确区分并不容易。

土蚀——瓷器的损伤之一。瓷器埋在土里时间过长使釉面、彩绘或胎体被土壤腐蚀,使器物彩绘局部脱落釉表面失亮。造假者亦惯用此道。

专门描述为掩饰瓷器的损伤、缺陷而进行的修补行为、以新仿旧方式、造假手段的有下列行话,赏器时可用。这些内容特别重要,只要您稍不留神,就被这些手段欺骗。造假者的手段非常高明,您需要练就火眼金睛。

介面——也称“介面瓷”,指口部损伤经过重新换接瓷器,也指这项技术。对于瓷瓶口部损伤过多者,採取截断方法把口截掉,在截取同时期同类型的瓶口粘结在一起。介面瓷器以清康熙五彩大瓶为常见,介面方法巧妙,粘结处涂以彩色,不易看出接痕。

磨口——指瓷器口部磕碰伤损经砂轮的修磨,指瓷器也指这项技术。磨口瓷器传世很多,修磨后伤痕不显,不妨碍使用。晚清、民国时期有专门从事修补瓷器的行业。看老瓷器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磨底——指瓷器底部经过修磨,指瓷器也指这项技术。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伤而磨,目的在于弥补缺陷;一是为了模仿而有意磨底。明清两代仿宣德、成化( 1426-1487)的瓷器成风,这类仿造的瓷器流传较多,有的把仿得逼真的瓷器在磨去原来的款识,以假乱真。看老瓷器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打光——器物因长期使用,釉面经久磨损失去光泽,或者釉面被磨伤而失亮后,使瓷器恢复光泽的办法。一是用砣玉工具磨擦,并涂腊以增加光感,但恢复的光度极微;二是用兽皮、兽毛等工具长时间摩擦;三是擦腊,如四川白腊、亮白腊等,甚至经常给瓷器抹核桃油,以增加亮度。这既是古老技术也是行规,作伪者常用这些办法使失亮的器物品相好一点。所以,当你面对一件光鲜亮丽的瓷器时,需要准确识别有没有以上行为。其实,后打光的光泽和瓷器原有光泽是有很大区别的。现在有些机构专门提供瓷器打光服务。

磨款——也叫“磨底”,瓷器作伪的方法之一,指底部经过修磨的瓷器,也指这项技术。磨底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伤而磨,目的在于弥补缺陷;一是为了模仿而有意磨底。明清两代仿宣德、成化( 1426-1487)的瓷器成风,这类仿造的瓷器流传较多,有的把仿得逼真的瓷器再磨去原来的款识,以假乱真。磨款痕迹较明显,擦痕一般不易掩饰。

接胎——瓷器接胎是一种古老的制作工艺,制作器型过大或需要收肩的器物时,采用的分段制作、组装,上釉后再烧制,明代瓷器特别是民窑多见。外接装饰物件的接胎历朝历代都有。接胎痕迹可以通过手摸内壁来发现,手艺高超的接胎经过修整,基本看不出接胎痕迹,行外人很难看出来。后来,晚清、民国尤其是现代作伪之风盛行,接胎技术多用在老瓷器修复和造假上。常见的方式是用旧残器、旧底、旧瓷片,与新器互接,达到作伪或修复的目的。接胎工艺分水接胎和釉接胎。鉴赏时需用到眼观和手感,细心者容易感觉出来

耍圈——一句行话,指胎底与上部粘接不牢,接胎不紧形成大裂缝,或要分离了。瓷器烧制过程会出现耍圈,老瓷器拼接、修补作伪时,更容易耍圈。鉴赏时要注意识别。

套口、插口——瓷器造假的方式之一。做套口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旧器套新器的口颈,二是新器套旧器的口颈,三是新、旧器套新、旧器的口。套口可以用手指触摸器内就可发现。

截口、抹头、剃头、修脚——是指陶瓷器物口部、足部因磕碰缺损,后人直接锯去部分器身,磨光使口沿平整,有的还重新挂釉。细心观察容易发现。

接把——把柄失掉,用其他的柄补接。

镶耳——将器耳的损坏部分或全部,取用其他瓶耳进行粘补,或把原双耳磨掉重新修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青花龙云纹大香炉,其中一耳即为镶补,外观上几乎天衣无缝

