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男人真没什么衣服穿
userphoto

2022.05.31 江苏

关注
上周末参加了奔驰本地经销商的一个活动,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时尚理念,以及给他们的穿搭游戏评分。大致内容就是分组,主办方给每组发相同数额的钱,然后在商场买衣服从头到脚换一身,各自当模特展示。
一共六组,其中只有两位男士。最终女人们的搭配包含各种风格,可爱的、甜美的、休闲的、OL的,挺好,小配件也很全,对比之下,两位男士逊色不少。
活动结束后,我在商场闲逛,突然感觉,中国男人还真没什么衣服穿。

不,这句话说得不准确,应该是,普通中国男性没什么衣服穿。


脱节的中国男装

之前写文章好几次表示过,全世界的时尚产业都饱和,同质化的品牌太多。这句话在面对中国男装市场的时候,只对了一半:
同质化的品牌多,但是,并不饱和。

国内女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丰富多彩,无论是大体量的商业品牌早已经开始时尚转型,成熟、OL风格的女装一大把,比如以深圳女装为代表;设计师品牌也越来越多元化,可爱的shushutong、街头风格的Angel Chen、带有东方意味的Uma Wang、SAMUEL GUÌ YANG等等。以往我们更多认为设计师品牌设计感强,有时候会有些古怪,并不适合普通大众,但现在像GEORGETTEQ 这类的设计师品牌对普通穿者也非常友好;除此之外,价格略低的淘品牌风格非常繁杂不乏好产品,快时尚也提供了足够数量的款式;另外,走潮流路线的价格低廉的休闲品牌更是不少。

图自Uma Wang官方微博

对比着看国内男装市场,不可谓一个惨烈。
基本上三个类别就能概括完现有的男装市场。
首先偏设计感品牌,包括设计师品牌比如ZIGGY CHEN、李登廷的萬妙觀,或者走商场销售的速写、单农,划分一类并不太准确,但基本都属于偏设计型的,但是,中国男性能撑得住这类服装的非常少;

图自ZIGGY CHEN官方微博

第二大类就是潮类,比如卡宾、GXG、太平鸟等等,从品牌包装到形像也都在追求潮流感。那么,中国男性适合这类风格的人数到底有多少?
如果仅仅看时尚媒体传播出来的信息,会觉得全中国大部分都是潮男,因为关于潮的报道实在太多了,给人一种市场极其庞大的感觉,可惜事与愿违,这绝对不是中国男性的主流人群。

图自卡宾官方微博


第三类,“爸爸型土类”,或许这么说有些冒犯,但事实上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像海澜之家、七匹狼之类的品牌,依旧给出这样的印象。仅靠林更新的一个系列海报想要扭转整个品牌的气质非常难,后继没有跟上,再加上海澜之家销售下沉得非常厉害,想要做时尚转型还有些时日。
如果一定要再加一个类别,那就算优衣库。

图自优衣库官方微博


这几类占中国男性群体的多少?全部吗?一个个数过来其实就非常清晰了,实际上还存在一部分空白,那就是:
穿着整洁简单、希望有一定品质、不太过追求设计感的普通男性。显然,这部分男性在服装市场中份额非常大,但是,可选择的余地却很小。


要么土,要么潮

数量庞大的穿着整洁简单、希望有一定品质、不太过追求设计感的普通男性,被夹杂在要么土、要么潮的市场中,至于那些针对少数人群的设计师品牌他们没有尝试的勇气和喜好。
难道不是吗?你身边有多少男性真正喜欢穿很潮的T,又有多少上班族甘心穿土土的“爸爸风”。

为何两极分化如此严重?

这应该与中国男装市场的转型有关。
首先是女装市场开始时尚化转型,不过,因为女装品牌风格本来就非常丰富,无论大体量品牌如何调转,也不会影响整个市场的多元化。
可是男装就不一样了。
自从5、6年前,潮牌这个概念从小众拓展到大众领域之后,太多品牌都将潮这个词的含义理解成时尚,也就是说,时尚转型只有转成潮这一条路子。
太平鸟潮了,波司登也潮了,总之,搜索一下近两年的行业新闻,转成潮牌似乎成为传统大体量商业品牌的唯一出路,而全然不顾市场上到底有多少这类消费者。

林更新刚刚代言海澜之家的海报做得蛮好


其实海澜之家之前找林更新做广告的那次,是近两年难得一回不走潮,走出了大众男性能接受的时尚、简洁、品质感,可惜,该品牌没有将这类视觉持续下去,或者说,没有从视觉到产品进行持久推动,品牌形像不像之前李宁那样彻底转型过来。不过,该品牌近期邀请了“舅舅”王耀庆做了一些广告,挺对味,但能不能持久放大还很难说。

