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时代的千年变局


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变了,社会主要矛盾变了。如果我们追溯新时代的本源,那就要从“变局”说起

南网报记者 毛春初


人类,一直在被工具改变

人类发展的历史,都与驾驭自己的身体有关。


原始社会,大家都躲在山洞里,一个山洞就是半个天下,即便最勇猛的个体,日行百里,那么百里就是一个人所看到的边界,再走远,缺乏能量支撑。


春秋时期,中原大地百余个王国,小的国家不过现在几个村子的面积,所以老子提倡小国寡民。冷兵器的进步,把人的力量扩大了十数倍。人的活动范围增大了,但矛盾也增大了。交相攻战,于是出现了专门研究打仗的军事家,还有思想家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


时间又过了1000多年,也就是176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结束了必须靠人与物的配合才能获得能量的方式,人类第一次解决了动力可持续性的问题。随着蒸汽机的运用,人类社会焕发出极大的生产力,欧洲的每个角落都鸣响着蒸汽机的吼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宪政改革、西方大踏步地迈入现代工业社会。


再过几十年,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汽车、卡车、飞机、链锯、剪草机相继出现,可以说这个“通用技术”是250年以来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粗略地看,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是机器对于人的体力替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技术为基础,把眼睛、耳朵、嘴巴的问题也解决了,而现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打开了人工智能的窗口,也开启了对人脑的部分替代。


按照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的说法,这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完全不同于前几次。“它不是某个方面的进步,而是横跨了诸多领域,不同技术可以贯通起来,随心所欲地制造出时空无限的产品。”


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发明各种工具,但同时被工具改变自身的历史。就像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终于导致了2016年3月,“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一样,这是科技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让世人开始了一场范围浩大、交锋激烈的讨论。其实这没有什么自惭形秽的,相比较“阿尔法狗”,人类的大脑只是个单核处理器。人有智,但没有稳定的能。



带歪路的经验主义

2017年7月18日,光明日报刊载了一篇《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能成为引领者吗》表达了这种对时代紧迫的焦虑与期盼。


面对千年之变的时代,经验主义很容易成为“主旋律”,就像老人带小孩一样,许多习惯已经不适合时代了。人类的社会同样如此,科技发展愈来愈跳跃、复杂,跟随时代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一个企业、一个国家。


“祖宗之法不可变。”这种历史的殷鉴不仅在中国,也在土耳其、印度甚至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轮番上演。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了世界霸主,沉浸在蒸汽机的虚荣里面,凭着经验,执着于在世界各地搜罗棉花、鸦片、茶叶、玉米,结果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没有逃过二战被德国的穷追猛打,最终“日不落帝国”沦为跟班小弟。


正如伏尔泰所说:“谁不具备这个时代精神,谁将承受这个时代的全部不幸。”


1874年4月,日军进犯台湾,清廷面对之前的蕞尔小国的挑衅万分震惊,12月10日,李鸿章以10000多字的笔墨,在《筹议海防折》中描述了千百年之变局的困惑和苦恼,“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


时代的变化冲击着最先清醒的人,中国从洋务运动开始摸索转型,只不过,直到40年前的深圳蛇口的一声炮响,我们才真正与世界开始了“对表”。这个过程耗掉了中华民族足足150年。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毛笔之类》论述时代变革时说。事实上,面对新科技的层出不穷,我们很容易从经验主义出发来理解,忘却被冷硬现实重塑的感知。微信、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网上支付已经成为现象级事件,它们带给中国人的生活变化之深刻,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场革命。


我们不能老停留于“别人的技术”“别人的转型”“别人的成功”,而必须在时代变化中思考着电网的时代前行之命题。供电可靠性、售电量或许都会成为过去式,现在更应该考虑客户友好度、为客户创造价值度。


电网企业现在是时代的巨人,而且是靠前就坐的巨人,但我们这种排序,或许只是因为体量庞大。如果我们不能追上信息化的脚步,完成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则落在于时代也许是眨眼间的事。


企业也需要摆脱“中年油腻”

近段时间,媒体上铺天盖地对“油腻中年”男,“庸俗中年”女的嘲笑。其实根子里,大家并不是嫌弃他们的胖、他们的油,因为这些特征就是我们的爸妈特征,甚至是我们自己的。大家所嫌弃的是中年人的那种皮囊的损耗与精神的颓丧一齐扑来。


穿着笔挺的制服,打听的是八卦消息,点击的是伪劣的心灵鸡汤。每天我们变成了最劣质知识的接纳器,换个场景,我们又竭力想与别人攀谈未来,你不油腻,谁油腻?


