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感悟】方寸之间 博大精深 || 张天龙

作者:张天龙



中国印文化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据历史记载印起源于商殷时代,印通过印泥媒介而显示,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

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文字有铸有凿。先秦印章的通称为玺印。印章在我国开始是作为凭信的一种工具,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含义广泛,包括古玺、印、章、宝、朱记、花押、关防等历代公私印鉴。印章主要分“官印”和“私印”,即“公章”和“私章”。官印官方所用之印章。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不仅名称不同,形状、大小、印文、纽式也有差异。印章由皇家(管理机构)颁发,代表权力,以区别官阶和显示爵位。官印一般比私印大,谨严稳重,多四方形,有鼻纽。

秦汉之前各个朝代文字印制不规范,西夏官印用西夏文辽、元官印有的用汉文有的用契丹文或八思巴文,有的是九叠文,金官印则全用汉文。材质不一,各有所制。

由于简牍早全面退出日常生活,随着纸张在政府公文等方面的普遍使用,官印(公印)不再局限于简牍上所能取得的狭小平面,边长从2.3厘米左右(秦汉一寸)猛然增大到5.4厘米左右。由于印体加大,官印不像秦汉时代那样刊刻职位官名发给官吏本人佩带,而是转为发给以官吏为代表的官署,完成了由职官印官署印的转变。公印不再佩带而变为匣装,置放衙署。

秦汉印主要分铸、凿两种。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秦篆文字。其书体和秦汉权(量),秦石刻等文字极其相近,印文易识。秦官印多为凿印,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印和给予兄弟民族的官印铸而不凿,秦官印大小一般为2.5厘米左右见方。秦时代,官印从不署款。秦印材质以铜铁为主,玉质为辅,文字为秦小篆,白文官印一统天下,秦官印苍古威严,整齐庄重。秦代虽短,但它所确立的印章制度,却印章发展史起到了承上起下的重大作用为汉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印是中国印章史上的鼎盛时期,在艺术上呈现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格局。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

汉官印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汉官印延袭秦代白文字印的面貌和秦印材质,宽边形式逐渐变窄,文字改为缪篆字体,皆为铸印。相比之前更为整齐,结构平直方正,





风格雄浑典重。汉官印章法稳健从容,线条舒展,平正谨严,方中寓圆,给人以淳厚静穆、高古典雅、大气磅礴之感。西汉官印尤为精美生动,妙造自然。故有“印宗秦汉”之说。

官印到了唐代,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官印也由朱文逐渐替白文。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

宋初百废待兴,官印一度袭用五代旧印。重铸官印一律用铜铸造,尺寸大小依官阶高低而有所区别。官印印文与印边粗细相若,以后印边逐渐加宽到0.3厘米。长方形印钮已不见穿孔。北宋早期官印多凿有年款,中期以后,在凿年款同时,增加颁发和铸造机构“少府监”的名称。南宋官印由“文思院”统管,印款中“少府监”改凿“文思院”。

唐以后,宋元明清,官印作为朝廷和政府权力凭证得到继承和发扬。明代直钮已由两宋长方形板状钮变为上小下大的椭圆柱状,加高到8厘米左右,形成后世俗称的“印把子”。

清代官印等级区分十分严格,印章普遍有所增大。其字体有蒙古文楷书、满文、汉篆等。最常见的是汉满文对照同时出现在印面上,这也是清官印的主要特点。民国前后,军阀混战,铜铁作为战略物资紧缺,官印材质出现木质,印文多是宋体字,方形官印占主导地位,少量圆形官印出现,多为手工刻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直至现当代,官印统称公章,先为木质,手工刻制,后为橡皮材质,再后来为钢质(铜质)多为机器刻成,文字统一是宋体字,中间有五角星和国微图案,圆形,寓意全国人民大团结,庄重典雅,规范美观。公章是政府行文(为)必备之印信。方寸之间,博大精深。

