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咳嗽的中医中药治疗丨2015指南
    中医学认为,咳嗽既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病。慢性咳嗽属于中医学'久咳'、'顽咳'的范畴。
咳嗽病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并在咳嗽的病因认识上,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古人最初对咳嗽分类亦以脏腑命名,这与现代医学慢性咳嗽的解剖学分布观点不谋而合。咳嗽的辩证类型繁多,明代《景岳全书》执简驭繁,将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一直沿用至今。总之,均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作咳嗽。
中医中药对咳嗽的治疗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临床上可见有些不明原因顽固性慢性咳嗽经中药治疗后缓解的例子。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优势,首先是以三因制宜为特征,体现高度个体化、精准化的辨证论治;其次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的复方发挥效应;第三是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是一种标本兼治的综合管理模式。用于治疗咳嗽的中药、中药组方和成药品种繁多。下面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咳嗽证型及方药。
肺阴亏虚证
    干咳,痰少黏白,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起病缓慢。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举例: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白扁豆,桑叶,生甘草。
肺肾阳虚证 
    咳嗽声怯,遇寒易发或加重,或伴短气息促,腰酸腿软。
    治法:补肺益肾,温阳止咳。
    方药举例:小青龙汤(《伤寒论》)合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加减:麻黄,芍药,细辛,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地黄,山药,淫羊藿,巴戟天,甘草。
胃气上逆证
    阵发性呛咳,咳甚时呕吐酸苦水,平卧或饱食后症状加重,可伴嗳腐吞酸、嘈杂或灼痛。此证类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治法:降浊化痰,和胃止咳。
    方药举例: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合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加减:旋复花,赭石,人参,半夏,生姜,大枣,黄连,黄芩,炙甘草。
肝火犯肺证
    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随情绪波动增减,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口干口苦。
    治法:清肺泻热,化痰止咳。
    方药举例:黄芩泻白散(《症因脉治》)合黛蛤散(《中国药典》)加减:黄芩,桑皮,地骨皮,青黛,蛤壳,甘草。
风邪伏肺证
    咳嗽阵作,咳伴咽痒,干咳或少痰,咯痰不畅,常因冷热空气、异味、说笑诱发,身无明显寒热。外感常诱发咳嗽加重或复发。舌淡红,苔薄白。
    治法:疏风宣肺,止咳化痰。
    方药举例:麻黄、紫苏叶、地龙、枇杷叶、紫苏子、蝉蜕、前胡、牛蒡子、五味子。或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止嗽散(《医学心悟》) 加减:炙麻黄,杏仁,桔梗,荆芥,炙紫苑,炙百部,白前,黄芩,甘草。
风寒袭肺证
    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方药举例:止嗽散(《医学心悟》)+玉屏风散(《究原方》)。
风热犯肺证
    症见咳嗽频剧,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或稠黄,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方药举例:银翘散(《温病条辨》)。
    目前中医关于咳嗽的治疗多集中在一方一法或专家经验,缺乏严格的循证医学研究数据,证据的级别普遍较低。国内中成药品种繁多,但多数停留在对症治疗的层面,有效组分、治疗指征及不良反应均有待进一步明确。对于'病'与'证'的指征不明确,影响中成药的有效使用,很多中成药只描述中医证候,未指出具体适用于哪些病因,亦未明确哪些是镇咳药,哪些是祛痰药。需要今后采用现代医学方法结合中医药理念,挖掘出更多指征明确、疗效肯定的中药复方或单体制剂。
    文献出处:

    [1]张纾难,刘剑.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医部分”解读[J].环球中医药,2016,9(06):699-70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 015)[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 39(5):323-354.

整理丨鸠摩智
图片丨菟丝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中医如何辩证施治热咳
UC头条:中医治咳辨证施治
喉源性咳嗽
热咳[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试试中医这6大名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