人是可以改变的,但必须放弃“证明”的心态,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所有个人发展成功的基石。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一个生物体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它的学习速度必须大于等于环境变化的速度。”英国关系学家雷格·瑞文斯如是说。


个人要摆脱“中年油腻”,企业也要摆脱“中年油腻”。今天的商业系统就像是一个极速奔跑中的运动员,每一段位移都伴随着心率的加快、呼吸的增速和越来越难以挣脱的窒息感。


新时代已经容不下油腻拖沓的惯性,企业的寿命、产品的生命周期、争夺用户和行业更替的时间窗口,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缩短。腾讯QQ聚拢5亿用户用了十几年时间,而微信只用了3.5年时间;携程、淘宝和京东用了十几年才形成对传统零售业的优势,而滴滴打车、Uber和Airbnb则只用3年就形成了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性优势。一年前出现的摩拜单车,则用一年时间分布180个城市、7个国家。


从千年变局到百年复兴,再到40年改革,中国人与时代从渐行渐远到紧跟步伐,这期间经历过多少的血泪和痛楚,而现在历史还在连续,一切的转折巨变之前,各种变化依然在静悄悄的积累。这不是“小时代”,而是另一个千年未有之变局。


而跟上新时代的唯一的方法,只有持续学习。


前沿链接

埃森哲:

中国消费者的智能化生活


中国消费行为数字化之快、程度之高,令人惊叹:热衷移动消费和社交,勇于尝新,乐于变换品牌;一心多用玩转多种屏幕;穿梭于线上和线下购物体验。这些特征已深化到各年龄和各区域的消费者群体中。在支付、购物、视听和出行领域形成的数字融合市场,不仅已成巨大气候,而且逐步延伸至家居、运动和健康管理等方面。


1

手机成为消费者的数字中心


埃森哲2017年中国消费者调研发现,中国消费者依赖手机进行娱乐、社交、购物、旅行和理财等活动已然家常,近六成消费者每天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超过两小时,14%的消费者在手机上消耗的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



智能手机已经如此深入生活,无论是智能语音助手还是应用场景创新,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以手机为中心展开。智能化的生活服务,即将成为大众市场现象,以不同的方式改变各个行业和市场。


2

AI应用场景不足

智能家居最受欢迎


人工智能呈现出指数级的迅猛发展态势,尤其在消息应用领域,软件聊天机器人已成为主流,人机对话正在驱动新一波数字化浪潮。根据埃森哲2017年全球调查,中国消费者使用语音助理的比例达到55%,在调研覆盖的22个国家中居首,比美国消费者的使用比例高出将近10%。但是,消费者和智能语音助手之间还远未建立起亲密关系。埃森哲2017中国消费者调研显示,64.7%的消费者拥有带智能语音助手的产品,但其中经常使用语音助手功能的比例不足两成,73%的人仅仅偶尔使用。智能语音助手产品使用者主要以25-35岁之间的年轻人为主。教育程度越高,使用智能语音助手产品的比例越高。



埃森哲的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期待,主要集中在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最密切的五大领域:家居、健康医疗、汽车交通、安保和运动健身。这五大领域显示出中国消费者对未来智能生活惊人的想象力,因为这些场景正在发生。根据埃森哲调查,接近四成的中国消费者购买过智能家电设备,其中60%的人经常使用,消费者拥有并使用的体验感受甚至要好于智能语音助手产品。分析显示,在各种新兴的智能化消费模式或服务模式上,智能家电使用者已经形成了一个先锋消费族群。


3

越来越宅的中国消费者


据埃森哲中国消费者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宅,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互联和数字技术让他们越来越少出门,1/3的人表示自己变得越来越焦虑。矛盾的是,虽然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伴侣,一半的人仍然希望自己可以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同时减少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在与大学生消费者的焦点小组中,消费者表示,最能打动他们的消费者体验依旧由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完成。


据了解,此次埃森哲的中国消费者洞察专注于城市消费者,以线上、线下问卷调研为主,结合消费者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2017年5月至7月期间,共收集线上线下有效问卷4060份,并进行了23场消费者深度访谈和2场焦点小组访谈。线上线下调研对象来自全国252个城市,有效覆盖东西南北中各大区域以及一、二、三线以下城市。


本文节选自《哈佛商业评论》


2030年,科技新时代的

21个引爆点

一份来自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的报告(WEFGAC15TechnologicalTippingPointsreport2015)认为,我们现在每天被各种媒体“洗脑”的新技术将在2025年达到某种引爆点。这份报告调查了800位科技行业高管和专家学者,受访者分享了他们对于各个技术发展的时间线。