官印浅谈辄止,下面再说说私印也叫私章,官印以外印章之统称。秦汉由于财富高度集中于皇帝(皇室),皇亲国戚不惜用金玉制作私印(渡金铜印),钮制也严格规定。私印在民间大量、广泛的使用,为印钮的设计、制作创造了更加宽广的空间。有十二生肖纽、佛像钮、瑞兽纽,寿星钮、象钮、狮钮、蛙钮、蝉钮、龟钮、鹿钮、鱼钮、螭钮、蒲牢钮、瓦钮、桥钮等等。除姓名印还为印章闲印种类开拓了吉语印、成语印、起首印、压角印、肖形印(生肖印)、书斋印、收藏印、鉴赏印等。形状有方形、圆形、葫芦形、圆形、长方形、异形等等。黎民百姓也用铜、铁、牛角、石、木、有机玻璃等材质刻制私印,用于民间经济活动和信件往来。所以,历代私印众多,繁杂,便不一枚举它们都是中国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印虽然体制复杂,可以从字意,文字安排,制作方法,治印材料以及构成形式上分成各种类别。私人印章主要作为个人信誉,经济实用存在。而私印逐步变成文化艺术作品,文人墨客必备,与“诗、书、画”结合起来变成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作品还要从明代文彭说起

文彭(1498年——1573年),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著名书画家文徵明长子。明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曾任两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他的诗文、书法、篆刻继承家学,书法有青出于蓝之誉。文彭对六书深有研究,在印学上的地位要比在书法上高得多,他是公认的明清流派篆刻的开山祖师。在任南京国子监的时候,偶遇赶小驴替人驮了两筐灯光冻石的老翁,因索取报酬不得,正人争吵,于是文彭用两倍的价格买了灯光冻石,从此文彭就改用冻石刻印。

由于文彭的广泛传播,加上冻石不仅美观,且易受刀具有的优越性,以石治印便在文人中很快地流行开来。后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中国四大名石在私印篆刻中广泛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私印文化发展和兴旺。到了清末民国年间,私人印章艺术得到了空前繁荣。

印章的创作过程明代称为篆刻,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与其姊妹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兼涉镌刻技艺,内含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到外都散发着强烈的文化艺术感染力。篆刻艺术是篆(字)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产物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篆书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还有边款,边款指除印面之外,印石其他面上所刻的阴、阳文字和图像、记叙、诗词、短文、姓名、日期等内容,与印文有机联系,相得益彰,成为篆刻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作为国粹之一,篆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宋末元初的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对篆刻艺术大力提倡,





西冷八家丁敬(1695―1765)、蒋仁(1743―1795)、黄易(1744―1802)、奚冈1746―1803)、陈豫钟1762―1806)、陈鸿寿(1768―1822)、赵之琛(1781―1860)、钱松1807―1860)对篆刻继承和发扬,赵之谦(1829―1884)首创的细朱文印,对近代篆刻产生很大的影响。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1844―1927)、齐白石(1864―1957)的创新实践,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厚重悠久,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也为篆刻私印自用,钤记落款,或刻私印馈赠文友,观赏把玩,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一枚印章背后的文化意义深远,承载的不只是篆刻文化,更是一份厚重的民族文化。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篆刻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篆刻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并存,其历经几千年而历久弥新。至今,随着社会进步和审美的不断发展,私印已逐渐退出经济实用历史舞台,进入书法、绘画舞台。书画作品中不可或缺,越来越受到书画艺术家、文学家和文化学者的欢迎。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专业人员外民间热爱绘画和书法者越来越多,材质除四大名石外,拓宽到竹根、陶瓷、老挝石、西安绿、广州石、尼山石等,入印文字有甲骨文、古籀文、大小篆文、鸟虫篆、正䓍隶行。篆刻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大众化。西泠印社和中国篆刻研究院以研究印学为己任,必将使中国印文化不断继承和发展。

中国人传承的不只是对篆刻艺术的坚守和创新,是对中国印文化崇敬和感恩。篆刻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印文化将会以展新的面貌迎接这个伟大时代。

余是业余刻印者,对中国印文化了解甚少,粗浅之说,定有谬误,还请方家批评指正。

2022年2月急书于追月轩


作者简介

张天龙,民建会员、中央画院院士,中国肖像印研究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金陵印社社员,省国画院特聘画师,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淮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特邀委员。江苏国际频道播出【方寸大象】【画家张天龙】电视纪录片。


往期荐读

▼▼▼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寸中有乾坤—印章艺术
汉印选辑欣赏
印章-中国篆刻(图文经典) - 牧羊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印
中国篆刻艺术
篆刻方寸,气象万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