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继续学习《论语·里仁》

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释义:

(1)何有:全意为“何难之有”,即不难的意思。 

(2)如······何:怎么办?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的精神来治理国家,这有什么困难呢?不用礼让的精神来治理国家,礼怎么办呢?

解析:

礼让为国古已有之,禅让就是礼让为国。“何有”解释为“何难之有”比较恰当。

连国君的君位都是礼让而传,国民是不是也该礼让传世呢?所以礼让为国也是一种教化。

这种教化的精神被废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夏启传天下重器于子,汤灭夏建商,一是开了天下重器变为家传的先河,一是开了以武力夺取天下重器的先河,二者让礼让为国彻底废止了。

礼让为国有什么困难呢?其实很困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促进了权力的集中,让家传天下成为必然。礼让为国的精神已经开始动摇了。太康失国就是证据,天下的传人也有不堪者。

给礼让为国的精神以致命一击的是汤伐夏桀,以武力夺取天下重器,礼让为国的精神彻底被废止。当然这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用武力才能让传天下的不堪者下台。

礼让为国时,天下都以礼让为尊。当礼让在为国这个层面不能施行的时候,礼让这个准则只能在更小的范围内施行了。这就是不能以礼让为国,礼怎么办了,或者叫礼的嬗变。

天下重器之位不能礼让,礼仪制度却保留下来了,社会中的礼仪也保留下来了。但是礼让这种精神毕竟不能贯彻全社会了,它贯彻的时候在天下重器之位这个位置停了下来,所以礼让的权威还是受到了挑战,不再纯粹。礼让为国也不能全部实施了。

这里讲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意思呢?虽然前面解释了那么多都不是这句话放在这里的本意。而是士志于道,行义之后,还要礼让。所以,道,不仅要以义为标准,还包含了礼让的精神。

当然道是完美无缺的,但是义与礼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遇到礼让为国的困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品读】以礼让为国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礼让治国是古风(4—13,讲于2021年7月10日)
“让”出海阔天空——舒生读《论语》第70
论语连载(79)《里仁篇》第13章,“能以礼让为国乎”。
王道与霸道
论语讲案|第四篇里仁之第13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