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垄卡种”让农民种地变简单

  “来老师,现在种地太费劲了,既要深松、耙地又要起垄、镇压,能不能简单点,春天直接播种呢?”黑龙江省广大农民提出的这样“理想化”的种植方式,到底有没有可行性、能不能实现,引发了黑龙江省农科院副院长来永才的关注。

资料图

  在黑土地上,千百年来都是这样耕种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核心是为实现作物持续高产、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但整地精细度高,作业次数多,导致一些农民嫌麻烦不愿意做。来永才想:“怎样才能化繁为简,一次作业就完成播种呢?”

  1月9日,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来永才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个项目建立的“寒地原垄卡种轮作技术体系”就满足了使农民种地变简单的需求。

  目前,从农业生产种、管、收三个环节来看,管理和收获环节农民都能轻松应对,只有种的环节作业繁琐,耗时耗力。而来永才带领团队摸索出的“原垄卡种”轮作技术,是在不翻动土壤的免耕情况下,配合前茬作物秸秆还田,在原垄上直接播种的一项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不仅省工省时、节本增效,还具有保护耕层、抗旱保墒等优点。

  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一变,却在实际生产上遭遇了难题:“原有播种机具通过性差,不能满足原垄卡种技术的播种要求”,来永才说,为了使这项新技术能实现大面积推广,通过豆科作物合理轮作增氮及秸秆还田培肥地力,课题组结合寒地玉米(大豆)茬原垄卡种大豆(玉米)关键技术研究,对现有机械设备的关键部件进行了改进。首先是播种机施肥装置,改原有铧式开沟器为划刀式开沟铲,将铲尖朝前改为朝后,播种作业破除玉米茬根时能避免将玉米底茬翻上,保证播种质量;改装后在划刀上安装两个施肥口,进行分层施肥。其次是覆土装置,将播种机后部的培土铲去掉,安装两个用圆盘耙片改装的覆土器,在不破坏原有机型的基础上实现了农机功能升级。

  该项目通过11年定位试验,确定了玉米——大豆年际间合理轮作种植模式,并突破了以原垄卡种、秸秆还田为核心的配套技术体系。原垄卡种在春季玉米(大豆)茬口接种大豆(玉米),改过去秋季土壤翻耕为春季在玉米(大豆)原垄上直接播种大豆(玉米),实现大豆(玉米)播种和施肥一次作业,不需要翻、松、耙和起垄等机械整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

  来永才以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轮作模式为例,给笔者算了一笔账:采用原垄卡种模式,比常规播种方式每亩节省机械作业60元,节约能耗15元,每亩可为农民节本增效75元;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同时,原垄卡种形成了垄台实、垄沟虚的虚实并存土壤结构,促进水、肥、气的循环与交换,有效地防除田间杂草,达到用地、养地结合的效果。

  “将农机赋予新农技,使这项新技术变成了‘傻瓜技术’,农民不用学就能轻松掌握,因此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来永才介绍,该技术自推广应用以来,在黑龙江省累计应用面积1800万亩,农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特别是在实现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双增加”的同时,土壤耕层得到显着恢复,农民普遍反映,“地更有劲了”。

  来永才感言,“这回能获奖也要感谢黑土地上的农民,是他们提出的生产需求促使我们研究解决。这也说明,针对生产一线的需求进行的科学研究,其成果才会有生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如何种好春玉米?
我国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情况
麦茬机械化免耕覆秸播种技术
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与肥力提升的成效与建议|“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首藏作品](3345)跟花生“较真” 他让低产作物突破高产纪录
爱荷华州的玉米播种超过5年平均水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