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花夕拾】一副扁担走生活||丁培明


作者:丁培明

我的孩童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个年幼的孩子,一个年迈的奶奶,我的一个六口之家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在了土里刨食的父母的肩头,其中的艰辛在那个年代是可想而知了。

在幼小的我的记忆里,父母亲似乎永远有干不完的农活,是一个汗珠子摔八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就算在天寒地冻的冬天,其他的村邻都停止了田间的劳作在家歇息,而我的父亲如陀螺一般,依然不能停止劳碌,他摇身一变,成了“生意人”,做起了收鸡蛋的小生意。

收鸡蛋就是肩负扁担,走村串户高声叫喊,从农人手里买来鸡蛋,再转手卖到炕房(靠控制温度孵化小鸡的地方),从中赚取差价的一种谋生方式。那个年代的村人,家里的鸡下了蛋很少舍得吃,会卖成钱贴补家用。一副扁担、一杆秤、一本价目本外加一份干粮、一壶水就是父亲收鸡蛋的全部家当。因为父亲天还没亮就出门,晚上才回家,所以会带上干粮和水当做午饭。

所谓“价目本”就是记录不同重量的鸡蛋,其所对应的价格的小本子。价目本上,是父亲如小学生一样端端正正的笔迹。每做一笔“生意”,父亲就会从怀里掏出那本他精心记录的价目本,根据鸡蛋的重量查找出该付给人家的钱数。倘若遇到炕房收购鸡蛋的价格有变动,父亲收鸡蛋的价格自然就会随之变动。这样一来,父亲的价目本就得重新再记一遍。对于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父亲来说,仅仅是一本价目本,就绝非易事,父亲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同寻常的。不知道父亲当年为何不买一个计算器,或许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那种“高科技”的玩意,也或许是父亲囊中羞涩,根本就舍不得花那冤枉钱。

冬日凌晨五点多钟的乡村,依然是漆黑一片。当人们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里时,我的父亲就要起床了,他要开始他一天的奔波。幼时的我,在睡意朦胧里经常会听见父母小声的“吵架”声。母亲压低声音生气地责怪父亲:“就一个鸡蛋你都不能吃吗?”父亲回:“一大碗呢,真的够了。”那时父亲的早饭通常是一大碗面条或者红薯粉丝,再加一个荷包蛋。而绝大多数时候,荷包蛋都是进了我们孩子的肚子。幼小的我,很是不理解,父母亲为什么总是为父亲吃早饭的事情而“吵架”,长大了才明白,那被父亲省下来的荷包蛋,饱含了一个父亲对自己孩子深沉的爱。

有一次,父亲生意特别的好,仅一天就赚了足足有三十块钱。晚上,全家人围在灶房里,像过年似的一样兴奋。一天就能赚三十块钱,在那个年代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我小叔和婶儿也来我家玩,婶儿无不羡慕地发着狠说:“下次让宏子(小叔)也去收鸡蛋!不说三十块钱了,就是一天赚一包香烟钱也好啊。”(那时的村人抽的烟,基本在五块钱一包。)我小叔最终并没有像父亲一样走村串户,起早贪黑地去收鸡蛋。因为,那份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得了的。

“有鸡蛋卖吗?有鸡蛋卖吗?”整个冬天,父亲顶着严寒,用一副扁担和一双脚走生活的情景,成了那个年代为生活而苦拼的一道特有的风景。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悠悠四十载,弹指一挥间。如今的父亲已是七十好几的老人了,回首往事,我不经意地笑问母亲:“妈,你还记得我小时候爸爸收过鸡蛋的事啦?”母亲噗嗤一声笑了:“你这丫头,记性怎么就这么好呢,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你都记得!”笑着,笑着,母亲的眼眶就红了,里面有晶莹的泪花在闪动。

丁培明,江苏扬州人,高速公路收费员,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文章刊登在各网络平台及杂志报纸等。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0后女子路边卖独特“荷包蛋”,2块钱一个,大妈一下买了30个!
[小说连载]曹茂海小说《路口》3
荷包蛋总是煎不好?教你一招,煎出来的鸡蛋又圆又嫩!
千万别让餐饮老板看到!一个鸡蛋竟能做出五个荷包蛋?
教你怎样用一个鸡蛋做出7个荷包蛋!看完惊呆了…
荷包蛋老是煮的不完整 虽然简单也需要一些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