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 中药回阳救逆第一品之附子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中医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諉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生山谷。”《日华子本草》:“乌啄似天雄。附子大短有角平稳而实。乌头次于附子。侧子小于乌头。虎掌为连聚生者。并是天雄,一裔子母之类,力气乃有殊等,即宿根与嫩者耳。以上忌豉汁。”

附子有毒,归心、肾、脾经,通行十二经,具逐寒祛湿止痛,通利关节,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肾阳衰弱之阴寒内盛、腰膝冷痛;脾阳衰弱之泄泻久泻;形寒畏冷,风寒湿痹 大吐、大泻、大汗,身凉肢冷,阳衰欲脱,脉微欲绝等症候。在古代的运用中还是比较广泛的,如在《伤寒论》中入二十三方,《金匮要略》中入二十六方,中医的最后一个流派火神派就是因擅用附子而得名火神的。

附子在中医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病证:

1)、亡阳欲脱:

由心肾阳虚欲绝或大吐、大下、大汗后导致的阳虚欲脱而出现的脉微欲绝、四肢厥逆、手足冰冷等虚寒险症。

2)、温助肾阳:

肾阳虚衰不足、命门火衰可导致肢冷畏寒、阳痿、宫冷、尿频等症,附子能温肾助阳,增强生殖功能,可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腰膝冷痛、阳痿精寒、脐腹疼痛、夜间多尿、足冷膝软、饮食少思、五更泄泻、神疲怕冷、右尺脉弱等症。

3)、寒湿痹痛:

附子可逐寒燥湿,治因风寒湿三邪侵入身体而致气血凝滞、闭塞而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筋骨麻木、沉重,膝肘屈伸不利,阴天下雨则疼痛加重等症。

附子有大毒,因此在中医临床上使用附子需要谨慎用药,可以参考下列征象,并根据基本症状,再结合其它证候来进行使用:

1)、脉沉迟无力或细弱;

2)、畏寒、四肢不温、腰膝酸冷;

3)、小便清长,大便稀烂,次数增多属于阳虚泄泻者;4)、面色苍白、唇淡、多诞、舌白腻而质胖。

此外之外,还可以参考下列证候:下肢浮肿、嗜睡、自汗。结合其它证候,适当配伍。

附子的使用配伍:

1)、附子配干姜:附子辛热,功善回阳救逆、温助脾阳;干姜辛热,重在温中,兼能回阳。两药相合,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2)、附子配细辛、麻黄:附子辛热,善补阳散寒;麻黄辛温,善开腠里而发汗散寒;细辛辛温气烈,善祛少阴经风寒。 三药相合,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

3)、附子配人参、山茱萸,治汗脱亡阳。

4)、附子配熟地黄、当归,能目力生血之力。

5)、附子配肉桂,能补助肾阳。

6)、配桂枝、白芍、黄芪皮,治阳虚自汗。

附子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15g,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或入丸散。

附子使用的禁忌症:

附子有毒,使用不当会发生毒性反应,轻则口腔刺痛、麻木,说话不流利,四肢麻木;重则肌肉强直、抽搐,心律紊乱、传导阻滞,剧烈咳嗽、呼吸肌痉挛、窒息,最终因呼吸、循环系统功能衰竭死亡,因此需注意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宜用:

1)、中医阴虚及热症者忌用,热症无妄投附子,恰如火上添油,会出现口鼻出血,甚而抽搐;

2)、脉实数或洪大;

3)、大便热结;

4)、高热;

5)、内热外寒、真热假寒

6)、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禁用;

7)、孕妇禁用。

附子的使用注意事项:

1)、附子宜熟用,不宜生用,生用易中毒,用时先煎40~60分钟,口尝无麻辣感为宜,可破坏附子的生物碱毒性,煮沸一小时以上,对心脏毒性有所降低,但强心作用仍在。

2)、附子中毒症状为四肢麻木(由手指开始)、眩晕和衰弱感、出汗、流涎、恶心,严重者为心悸、心律不齐、血压下降、抽搐、昏迷。救治时轻者可洗胃、保暖等,重者则需注射阿托品。

3)、甘草或干姜与熟附片同煎煮,可使熟附片毒性降低。因此祛寒剂中用甘草、干姜配附子,不仅能加强温里作用,且可减少附子毒性。

4)、在中医运用上,附子反贝母、瓜蒌、白及、半夏、白蔹,畏犀角,不宜同用或配伍。

5)、附子以温服效果较佳,而下部虚寒、上部假热,有面红、狂躁等症候者宜冷服。

6)、生姜120g,甘草15g,水煎服,或绿豆90~120g,浓煎服用,对附子轻症中毒有一定解毒作用。

附子的现代化学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塔拉胺、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生物碱。

附子的现代药理作用:

