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茶道是修身养性之道,而静则是追寻自我的必由之径。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孔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他们所说的都是“虚静观复法”,其大意是若致虚达到了极点,守静达到了纯笃,就能发现时间万物在茁壮成长之后会各自复归于他们的根底。复归根底叫做“静”,而静则是复原生命。

茶人的心虚静之极,所以能像镜子一样真实地反映出天地万物。老子、庄子所说的“虚静观复法”是茶人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道悟道的无上妙法。

儒家学者对静可修身养性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嵇康提出“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矜尚”的理念,并以此作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基础。白居易自述称: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

苏东坡有一首诗写得最妙,“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镜”。诗中的“妙”即韵味,全诗的大意是说要想诗有韵味,诗人的心应当空而静。诗中的“了”是了然、明白、体察之意,“动”是指宇宙的变化。因为只有心静了,才能感受到弥散于宇宙间川流不息、律动不已的生命之灵气。只有心空灵了,才能使襟怀坦荡广阔,容得下天地万物,达到自由洒脱、天人合一的境界。苏东坡的这首诗充满了哲理玄机,讲的虽是写诗的道理,但也符合茶道的要义。

在茶艺修习的过程中,“静”还常与美联系在一起,因为“静”是茶人的一种审美体验。子曰:“以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谓之天乐。”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来营造平和宁静的氛围和空灵虚静的心境。“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是平和宁静的氛围的最好注释;“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是空灵虚静之心境的最好范例。

从古至今,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隐者高僧,莫不将“静”作为品茗修心的大道。当清馨的茶香弥漫开来,充盈了身于心之时,饮茶者的灵台似乎在其熏陶下变得更加空明澄澈,饮茶者的精神似乎也在其指引下得以净化和升华,融入了天与地的怀抱之中,渐入“天人合一”之佳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茶道——“静”
茶道修习的法则
守静
茶道亦人道,人道亦心道
中国文化精髓——茶文化
茶道茶叶博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