1. 2018年,90%的人都会拥有无限和免费的数据存储

为了腾地方而删文件的时代马上就要过去了。报告称,在未来三年内,将有90%的人获得便宜甚至免费的数据存储服务。


2. 2021年,第一个机器人药剂师将在美国产生

机器人已广泛存在于制造业,但是随着它们越来越高级,机器人将会进军新兴服务产业。事实上,有预测表明2021年我们将在美国看到第一个机器人药剂师。


3. 2022年1万亿传感器将接入互联网

据预测,最早在2020年,将有1万亿个传感器接入互联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会联网。“每个设备都能与基础设施相连,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


4. 2022年,10%的人将会穿上联网的衣服

专家预测到2022年,10%的人将会穿上带有嵌入式芯片、能联网的衣服。越来越多的配件诸如手表或戒指也可以联网。据Gartner研究公司预测,2015年大约卖出了7000万只智能手表。


5. 首辆3D打印汽车将于2022年问世

不久前,奥迪展示了一辆用金属3D打印的迷你汽车。但是美国LocalMotors汽车设计公司未来将用3D打印正常尺寸的车型,它们已经做了几版原型。


6. 2025年,首款植入式手机将商业化

报告称,约80%的受访者认为在七年内,第一部植入式手机将会商业应用。该设备能更准确追踪个人健康状况,也能通过脑电波或信号来与人进行思想交流。


7. 2023年,大数据技术将取代政府的人口普查

随着数据的收集、管理和理解变得越来越容易,政府将会摒弃收集信息的旧方法,开始依靠大数据技术自动化运行。


8. 2023年,10%的眼镜将会接入互联网

当眼镜联网变得越来越普遍,我们与世界的交互方式将会变得不一样。86%的受访者认为2023年联网眼镜将普遍存在。


9. 2023年,全球80%的人都将拥有数字化身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数字身份。报告指出,“数字生活与现实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而且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10. 2023年,政府将首次通过区块链收税

《经济学人》最近的一篇文章称纳斯达克甚至开始使用这种技术来记录私营企业的交易证券。在未来几年内,区块链技术将会到达临界点,预计2023年政府将首次使用该技术收税。


11. 到2023年,全球90%的人兜里都装着一台超级计算机

据估计,到2017年和2023年,全球手机用户的渗透率将分别超过50%和70%。全球约90%的人口将由智能手机联系起来。


12. 2024年,接入互联网将成为一项基本权利

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科技巨头正在为无法上网的40亿人研究创新解决方法。他们使用无人机将网络从卫星发射到地面上。谷歌气球则让巨大的气球飘浮在大气层,把互联网带到偏远的地区。


13. 2024年,将实现3D打印的肝移植

在未来,生物打印(将生物工程与3D打印相结合)将让医疗行业的研究者们打印出更加有用的人造器官。


14. 2024年,超过50%的家用互联网流量将来自家用电器

目前,大多数流量来自于个人通讯和娱乐。但是到2024年,大约一半的家用互联网流量将被家居自动化所消耗。


15. 5%的消费产品将用3D打印的方式生产

2014年,全世界卖出了13.3万台3D打印机,比2013年增长了68%。


16. 2025年,30%的公司审计将由人工智能完成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付钱雇人完成的工作中,约有45%都能用自动化来完成,到2025年,白领工作中的人工智能将到达一个临界点,约有30%的公司审计将由AI来完成。


17. 2025年,全球汽车共享计划的里程将超过私人汽车

过去几年,多亏了在线市场和移动APP,共享经济发展迅速,其中最好的例子或许就是交通行业。Uber、滴滴打车等服务改变了人们对交通运输和汽车所有权的观念,也迫使汽车厂商重新思考它们的商业模式。


18. 无人驾驶汽车将占到美国所有汽车的10%

自动驾驶汽车有潜力极大地增加安全性,减少排放,改变交通运输的模式。谷歌和Uber这样的科技公司,以及丰田、通用、大众等传统汽车企业目前都正在研究无人驾驶汽车。


19. 2026年,第一个人工智能机器将加入公司的董事会

由于AI能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学习,它还能提供洞察,以及自动完成基于数据和过去经验的决策过程。这意味着,机器人并不只会取代低薪酬的工种。人们预测,到2026年,第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某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20. 到2026年,将出现第一座拥有5万人口却没有红绿灯的城市

在未来,基础设施将越来越多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智能城市。人行道、街道、交通灯和建筑物都将由互联网连接起来。


21. 2027年,10%的GDP将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存储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起飞,越来越多的金钱会存储在这种技术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00位高管和专家齐发声,这21项顶尖物联网技术的引爆点不会超过2030年
23项尖端技术变革即将引爆第四次工业革命!
2030年将发生的21项科技预测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后的技术驱动力
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三驾马车
盘点:2018年科技行业十大新技术突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