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本清代“殿堂级”无良盗版书,却畅销至今,好尴尬啊……

大约明朝嘉靖末年,一位来自江南苏州的籍籍无名的书生,不知是为了赶考,还是为了访亲,一路泛舟北上,独自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城。

也许是为了掩饰自己卑微的身份,抑或是为了标榜自己对先祖的崇拜之情,这位书生每每对人自称:在下姑苏松陵人士,唐代隐逸诗人天随子世裔。

天随子,是晚唐隐士陆龟蒙的号。由此可知,此人姓陆。其名,陆绍珩,字湘客,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江南落寞文人。

年轻时,居住在老家时,他即醉心于历代诗文典籍,包括当代的一些名家之作。他的书案上,时常摆着《娑罗馆清言》《小窗四纪》《偶谭》《陶庵梦忆》《宝颜堂秘笈》《岩栖幽事》《太平清话》……这些都是他非常喜欢翻阅的书籍,他喜欢品读这些熠熠闪光的格言短句,不时为之击节称赞。

然而此时,他置身于偌大的京城,茕茕影孤;并未交到几个知心朋友,落落寡合。身份卑微,自然无人在意。

总之,整个明代的官方档案几乎没有这位陆才子的影子和名号,因而,很少有人知悉他落寞一生的身世来历,也没人清楚他在京城待了多少年,究竟干了些什么。

总之,伫立在历史长河中的他,极其寂寞,几近于默默无闻。假如他没有出版那几卷薄薄的作品,他肯定会被后人完全遗忘,也不会有任何值得纪念的踪迹。

01

留下一部书稿

失望离京

1624年(天启四年),京城风云惨淡,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权倾朝野,肆意打压儒林人士。(没想到,就在第二年,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大批的东林党人纷纷被罗织入狱。)这位一事无成的北漂书生,已然垂垂,决意离开京城。

在返回故乡前,他打算将一部书稿付梓刊行。

这部书稿历经了他大半生的心血和积累,是他在日常读书之际,遇到丽词醒语,佳言妙句,勤恳摘录汇编而成的。

所摘录的书,都是他喜欢并反复阅读的,那些作者也仿佛曾是他灵魂的知音——吴从先、屠隆、陈继儒、张岱……他们都曾一度是失意的文人,也有啸傲人生的追求,或漫游天下,或隐逸林泉。无疑,他们是精神上的同路人。

在这部书稿付梓之前,第一位读者便是他自己的兄长陆邵琏,由他校阅一番。由于身边没有文坛的朋友题序,他不得不特意亲自动手写了一篇序言,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每遇嘉言格论,丽词醒语,不问古今,随手辄记。卷从部分,趣缘旨合,用浇胸中块垒,一扫世态俗情,致取自娱,积而成帙”。

可见,他是位嗜好读书、睥睨世俗的老书生了。

正所谓:平生未能入庙堂,且做书城南面王。遇到闷闷不乐之事,郁郁寡欢之时,他乐于借别人之快语,来浇自己胸中的积年块垒,从中得以自娱,自警,自得。

付梓出版,自然是要取一个书名的。

这位老书生,在家乡有一所书房,蓄藏古书万卷,名曰“醉古堂”,在这方天堂般的居所里,他曾度过了多少浮白而饮、拍案而啸、击剑而歌的美好时光。

于是为纪念自己的书堂,他给这本书取名《醉古堂剑扫》。

这本书付梓之后,算是了却一桩心愿,他便返回了故乡。而后,他的身影,便在历史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那本面世的《醉古堂剑扫》,确实很精彩,然而当时的读者寥寥无几,因为作者太过于默默无闻,而又缺乏一定的名家给予推荐宣传,以致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本书寂然无闻,一如作家的平生。

02

在京城读者寥寥

在日本流行了起来!

两个世纪之后,这本寂寞的书,不料,竟被某个来自东洋的访问学者从书坊中发现,翻阅之下,如获至宝,带回日本后,予以出版。于是这本书竟悄然流传到了邻国,并迅速受到异邦民族的青睐和追捧。

此后,此书分别又在江户时代嘉永五年(1852)、嘉永六年(1853)、明治四十一年(1908)先后得到一再的出版发行,由星文堂等书坊精心刻印,装帧考究,受到日本众多读者与评论家的很高评价,甚至将它誉为一部奇书。

直到近代,它依然流行于日本国。1932年,周作人先生从日本一家书肆购得一册,并予以题记,记录了这样的情形:“此书在日本非常流行,与《菜根谭》同为人所爱诵。”这样的命运,这恐怕也陆绍珩做梦也没有料到的。

03

无良书商

为何残忍烧毁这本冷门书?

时光转到清代乾隆三十五年(1770),距离《醉古堂剑扫》最初的出版,已是一个多世纪之后了。这本书依然没能引起中国读书人的广泛关注。然而,它却被一名颇有心机的资深书商相中,并从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机。

这位书商,名叫崔维东,来自于河南许昌,曾一度活动于北京各大书肆,往时不过是向前来京城赶考的学子们兜售流行的应试读物罢了。

据明代学者、批评家胡应麟的记述,早在明代,北京的书肆相当密集而热闹:“多在大明门之右,以及礼部门之外,及拱宸门之西。每会试举子,则书肆列于场前;每花朝后三日,则移于灯市;每朔望并下澣五日,则徙于城隍庙中。灯市极东,城隍庙极西,皆日中贸易所也。”

到了清初,这些书肆已大多搬迁到了南城广安门内慈仁寺一带。

乾隆年间,政府开馆修撰《四库全书》,书肆又聚集在琉璃厂、隆福寺一带。据考证,仅琉璃厂书肆就达30多家。如曾氏聚星堂、金氏文粹堂、徐氏文华堂、傅氏文茂堂、周氏瑞锦堂……难以枚举。可见当时的京城图书行业之发达。

