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学生王世杰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寒邪客胃:外感寒邪,饮食生冷,寒冷客胃,凝结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中药方选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9克,紫苏9克,荜拨9克、陈皮9克、半夏9克,苍术9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水煎服。穴位治疗选中脘、神阙、胃俞,足三里、内关。补法。多灸。


饮食积滞:饮食不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胃失和降。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呕吐腐臭,吐后较舒,纳呆不食,大便不爽,矢气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治法消导行滞,和胃止痛。中药方选保和丸加减:神曲12克,山楂12克,麦芽12克,莱菔子12克,陈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枳实9克,连翘12克,甘草6克,槟榔12克,厚朴12克。水煎服。 穴位治疗选下脘、天枢、脾俞,足三里、璇玑。泻法。


肝胃不和:情志不适,肝气郁滞,气郁伤肝,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胃脘胀痛,连及胁肋,烦恼痛甚,痛处游移,食后胀甚,按之稍舒,喜长叹息,嗳气频繁,或有泛酸,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中药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2克、白芍9克,香附12克、陈皮12克、枳壳9克、川芎9克、甘草9克,郁金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水煎服。穴位治疗选肝俞、期门,太冲、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泻法。


肝胃郁热:肝郁化热犯胃,胃脘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法疏肝泄热和胃。中药方选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牡丹皮10g,栀子10g,白术10g,茯苓10g,黄连3g,吴茱萸6g,甘草6g。水煎服。穴位治疗选中脘、期门、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内庭、内关。泻法。不灸。


脾胃湿热:湿热蕴结,胃气痞阻。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中药方选连朴饮合清中汤加减:黄连6g,厚朴10 g,栀子10 g,半夏10 g,陈皮12 g,茯苓12 g,白豆蔻10 g,藿香10 g。穴位治疗选中脘,丰隆,上巨虚,下巨虚,胃俞,脾俞。泻法,不灸。


瘀血阻络:胃痛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胃痛久且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胃脘刺痛,痛有定处,痛甚于胀,或只痛不胀,拒按,痛时持久,食后痛增,或伴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药方选丹参饮加味:丹参15克,檀香 6g,砂仁9克,川楝子15克,元胡9克,莪术9克,茯苓 15g、白术 12g、甘草9克、三七粉3克冲服。穴位治疗选气海、血海、隔俞、中脘、天枢、足三里。泻法。


脾胃虚弱:禀赋不足,或劳倦内伤,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面色萎黄,倦怠无力,食欲减少,胃脘满闷,嗳气吐酸,胃痛喜按,食后痛减,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濡弱。或见呕吐、浮肿。治法健脾和胃。中药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党参、半夏各12g,白术、茯苓、陈皮、木香各10g,甘草5g,砂仁、生姜各6g,大枣5枚。穴位治疗选中脘、足三里、气海、内关、上脘、合谷、三阴交、梁门等。补法。


脾胃虚寒:脾胃虚弱失于调治,日久胃阳不足,脾阳衰微,阳虚生寒。胃脘隐痛,绵绵不休,喜暖喜按,饿时痛增,得食则减,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呕吐清水,肢冷畏寒,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大便溏,舌质淡白,脉虚或细弱。治法温中补虚,和胃止痛。中药方选黄芪建中汤:黄芪、山药各12g,桂枝、炙甘草各8g,大枣5枚,白芍15g,饴糖18g,生姜6g。穴位治疗选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内关、三阴交。补法、可灸。


胃阴亏损: 郁热伤阴,胃失濡养。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治法养阴益胃.中药方选一贯煎加减:沙参12克,麦冬12克,生地12克,当归9克,枸杞子15克,川楝子12克,白芍18克,山药15克,甘草9克。穴位治疗选三阴交、太溪、中脘、足三里、内关。补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性胃痛
艾灸有效治疗胃痛
胃痛的养生炙法
胃痛艾灸治疗
【胃痛的刮痧疗法】
胃痛(虚寒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