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运河】永乐:运河很有用


作者寄语或许靖难之役是检验运河作用的一次实验,而在迁都北京的长期准备中,漕运首当其冲,是当务之急。那么永乐年间的南北大运河什么样呢?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故,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是为建文帝。次年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或许靖难之役是检验运河作用的一次实验:燕王占领济宁等城市,建文帝便失去了对整个山东的控制;燕王攻占了扬州,建文帝基本上失去了对江南地区的有效控制。

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之中取得最终胜利,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永乐。差不多从他即位开始,朱棣就在悄悄地做着迁都北京的准备:永乐元年(1403年)农历正月,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着手建造北京皇宫;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朱棣以巡狩为名长期住在北京;永乐七年(1409年)在北京修建自己的皇陵;永乐十四年(1416年),正式商议迁都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城和皇宫建成,水到渠成,正式下诏迁都。

在迁都北京的长期准备中,漕运首当其冲,是当务之急。在南北大运河长期淤塞部分河段不能通航的情况下,朱棣采取了有效的临时措施。永乐元年(1403年)漕粮经淮河及其支流颖河之沙河到达陈州(今河南淮阳),转入黄河到八柳树(今河南新乡境内),再用车运到卫河输往北平。永乐四年(1406年)平江伯陈瑄奉旨督转运,水陆联运,耗时耗力。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整济州河和会通河。永乐十三年(1415年)陈瑄修凿清江浦,大运河基本实现全程通航。

想来许多读者仅从时间对比就已经看出运河和迁都之间的关系,政治中心北移,加上北方军事需要,大量的粮食依赖于漕运,没有通畅的运河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明代大运河的路线基本上与元代一致,只是南四湖附近由西岸移到东岸。《明史》说明代大运河“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由大通河、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浙漕组成。

(一)大通河    

大通桥和东便门以及内城东南角楼

大通河即元大运河的通惠河,以昌平神山泉为水源,穿过北京城后经大通桥在通州入白漕。大通桥在北京东便门外,在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东边南侧,现在唯有内城东南角楼被保留下来,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通桥是一座花岗岩三孔石桥,也是通惠河上的一座闸,叫"大通闸",俗称"头闸"。大通桥是当时漕粮运输的终点站,桥洞为拱形,桥墩为尖形,在四个桥墩的侧壁有垂立的石槽,可以在石槽间插入木方子挡水。

(二)白漕

张家湾古城

白漕即白河,元代称通州运粮河,由通州到天津入海河。白河上有个张家湾,是漕粮集散的一个重要码头,也是商品的重要集散地,“白天则弦歌船号相闻,入夜则灯笼桅火争明。张家湾建城还有一段故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骑兵侵入北京,打算抢夺张家湾的存粮。此时张家湾无险可守,兵丁不足,人心涣散,纷纷准备弃粮逃命。好在有个叫王豫的官员头脑还算清醒,指挥官兵将白河东岸的所有船只划到西岸。刚刚忙完,蒙古骑兵就杀到东岸了。但他们无船可渡,也只能望河兴叹,无计可施。事后王豫赶紧打报告给嘉靖帝,要求建城保粮。可是当时朝廷正在为防蒙古入侵而大兴土木——加固长城、北京外城和宫殿,处处都要花银子,常常捉襟见肘;可是张家湾确实也重要,要是被蒙古军队攻下后果不堪设想。这里嘉靖帝的太监出了一个主意:官仓中还剩一些砖瓦木料,够建张家湾城了;通州驻守不少军队,劳动力也可以解决。嘉靖帝大喜,不仅立即照办,还自掏腰包三万两白银支持张家湾建城。

(三)卫漕

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路线示意图

卫漕就是元代的御河,也称卫河,由天津到山东临清接会通河。卫漕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河道非常曲折,至今保留着“九龙十八弯”的原生古河道形态,这在人工河流中是很少见的。《皇朝经世文编》有记载:“舟行御河十三站。道最迂曲。德州次之。故城为甚。水性直下。则上流易涸。曲则迟留。故谚谓三湾抵一闸。临清以下无闸。而此十三站水路最曲。开河者因地形之曲以代闸也。”所谓“三湾抵一闸“,就是通过曲折的河道,延长河流的距离,降低河流的比降,减缓河流的流速,这就没有必要修船闸了。

(四)闸漕

大运河阳谷段荆门上闸

闸漕即元代的会通河,又称闸河。顾名思义,闸漕地势起伏大,落差大,需要依靠船闸控制水势。那时过闸犹如过一回鬼门关,远不像今天过闸这般安全、省力。当闸门缓缓打开,漕船顺着落差数米的水瞬间冲出来,刹那间如一块巨石投入水中,只听得“澎”的一声巨响,却不见船的踪影,水柱冲天而起,又哗然而落;紧接着船只又被浪头抛起,随之激起几股水柱,但其高度已不及第一次;待船只第三次起浮下落,船只便安全过闸了。因此,船工也把过闸称为“过三浪”。

过闸的时候,船工特别重要,他要手持竹篙,随时准备调整船只位置,以防发生沉船事故。为了找到经多见广、多谋善断、聪慧灵通的“船滑子”,船老板常常煞费苦心。比如,船老板找到合适的船工以后,要请他吃面条。新伙计刚刚动筷子,船老板乘其不备夹起面条塞往伙计的碗里。那伙计若能迅速伸筷,将船主夹来的面条当空一架,然后放入碗里,说明其头脑灵活、身手敏捷、反应快速,能在大风大浪的危急时刻临危不乱应付自如,是合格的“船滑子”,可担大任。

(五)河漕

宿迁古黄河森林公园

河漕即黄河漕道,北起茶城与闸漕相通,南达淮阴清口与淮河相汇。《明史·河渠三》说:“其道有三:中路曰浊河,北路曰银河,南路曰符离河。”因为黄河经常迁徙,所以上游易溃决,下游易淤积。所以朝廷对于治河与治运争论不休,后来运河改线由泇河进入黄河,只有直河口至淮阴清口段黄河通漕。

(六)湖漕

淮安白马湖风光

湖漕即今天的里运河。因为这里位于里下河一带,地势低洼,素有“锅底”之称,所以有许多的湖泊。如管家湖、射阳湖、白马湖、汜光湖、石臼湖、甓社湖、武安湖、邵伯湖等。

 (七)江漕

无锡南长街附近江南运河

江漕是今天江南运河的江苏段,从镇江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到吴江进入浙江。 

(八)浙漕

浙江嘉善段江南运河

浙漕是今天江南运河的浙江段,从吴江出江苏后经嘉兴到达杭州。

明代大运河的命名与之前不一样,《明史·运河志》说“因地为号,流俗所通称也。这样的命名,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运河史话》作者傅崇兰指出有三个好处: “一是根据地名起漕河名,便于名、地相对应,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十分明确。二是便于了解各段运河的作用。三是名字雅俗有兴味,易懂易记。”

那么,修建于明永乐十三年的清江浦有什么作用呢?咱们下周接着说。


话说运河

 话运河古今

 说运河南北

 谢运水之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运河 大运河临清段  
运河兴衰话临清(1)·会通河畔千帆过
京杭大运河(会通河)临清段
会通河
大运河流到北京城--肖复兴
大运河申遗成功:山东段流经5市现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