贴花——器物的雕贴花饰边饰伤缺,用旧花片或新花片粘贴。

补洞——壶身柄流均失,将缺洞补贴后作饰。

镶底、换底——指底部经过调换的瓷器,也指这项技术。分三种情况:一是旧器换旧底,器物底部损坏后,在器底近釉处精密旋切,用同类品或其他合度的底足与之镶接,一般不露痕迹,如康熙器底二层台阶处的镶底,更不易发现。二是旧器换新底,器物底部损坏后,在器底近釉处精密旋切,用较晚的器物或新器的底足与之镶接,如传世品中有晚清时期仿康熙五彩大瓶,先把瓶底自圈足以内全部去掉,另将代真康熙宽的瓶底以尺寸磨好后嵌入仿器圈足内,这种技艺要求很高,镶嵌须完整不缺和严丝合缝,倘若只注意款识,忽略对全器的观察,会误把晚清瓷器定为康熙。三是新器换旧底,将新器底取下,特意改装、换镶合度的带官窑款的旧器底足,以混充真品,往往有误将碗足作为瓶足而上当的,其实琢器与圆器上的款识,是有明显区别的:琢器款识紧凑,圆器款识疏散,双圈环扩散。

插头——佛像、仕女等人物的头部伤缺后,取用其他残器的手来修补,或新做进行插配

配底板——雕塑的底板损伤,而配以新底板。

补釉——瓷器修复方法之一,在器口釉层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进行修补,再入火焙烧,往往可以看出釉面衔接痕的边际。这种方法多施用于单色釉器物。鉴赏瓷器时要特别注意。

补缺——瓷器修复方法之一,将因破损而缺失碎片修补上。鉴赏瓷器时要特别注意。

配盖——瓷器修复方法之一,为缺盖的器物配上其他的器盖,或用朝代不同的器盖与之相配。如明时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罐或成化朝的斗彩罐经常缺失,清初雍正、乾隆两朝时多为其配盖。因同是官窑产品,这种配盖有时与原器十分相配。鉴赏瓷器时要特别注意。

镶壶嘴——瓷器修复方法之一,壶流已破损、消失,为缺壶流的器物镶补新壶嘴或其他的壶嘴,或用朝代不同的壶嘴与之相配。鉴赏瓷器时要特别注意。

配腿——瓷器修复方法之一,瓷器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用新腿或其他瓷器的腿而进行镶配。

雕瓷、刻瓷、瓷器雕刻——瓷器雕刻是一门古老的陶瓷装饰艺术。有雕刻出的凸起的花纹的,也有使用刻刀刻划阴花纹的,有在烧成瓷器上雕刻的,更多的是在制成的器坯上雕刻,上釉后再入窑烧制。瓷器雕刻技术也被广泛用于作伪。

后刻阴文款——瓷器装饰、矫正或造假方法,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上想要的铭文款识,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以冒充名贵瓷器。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芒不齐。原刻的字口,釉边有坡度并且光滑。有的是为了装饰或矫正错误铭款,但更多的是为了造假。

后刻诗句——旧瓷器上,常有清代乾隆的御题诗。后来有人在一般器物上,摹仿乾隆御题诗而随意加刻,借以抬高身价。

后作阳文款——瓷器装饰、矫正或造假方法,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多为造假。

镶金属口——瓷器装饰和修复方法之一。有芒口瓷器以金、银、铜、锡等金属薄片镶口边以遮芒,或因口磕伤后为掩盖伤痕而加镶口。宋代定窑器为遮盖覆烧的芒口镶口较多,称为“扣器”。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则多为掩盖伤况。元末明初伊斯兰教地区为瓷器镶口、把,则是迎合了穆斯林的审美习惯,增加装饰效果,也属于一种装饰方法。

旧胎补彩、后提彩——瓷器修复的方式之一。指瓷器彩绘纹饰由于长年使用或出土而是彩色磨伤或脱落者,再照原样补上彩色的瓷器,在旧胎上恢复其原来面貌,入低温窑烘烧。明嘉靖、万历时墓葬出土的红地金彩和绿地金彩碗,红绿金彩多脱落,补彩者甚多。

旧胎新彩——一种作伪的方式。专指在宋代或明代白釉瓷器上彩绘者。盛行于晚清民国时期。常见的有仿宋红绿彩花卉纹盘碗,仿明嘉靖矾红彩或红绿彩碗,有的在盘底用红彩书'御膳房'三字楷书款,也有书'上用'两字的。

