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是忍受,而是接受
考试之前,学生复习的热情高涨,问问题的学生比平时多了很多,问出来的问题也比平时多了很多。不过,不少学生在问问题的过程中却反映出平时学习的不足,作为老师,不仅要忍受,更要接受。

  例如,有些问题很简单,教材上有非常清楚地说明与分析,只要看一下书就明白了,学生拿来问,只能说明这个学生平时看书不够,不知道教材上有些什么内容,也可以这样认为,不会读教材,没有充分利用教材发展自己。教材是最好的学习资源,如果不充分利用这些最宝贵的资源,反而去做一些资料,那就是舍本求末。

  又如,有些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可是当学生再次问你这个问题时,你发现学生的书本上或者说作业上或者说笔记上什么也没有,这只能说明当时上课的时候,这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或者是走神了,或者是没有抓住重点,都有可能。你不能生气,必须认真地给学生讲清楚,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其实教师也有责任。

  还如,一些问题本来不是问题,只是由于学生看题目的时候不仔细,没有把题目的意思搞清楚,或者是漏掉一些关键的信息,或者是没有理解题目的背景材料所包含的基本信息等,这可以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可以说明学生的一些学习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是平时上课的时候反复强调过的。但是学生还在继续着他们的习惯以及形成的方法,你不能生气,你必须耐心地给学生讲清楚,因为他是学生。

  可以举的例子还有很多,都可以让你百思而不得其解。但无论怎样,你都不能生气,必须忍受,并最终接受。学生能够来到你的面前,他是有所期待的,是对你的一种信任,无论如何你必须对得起学生的这份信任。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还处在应该犯错误的年龄,如果没有了错误,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而且,正因为他们是学生,自制力还不够,所以才可能反复地重复着相同的错误,这更需要我们的耐心,也考验着我们的耐心。

    再深入地思考,问题的存在总不全是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原因,任何问题的出现,要么是教育教学方法没有起到效果,要么是这些方法不适合有些学生,肯定有更好的方法让他们少犯这些错误,但是我们没有做到,因而,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这些不科学的方法重新付出一定的代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间表
复习课方法
小学数学复习经验交流
初中英语学科小课题题目
理科的寻疑是看着问题找答案,文科的寻疑是看着答案提问题
什么是数学阅读|咬文嚼字,反复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