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物哀
  • 历史研习社

    历史问答专家
    +126

    有句话叫做“物哀之于东瀛,亦如风骨之于华夏”。作为中国人,我们常说自己的民族有气节、有风骨。如果置换到日本,那么“物哀”就是大和民族所重视的东西。

    为什么说“物哀”是一种东西呢?因为实在找不出什么合适的名词来概括它了啊!一种情感?一种美感?一种特性?还是一种精神?都是,好像又都不是,物哀就是这样不可名状。

    “物哀”最先出现于本居宣长的名著《源氏物语》中。后来,被各种文学作品所援引。再后来,物哀不可逆挡地渗透入了日本人的情感世界。

    无论在传统中国还是传统日本,“物”与“我”都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所谓“我”,即人本身,而“物”则是本体以外的事物,包括人本身以外的实物和情感。那么“哀”又该怎么理解呢?如果把“物哀”的“哀”理解为“哀伤”、“悲哀”,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个“哀”指的并非某种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它代表一种笼统的情感。这样说的话,对于“物哀”,我们也就可以将其视作一种对外界的情感流露。

    我们用几个例子来了解一下物哀。

    一场春雨过后,满地黄花堆积,你从一旁经过时,是否会有种忧伤油然而生?秋天,当你站在一扇窗子前面,看着窗外飘落而下的枫叶,是否又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愁绪?这并非悲痛,而是某种更为细腻和缠绵的感觉。

    另外,中国的古诗词里也有很多可以体现“物哀”的句子。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里有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郦道元的“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纯粹都是因外物而产生的情感,跟本人的遭遇无关,此种感觉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渲染寓情于物是不一样的。

    如此说来,能够感受到“物哀”的人,可都是多愁善感的性情中人呢。

    参考文献

    方爱萍:《论日本民族的“物哀”审美意识》,《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张锦:《以悲为美——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外语学刊》,2016年第5期。

    创建于 2018.03.23
    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这个国家和民族是一个奇怪的民族
九一八,每个中国人都要铭记!
三月三,弄丢了的中国情人节
偌大的中国不是容不下一件和服,只因它浸染了太多中国人的鲜血
中国人的精神
日本人说它是本世纪最佳动画,作为中国人我不能答应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