1)、强心作用:附子能增强心力收缩,改善全身循环功能,救治心血管功能不全。有效成分为非生物碱部分,该成分煎煮后不会被破坏,仍有强心作用。

2)、镇痛作用:实验证明,乌头碱的分解产物有一定镇痛作用。

3)、抗炎作用:对实验性关节炎(甲醛性和蛋清性)有明显的消炎作用。

4)、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体外附子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凝,静脉注射也见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但另有研究附子煎剂灌服能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消耗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还能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表明有抑制凝血功能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5)、对肠道平滑肌的影响:附子具有胆碱样、组胺样及抗肾上腺素作用,能显著兴奋离体肠管的自发性收缩,但抑制胃排空。乌头碱明显增强离体回肠收缩,次乌头碱在低浓度时能使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而使肠管收缩。

6)、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熟附片的煎剂能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内抗坏血酸的含量,增加尿中17-酮类固醇的排泄,减少末稍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数;对某些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患者,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作用。

附子的毒理反应:

1)、附子的有毒成分主要为双酯型的乌头碱,加热后双酯型乌头碱类转化为单酯型类乌头碱,毒性降低1/100~1/50;进一步转化生成醇胺型生物碱之后,毒性进一步降低,为双酯型的1/2000~1/4000。

2)、乌头碱对心脏的作用,部分由于迷走神经的影响,更主要的是直接对心肌起作用。

3)、乌头碱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慢,大剂量可致多种动物全身性呼吸麻痹,呼吸停止先于循环紊乱。

4)、附子所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既是毒性成分,也应是有效成分。

5)、3-乙酰乌头碱虽无致畸作用,但有胚胎毒性,并减少小鼠精子数量。

常用的几个附子中医方剂:

1)、真武汤(《伤寒论》):熟附片9g、白术12g、白芍9g、茯苓12g、生姜9g,水煎服。

2)、实脾饮(《济生方》):熟附片9g、白术12g、茯苓9g、厚朴6g、大腹子6g、木瓜6g、草豆蔻3g、广木香3g、干姜6g、炙甘草3g,水煎服。

3)、四逆汤(《伤寒论》):熟附片15g、干姜6g、炙甘草6g,水煎服。

4)、附子汤(《伤寒论》):熟附片12g、白术9g、党参12g、白芍6g、茯苓9g,水煎服。

5)、参附汤(《正体类要》):人参15g、熟附片12g,水煎服。

6)、右归饮(《景岳全书》):熟附片4.5g,肉桂3g(煸服)、熟地18g、山萸肉9g、淮山12g、杜仲9g、杞子6g、炙甘草3g,水煎服。

7)、桂枝附子汤(《金匮要略》):桂枝9g、熟附子9g、白芍9g、生姜9g、炙甘草6g、大枣4枚,水煎服。

8)、附子理中汤(《阎氏小儿方论》):熟附片12g、干姜6g、党参15g、白术9g、炙甘草3g,水煎服。

附子的历代资料文献记载:

《本草经集注》:“乌头与附子同根。”“春时茎初生有脑头,形似乌鸟之头,故谓之乌头。有两歧共带,状如牛角者名乌喙,喙即鸟之口也。八月采捣笮茎取汁日煎共为射罔。猎人以傅箭射禽兽。”“附子以八月上旬采,八角者良。”“侧子即附子,边角之大者。”“凡用附子、乌头、天雄,皆热灰微炮令拆,勿过焦。”

《医学正传》:“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补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驱逐在里之冷湿。”

《伤寒蕴要全书》:“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者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

《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细辛,佐姜、桂能驱脏腑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

《本草正义》:“附子,本是辛温大热,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本草正》“专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

《古今名医方论》:“附子与麻黄并用,则寒邪散而阳不亡,精自藏而阴不伤。”

《汤液本草》:“附子理中用甘草,恐其僭上也;调胃承气用甘草,恐其速下也;二药用之非和也,皆缓也。”

《本草备要》:“附子,补肾命火,主风寒湿。”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湿药少加之引经。”

《三因极病证方论》:“附子、黑豆入瓷瓶内慢火煮,以附子烂为度。”

《备急千金要方》:“搪灰炮,蜜炙黄。”

《银海精微》: “青盐二钱,以泔水同爽水浸去皮根。”

《圣济总录》:“以生姜、枣同煮去皮脐切碎焙干炒。”

《食疗本草》:“黑豆煮食之,杀乌头、附子毒。”

《本草纲目》:“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

《普济方》:“炮去皮,以地黄汁煮焙干;防风、盐、黑豆合炒,附子裂去诸药用附子,去皮脐;米泔水、姜、蛤粉炒制,去皮脐。”

《串雅外编》:“附子切薄片用夏布包定甘草、甘遂捶碎,以烧酒共浸半日,文武火煮,酒干为度。”

《外台秘要》:“疗半偏风半身不遂,冷癖疰,附子一两生用,无灰酒一升,右呅咀内于酒中,经一七日,隔日饮之,服一小合,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附子 Fuzi 《神农本草经》
附子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的副作用
温里药:附子
中药——制附子、熟附子、淡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炮附子、生附子、乌头、川乌、草乌
附子,没那么可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