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段

所谓光电效应就是当光照射到金属上时,有电子从金属中逸出,这种电子被称为光电子。这种现象是1887年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的。

在这个时期,第一个站出来肯定光除了波动性之外还具有粒子性的物理学家就是爱因斯坦。他认为电磁辐射不仅在被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微粒的形式出现,而且这种形式以速度c在空间运动。这种粒子叫做光量子或者光子。

用这个观点,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建立光量子理论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波长的增量随着散射角的不同而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康普顿效应。当时参与这个实验的还有我国物理学家吴有训,二人共同使用实验,验证了康普顿提出的波长跟散射角的关系公式。

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的理论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但也没有否定光的波动性。这样光就是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双重性质,这种性质被称为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发现,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的伟大时刻。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也因此被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虽然后来由于爱因斯坦坚持不肯接受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但是爱因斯坦仍然是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的粒子性[光的粒子性]
量子力学(三)光电效应:这18年间,唯一一位认真对待光量子的人
量子世界的3个奇妙现象, 你能理解多少个?
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之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
光是粒子还是波?科学家们吵了几百年,如今终于能够证明:是波!
波粒二象性的诺奖史:光的粒子性要多久才被认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