某天,崔老板在琉璃厂的书肆溜达,偶然间翻阅到了《醉古堂剑扫》,发现里面摘录的作品格外清雅隽永,且出自于不少近世名家:吴从先、屠隆、陈继儒……作为书商,他对这些知名作家的身份和市场影响了如指掌。其中陈继儒声望最著,他曾被推许为明末文坛的巨擘,擅长小品文学、精通书画,其生前每出一书,远近之人竞相购买,极具市场号召力。而本书的编纂者,偏偏却籍籍无名,知道有这本书存在的读者更是寥若星辰。

于是,这位深谋老算的崔老板,将北京各大书肆里所有的《醉古堂剑扫》通通购走,然后命人一把火销毁,只保留了一本带回到了老家许昌。如此一来,就更没有人能知道有这本书的存世了。

04

焚原著、制伪书

堪称“教科书式”的盗版与营销

经过一番精心谋划,第二天它将这本书进行了一番改头换面。

他先是让手下工匠重新抄录了一份手稿,抄录过程中,对部分内容适当地进行少量改造:删掉了其中明显重复的条目,修改了个别字句;更改了一些条目顺序;甚至将一些条目合并或分割开来。

然后效仿吴从先的一本清言集《小窗清纪》(即当时较有名气的《小窗四纪》之一),仅易一字,改为《小窗幽纪》,最后再誊稿之前特意署名曰:眉公陈先生辑。眉公者,即陈继儒,晚号眉公,世人多称陈眉公。

接下来还需要一步计划。他需要找一位当时颇有文学声望和影响的文化官员,来为此书作序,做现身的代言人,振臂推送,如此才能引起反响。

他思量了一圈,最后选中的目标,乃是许昌聚星堂书院的山长,从前在京城担任过翰林院的官员,名叫陈本敬。

陈本敬,字仲思,此人为河北直隶昌平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官任翰林院检讨。虽说不是文坛大家,但从他留给后世的《陈本敬书诗稿》《陈本敬、丁云锦、顾之炎书法册页》等,可见他在诗文书画上倒有一些建树。更重要的是,他是翰林院出身,对整个京城士大夫阶层还是有不少的影响度。

也许,陈本敬压根没见过《醉古堂剑扫》这本书,也就不知道这部新手稿的真实来历,读罢之后,大加赞赏,拍案惊奇。由此,翰林大夫硬生生被那位出版商给忽悠了,于是欣然命笔,为这位书商写了一篇饱含高度赞扬的序言:

眉公先生负一代盛名,立场高尚,著述等身,曾集《小窗幽记》以自娱,泄天地之秘笈,撷经史之菁华,语带烟霞,韵谐金石。醒世持世,一字不落言荃。挥麈风生,直夺清谈之席;解颐语妙,常发斑管之花……

许多时候,文人难免天真,不知不觉竟被这样的书商出卖而不自知。这正是现实版的狐假虎威的案例。

一切皆在这位崔维东的掌握之中,不到一月,《小窗幽记》便从问心斋书坊“新鲜出炉”了,而且广告味十足:

晚明文坛巨擘陈眉公之千秋遗作,

翰林院学士题词作序,鼎力推荐,

问心斋书坊独家面世,别无分号!

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下,果不出其然,这本独一无二的“盗版书”很快备受广大知识分子瞩目,不到三个月,销量直线攀升,工人们昼夜开工,书坊几番增印,遂成为当时最为畅销的图书,没有之一。崔老板赚得盆满钵满,面对自己一手打造的书市神话,捋着颔下的那一撮山羊胡,得意至极。

直到崔维东死后,这本书依然十分畅销,一再被翻印,各种版本不断涌现,甚至到民国也畅销不衰。

05

假的

永远真不了

然而,大凡世上越是备受瞩目的东西,就越会被人挖出底细。原版的《醉古堂剑扫》在日本的盛行和流传,还是让一些细心的学者发现了其中的蹊跷。

经过严谨的考证,一些学者撰文声明:《小窗幽记》为一部“伪书”,内容来源于陆绍珩的《醉古堂剑扫》,书名则模仿吴从先的《小窗四纪》(即《小窗清纪》《小窗自纪》《小窗艳纪》《小窗别纪》),甚至剖析了其中清晰的脉络。不过,这样的“平反”尚未受到大多数人关注。

明代清言集及《小窗幽记》脉络

时光流转,从20世纪末至今,这本盗版书在现代图书市场上依然如火如荼,据统计(开卷),从1998年至2016年,不到20年间,《小窗幽记》竟达102种,几乎所有的署名都是陈继儒,压根就没有陆绍珩的名字。

然而这几年,关于《小窗幽记》的作伪背景,渐渐被广大读者所认识,随着对知识权的尊重,出版界也开始为此书正名,将其归于当年那位默默无闻的书生陆绍珩名下。

而《醉古堂剑扫》也渐渐替代盗版的伪书,《小窗幽记》也将从出版领域慢慢丧失它的立足之地了。而这场百年误会,对于作者,抑或是广大的读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尴尬。

此外,真正的明代“小窗”系列清言小品集《小窗四纪》,也渐渐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来。尽管有人说“假作真时真亦假”,然而假品只是一时的,终究唯有真相,才会为世人所欣然接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盗版书猖獗?都是明代人玩剩下的!
从金陵到苏州,古代刻书那些事儿
处世三大奇书之《小窗幽记》译释1
李时珍的知音和伯乐
历史|书店的前世今生
杨关庆 | 古人写书能赚银子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