图自海澜之家官方微博



从前有个PPG

最早将目标锁定在穿着整洁简单、希望有一定品质、不太过追求设计感的普通男性的品牌是谁?
2005年出现并在2007年达到销售高潮的PPG。
应该还有很多人记得,当年在一、二线城市能看到帅气的吴彦祖穿着简洁的衬衫握拳做着类似加油的手势,画面上压着简单的字母:
YES!PPG


放在今天来看,这依旧是高分海报,它能满足大部分男女对男性着装的基本要求。
肯定有人觉得,怎么才基本要求?高要求不行吗?
基本要求在男装市场可以说是最大量份额的要求,这就是与女装市场极大不同的地方。

PPG风靡得如此之快,首先形像简洁、有力,记忆点较深,时尚度超过当时传统的正装品牌,再加上衬衫99元的价格实在够有竞争力,所以快速占领市场。2007年,没有门店,没有库存、只有线上销售的PPG号称年销售达到10亿。


当然,PPG很快失败了,自己作死的。
广告费过高、质量跟不上、品类瞎扩充、资金链断链、老板跑路等一系列问题让这个品牌的传说快速出现又快速消亡。
但回顾中国男装市场这些年以来突出的形像策略,PPG是眼光较为精准的,单说产品,如果将这种干净、整洁、有品质、不土气的男性品类充实完备,其实很有市场潜力。


被时尚行业忽视的中国多数男人

为什么这么多年,时尚行业就没有注意到这部分男性的需求呢?
一定是时尚行业的锅吗?
只能说中国大众男性消费者与男装市场相辅相成。

中国女装市场的丰富性甚至于饱和,与中国女性消费者的需求快速增长有极大关系。就拿我之前去做评委那次来说,参与的女性年龄层很广,有年轻姑娘,也有年纪稍长的成熟女性,但是大家对穿都非常积极并且有态度,敢于尝试,我清晰记得一位非常漂亮的女性在来的时候穿着CHANEL风格套装,现场购衣换装后则穿着一件可爱的黑色娃娃裙,走台的时候还做了一个很俏皮的露肩姿势。

我身边除了从事时尚、艺术工作,注意穿着、打扮时髦的女性大有人在,并且绝对不局限于年轻人。但男性群体,很遗憾,时尚圈、艺术圈的男人确实会穿,很有风格,但除此之外,要说穿着得体的极少,要我立刻有印象只有两位做餐饮的台湾朋友,和一位喜欢传统戏剧的公职人员,而且他们都非常热爱艺术。
难怪有人说,gay们撑起了中国男性审美的半边天。

插播一下,之前看过一个非常狭隘的理论,认为中国女人之所以更注意外形是因为年龄焦虑,是因为来自男权社会的凝视。
谁没有年龄焦虑,渴望健康体魄、年轻外貌难道不是生物本能吗?中国历史上是谁最有年龄焦虑?还不是那些当皇帝的男人嘛。
多数女人用积极的态度来缓解年龄焦虑由此获取更年轻的状态怎么能一棒子打成消极且被动呢?今天主要说男性,就不展开说女人了,下篇我着重说女人。

中国男性服装市场的空白,一方面是行业缺乏对市场的正确观察,以前参加活动或者采访,好几次看到服装企业家除了穿西装,常常选择的就是带有大LOGO的POLO Ralph Lauren ,或者耐克、阿迪,可选择性真的不太高,至于男性设计师和艺术家,那就穿得五花八门了。

主打Massimo Dutti这类整洁、清爽、不土的国内品牌几乎没有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确实不太争气,多数人能驾驭的风格极少,暂时仅仅达到穿着整洁简单、希望有一定品质、不太过追求设计感的地步。你要用这条标准去要求女性消费者,人家能给你个白眼。可是对于男性消费者,你会发现,哎呀,多数男人能穿成这样就不错了。

好了,明路我已经指出来了,接下来看谁动作快。


阅读延伸:

古着专场最后几小时,今晚24点全部下架

介绍《一千多元的70sGucci包、老版Dior包、古典饰品|古着专场来了

古着专场合作方介绍《不甘当贵妇,偏投身时尚业的女人败光家产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格多样的日系男装品牌10选推荐
臻色调女装厂家高管告诉你如何减小创业难度
上海来福士6年间一层品牌更新80﹪,轻奢 化妆品是主力 【内附最新品牌组合 实景视频】
太平鸟的2019“滋味”
消费再升级,2017这样的男装必火!
一份天猫给全球三大时装周的提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