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6岁前,父母必须要给他立下这6个规矩,孩子将受益一生!

我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成人能够遵守规则,是孩子得到自由的基本保证。在这个前提下,每一个孩子都会知道他做事情的底线,并且知道这个底线是由自己把握的,而不是大人。这样,孩子才能在不受成人强制和惩罚的生活中逐渐学会如何生活,摆脱“不好的”、“常犯错误的”状态,走上自由的、快乐的、有规则的、成长的轨道。所以在孩子6岁前,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立个这6个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不能有粗俗的言行

所谓粗野和粗俗的行为很显而易见,指行为和语言上的粗野;另一个是隐性的,指对他人心理上的控制和压制。

我们先来说显见的: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粗野、粗俗的行为。

比如,一个孩子想得到别人的某样东西,当这个目的达不到时就开始打人或骂人:“我把你妈妈抓到监狱里,让警察枪毙了她。”去其他小朋友家里做客,反而跟小朋友抢东西,小朋友不给他,就开始打骂。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隐性的粗俗行为,很多小朋友也都有,比如:当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你不给我吃,我就不跟你玩儿了。”我们的孩子会这样回应:“这是威胁。如果你不愿意跟我做朋友,我可以选择别人。”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

孩子出现了这样的行为,首先要帮助他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这是粗野的行为。”然后请孩子重新选择:“请换一种正确的方式解决。”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孩子很快就能寻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这时候也要适当地给他鼓励,并给他立下这条规矩。

同样的处理模式也适用于隐性的粗野和粗俗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这样,当他长大后,他同样会沿用这套模式对待周围的人,客观地看待爱与恨、控制与平等、交友与树敌、诚实与谎言、威胁与和谐、暴力与沟通、失去与得到,而不会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

6岁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识才刚刚萌芽,孩子往往很难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上好这一课,这条规则能够帮孩子建立与他人的界限。

对1岁多的孩子来说,他眼中的世界都是“我的世界”:妈妈是我的,我看得到的所有东西都是我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先要告诉孩子:“这是你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已能很好地区分你、我、他后,再跟他说:“这是你的,这是我的,这是他的。”这个概念很清晰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重复问孩子:“这是你的吗?”

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不论这个人是谁。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这样做是让孩子学会区分“你的”、“我的”,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在成人的世界里,很多违法行为都可以归结为“不是我的,但我就要”。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总在重复地问这样的问题:“这是你的吗?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你想分享,你必须征求这个东西的主人的同意。”这个过程使孩子学会了正确地看待被拒绝和被接纳的过程。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

可以拿着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诉他:“这一件是你的,这一件是爸爸的,这个是妈妈的。”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等孩子已经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区别的时候,爸爸妈妈也要刻意地多给孩子提问:这是你的吗?让他独立地进行判断,并给他立下规矩。这样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归我支配。这种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他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从哪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提到归位,很多妈妈都有这个困扰,身边就有一位妈妈说,尽管一直提醒孩子,但是4岁的儿子经常做不到,游戏结束后,玩具总散了一地。所以妈妈就在想,他是不是还太小?生活的处理还不好,这个习惯是不是等他再大些再培养?犹豫间就帮孩子收拾了。

其实6岁前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东西,只是爸爸妈妈的宠爱和迁就,让他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不妨就给他立下规矩,每次玩完之后都要自己收拾玩具,写完作业要收拾书桌等等,让他学会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孩子在对东西进行归位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在收拾书桌的过程中,他可以自己决定什么东西要放在哪里,这样对他的创造力也有所帮助。长大后,无论孩子到了什么环境,他都能养成“归位”的好习惯,生活也会更加整洁。这样的规则能让孩子学会照顾环境,最终形成的是对环境的尊重和自身的教养。

所以现在老师才会对一个刚入园的孩子说:“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同时和他一起把东西归位,帮助他慢慢建立起这样的习惯。几个月后,无论这个孩子身处什么环境,他都能这样做。实际上,对于生活在家庭和学校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条规则都是合适的和有益的。

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有位妈妈说:在家里我尽量和孩子一起遵守“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的规则。但是我发现,有的时候很难做到。前天早晨,我等孩子先行洗漱,可洗着洗着,他就玩起水来了,这一玩儿怎么也停不下来。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坏习惯,肯定要从家长们做起。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立下规矩,并且时时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

比如吃饭的时候,妈妈先到饭桌前就先吃,如果孩子总是不来,那就让他尝到没有菜吃的后果;刷牙的时候谁先到洗手间就先刷牙……这样慢慢地,帮助孩子形成“先来后到”的习惯。这样的规则可以避免他养成自私的毛病,让他懂得当别人先拿到东西的时候,必须学会等待,并形成一个平等的交往模式。

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不可以打断别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六周岁前必须遵守的规矩
六岁前必须要给孩子立下的6条规矩
六岁前,不给孩子立下这6个规矩就晚了!
6岁前,不给孩子立下这6个规矩就晚了
6岁前不给孩子立下这6个规矩就晚了
孩子6岁前必须学会的6条规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