后挂彩、老头穿新衣裳——后挂彩是指在原来属于白釉等单色釉瓷器或青花瓷器上用低温彩料加绘纹饰,使其变为低温彩瓷的一种赝品,如在唐、宋、元、明、清各代中的素白胎或青花器后挂各种彩色,以混充旧彩器。后挂彩瓷器出现的原因并不是为了重新美化瓷器以恢复它的观赏价值,而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而造假。这种做法或行为在清代乾隆、嘉庆及其后的清末民初和现代非常流行。鉴别方法:一看彩料,釉上彩料质地软,长期使用中极易被擦拭磨损而使表面光泽暗淡,若发现釉面有软道而彩料无磨损,则必为后加彩无疑;二、看釉面划痕,釉面产生划痕,皆为外物硬度超过釉质硬度所为,能划伤釉面,则彩料不能幸免,故观察釉面之划痕走向,必定釉、彩齐伤,若划痕仅伤釉面而通过彩料部分无伤者,属补彩无疑;三看青花纹饰,近年有将青花器加彩而冒充斗彩器者,这种后加彩的“斗彩”器最大的破绽在于青花纹饰同斗彩纹饰不同,青花纹饰需绘完所有要表现的内容,而斗彩纹饰则只用青花绘制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内容则留给低温彩料在青花烧成后填充完成,因此,如果发现所谓的“斗彩”器青花部分已画完全部应有内容,则此器应为后加彩器。行内把后挂彩戏称“老头穿新衣裳”,已成行话。后挂彩需重点防范。

新胎后挂——新胎剥去釉面后,作加彩釉地五彩的一种装饰方法。用此法造假者,比后挂彩更加恶俗。

漆彩画——瓷器掩饰瑕疵、破损的一种方法。在破损、残缺的器物上有窑缝、炸纹的地方,以彩漆绘纹饰将裂纹遮盖,也有的在器上以彩漆绘画纹饰。

复烧——陶瓷烧造工艺之一,将烧成的陶瓷制品重新入窑进行二次烧制(复烧),复烧在陶瓷产品中有三种含义:一是本身就是二次烧制的瓷器,如素烧瓷加彩再烧、斗彩等,是一种复烧工艺;二是指欠烧或过烧的不良色釉制品,视其现状施釉重复装烧,如铜红釉用原来的釉浆再薄薄地施上一层,入窑再烧;三是指古代名窑瓷器由于器身有损,取旧瓷修补,加釉入窑焙烧。

——器物残伤后,用钻石工具在釉面打眼,并不钻透,以金属锔钉连。明代所用铁锔钉,体形较小。民国以后有的将锔钉起掉,以漆填补锔孔。古老手艺,但往往被商人利用,用无钉锔补技术将古瓷器修复,以次充好。

仿品——指模仿前代的陶瓷器。有两种情况都可以称其为仿品:一种是旧仿旧,如明代正德仿宣德,万历仿永乐或清康熙仿成化等,虽是仿品,仍属文物,有一定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另一种是新仿旧,如清末、民国初年和现代模仿的历代名窑瓷器,这类仿品少有价值可言。

假出土——瓷器造假作伪方法之一。将仿烧的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有的竟埋藏数年,以期达到旧器的效果,低温铅釉、五彩、三彩、粉彩等器物,尤其易于氧化或腐蚀,有的假出土器物还涂上红、黄土疤,但一触即掉。有的还故意当众挖出自己预先埋藏的器物,制造新闻效益以牟利。新手和普通百姓容易上当。

茶水煮——造假仿古手段之一。仿古作旧,常以土茶水煮,使器物面上有红褐色的茶锈痕。

浆砣——以匏器破块后的切面蘸水溶的细浆泥,缓慢磨擦釉面,釉面失亮,出现网纹。

药浸——造假仿古手段之一。一是用高锰酸钾水浸泡,使器物全部或局部呈紫褐色;二是用中药孩儿茶调匀涂抹,它的粘性大、附着力强,使器物全部或局部呈黑褐色。

串烟、吃烟、吸烟、烟熏——原指陶瓷器烧造时受窑火烟熏或氧化还原程度不够,在釉的局部或全部呈现灰、黑、黄、褐色斑点的缺陷,像黑烟熏过的一样。后演变成造假仿古手段之一。作伪者故意用香火烟熏瓷器作旧,使其嗔之有味,又称给瓷器吃烟、吸烟。

温馨提示: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其所有,由盈家荟整理,分享仅供交流。更多艺术品共享经济敬请关注盈家荟公众号。竞赏宝周一至周六每天分享艺术品价格的千分之一,鉴赏就有奖励,全民鉴赏,全民获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瓷器小知识----原始素烧瓷[筑意文化创意论坛]
最另类的青花史——天启青花
淡雅优美之(成化)彩瓷青花!
各朝代青花瓷的特点
丘小君:古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及其鉴定法
青花瓷,是中国元素与时尚的代表,是最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