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江浦老字号】​沈氏牙医||吉长虹


作者:吉长虹

沈氏牙医第一代掌门人叫沈子清。1917年左右,清江浦出现了最初的牙科,就是沈子清和李路臣设立的。沈子清设立的名叫“金石轩镶牙馆”,馆址在纪家楼附近。当时沈氏镶牙馆的业务范围只限于装镶黄金假牙,偶尔也做简易的拔牙手术。这在清江浦,应该是牙科的萌芽。说起沈子清之所以有这门镶牙手艺,还有点苦涩。原来沈子清的父亲是苏州知府,后来遭遇太平天国军遇害。沈子清无法立足,逃到上海避难时委身上海的镶牙馆,学得镶牙的谋生手艺,后来携家带口来清江浦落户。

沈子清去世后,由其二公子沈逸斋在原“金石轩镶牙馆”旧址继续营业,三公子沈玉山则在朱公桥设立镶牙馆。这时候的业务范围和技术水平与第一代相比并没有多大改变。沈子清的大公子(名字已无从考究)并没有像两个弟弟一样沿袭镶牙手艺,而是靠刻字绘画为生。后来沈大公子在一场火灾中丧生,其遗孀与未成年的孩子生活没有着落,只好依附于二叔沈逸斋。沈大公子的长子沈镜明八岁辍学,便随叔父学艺,十三四岁便在西大街新巷对面租房开设“沈镜明镶牙馆”,自闯天下,带着寡母和弟弟沈光祖独立生活。

沈镜明是沈氏牙医的第三代掌门人。

沈镜明从业以后,在实践中深深感到自己知识浅薄,又从没受过系统的医学知识教育和技术训练,对牙齿疾病的治疗知之甚少,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在强烈的求知欲下驱动下,他顽强地刻苦自学,后来又在叔父沈逸斋的支持帮助下,先后考上了上海“万国牙科学社”函授专业班和“司徒博牙科学校”学习。但限于当时条件,其业务范围还是仅限于补牙、镶牙和拔除简单的牙齿。对于残根及阻生齿的拔除还是力不能及,因为当时个体开业医生很难有化验及实验的条件。

其时美国人办的“仁慈医院”没有牙科,当时的“仁慈医院”院长是中国人曹济生,他曾有意聘请沈镜明先生去开创牙科,终因薪酬不高,难以维持一家生活,加之医院的资金不足,买不起高级设备,终于作罢。

为了接受当时的国内外新的医疗技术,跟上时代的要求,沈镜明先生于1947年元月加入了全国性“中国牙科医学研究会”,至此常与同道从事学术交流,学习了许多较为先进的医疗技术,逐步地提高了自己的医技水平,在自己的诊所里也开展了齿病的治疗。在当时的清江浦算是开创了先河。后来逐步成了清江浦医学界口腔科的领军人物。1947年国民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员会举行全国牙医师及镶牙生的甄训考试,沈镜明被录取为牙医师,苏北地区仅有两人入选。

沈镜明先生不光埋头业务,还是一位有情怀的人。1945年清江浦第一次解放,人民政府关心国计民生,不仅发展了工商业,还注重群众身体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即使对医学上小分科的牙科专业也不忽视。那时解放大军从事牙科专业人员奇缺,军队指战员患牙病的不少,曾由淮安军区卫生部李振湘科长联系到沈镜明先生,并聘请他担任军区卫生部的“义务牙科医师”,经他治疗了不少领导的牙疾,就在当时他结识了李一氓、季方、崔月犁。同年崔月犁部长又聘请沈镜明先生担任“华中军医学校”(时校长为江上峰)“义务牙科教员”,讲授牙科医学知识和诊疗技术,并且在诊所内培养两名军队医务人员。为了支持解放事业,在新四军医药缺乏期,他还主动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医生身份,通过地下党组织来往于国统区南京,把购置的药品、器械送给新四军。

新中国成立以后,沈镜明由崔月犁介绍,曾到北京口腔医院学习进修。

沈氏牙医第四代由沈镜明的二公子沈天士坐诊。沈镜明的大公子沈俊士北京医学院口腔科毕业,后来回到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担任口腔科主任。

一度时期沈俊士的女儿沈燕燕在第一中学附近开设牙科。沈天士的徒弟现在依然在西大街开设“天天牙医”诊所。这是沈氏第五代的传承。

—·—·—·—·—·—·—·—·—·—·—·—·—


作者简介

吉长虹,退休前一直从事财务工作;退休后偶尔客串文字,热衷公益,习书法,爱唱歌,好摄影,学朗诵、诌诗词……虽无成就,但自觉非常快乐、也很充实,潜意识中总是向往真、善、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口腔医生就业前景
牙医必知的口腔科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和要求
一口好牙的13个玄机
孕妇牙疼怎么办?
牙医就是“销售”
从看牙科谈口腔医学专业的报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