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城市大规模扩张“高潮”已过,更新将是常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城市大规模扩张“高潮”已过,更新将是常态


你有没有想过,


有一天,你的城市会不再增长?


除了底特律,还有更多的城市会破产?


如果不扩张也不衰退,城市又该怎么办?



这些年,我们看到很多新城、新区拔地而起,城市数量也从1978年的190多个增长到今天的600多个。城市建设指向新建、指向扩张和增长。

但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始终面临着新生与衰亡、保留与淘汰、发展与保护的多重挑战,这也意味着,它不可能永远都在快速扩张,不可能大中小型城市都在扩张。

日前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表示,城市的迅猛扩张是一个“非常态”,我们国家城市大规模扩张的“高潮”已经过去,城市的更新将是“常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杨保军


城市为什么要更新?怎样的更新才是好的?怎样的更新又是应该避免的?我们来听听杨保军院长的解读。


1.

解决城市问题,先要知道这个城市是什么问题。

杨保军说,我们今后在观察城市时,不能再是一条线、一个标准了,而应该分三种情况区别对待——



当然,精明收缩的难度更大。“就好比打仗,如果打了胜仗,可以趁胜追击,要是打了败仗,还能够减少损失撤退回来,那才叫更难。”杨保军形容到。

从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来看,在一定的产业结构变动时期,出现一些城市衰退、破产,是一个难以避免的必然现象。所以,当年破产的不是底特律,也可能是“小特律”“大特律”,总而言之会有一个“律”。

 

谁都不想自己的城市破产,但是当这一刻不得不来临,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破产”呢?

这就好比企业破产重组,需要把不当的资产、资源,投入到效率更高、更能符合社会需求的地方,每一次破产,都是一次资源结构的调整。如果能顺应这个规律,就能渡过危机,如果硬是不许它破产,才是最可怕的。

 

目光回到国内,目前,有些地区的人口在大量流失,但解决的办法还是不断地投资建设,修路修桥,这就没有做到“对症下药”。

杨保军说,如何精明收缩以减少一个城市,在某个阶段的衰退而带来的问题,“是我们应该补上的一课”。


2.

其实,从诞生那天起,城市的更新就在发生。

为什么要更新?原因在于,内部功能的衰败会导致地区活力的丧失,也就是“跟不上形势了”。所以,要让这个城市的有机生命体健康起来,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要对它进行更新。

杨保军提到了一个美国城市的例子。

 

巴尔的摩(Baltimore),离华盛顿不远的一个港口城市,离大西洋出海口很近,水运条件很好。早期,万吨轮可以进到巴尔的摩港湾,这座城市成了美国五大湖区、内陆地区联通大西洋进行贸易的一个重要出海口。这样的环境,在二战前后是最优质的资源,所以巴尔的摩的钢铁、石化、转运、仓储等经济活动非常火爆。

但是,科技在进步,随着10万吨、20万吨集装箱的出现,世界贸易推动海运越来越深水化,1万吨的船不再赚钱,这个港口的价值大幅缩减。与此同时,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仓储就没用了,原来最赚钱的、最有活力的东西都不行了。

 


这样的更新曾大获成功,但由于可持续动力不足,繁华只是昙花一现,巴尔的摩后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是另一个话题,此处不做详述。

 

在杨保军看来,功能的衰退是难以避免的,再繁华的产业都有被替代的一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适应新的变化,不断创新。而一旦注入了新的功能,对这个地方的品质、环境以及设施,也会提出新的要求。


3.

更新是常态,怎样的更新才是好的?

杨保军表示,因为目前还在探索、积累,还没有答案可以回答“怎么做就一定是最好的”,但可以结合他人的经验教训,知道“怎么做是比较糟糕的。”

最早美国的城市更新,是基于“清除贫民窟”。

 


基于这样的教训,杨保军说,大家得出了一个普遍共识,就是针对所谓的城市更新,一定要避免采用跟新区建设相同的方法,如果采用跟新区建设相同的方法,很难成功。这个相同的方法,既包括政策,也包括手段和规划。

 

作为在规划界深耕30多年的“老人”,这位中规院院长还特别强调了规划师在城市更新中的“准则”。

“我们规划师,首先就要区别,你学会了怎么建设一个新城,但是如果你用这个方法去做更新,基本上就是对这个城市的一种摧毁。”他说。

 

另外,如果说新区建设,我们可以试图去获得“帕累托最优”,但在更新城区中,是做不到的,因为你多得益我就少得益了,所以它是“卡尔多改进”——获益者应该要补偿受损者,不可能大家都获益。而复杂的利益格局,也就导致了在城市更新当中成本为什么会那么高。

杨保军说,城市更新的方案是好是坏,不在于图纸有多漂亮,而在于是不是把所有的利益格局都梳理清楚了,“各方都能接受,社会上下都认可,那才是好的”。


4.

今天的城市更新,还必须和过去的“旧城改造”区分开。

 


如今,大家追求的是更美好的生活,除了要有钱,还要有精神生活,还要有文化,所以“留住记忆”就成了城市更新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杨保军希望,在今后的城市更新中,可以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柔性方式,既重物也重人,关注人们的需求。

因此,要留住城市的记忆,不能全部拆掉。既有原来的东西留下,又能注入一些新的元素、新的功能,这样的城市才更丰富、多元,既能看出历史的延续,又有了新的活力。

“这是我希望的城市更新的走向。”杨保军说。

来源:城市进化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保军:关于开放街区的讨论
杨保军 | 城市群建设的三点认识和三条建议
2016规划年会:杨保军,关于开放街区的讨论
杨保军:城市特色与城市风貌
学者:地方急于招商引资 对万达一退再退没底线
中国新地标评选之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