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导报》访谈 | 崔廷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书法导报》访谈 


书家简介

崔廷瑶 1947年生,江西九江人。中国书协会员。曾任中国书协第四、五届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行书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书协第二届副主席、创作委员会主任,九江市书协第二、三届主席。

曾获第五届“国展”全国奖、第五届“中青展”优秀奖、第六届“中青展”三等奖、第三届楹联展银奖、全国诗书画书法金奖。

曾任首届行书大展、第九届“国展”、“欧阳询碑”展览评委。

作品编入百余种书画集,主编、参编教材数种,出版《书法格式图解》《行书学与用》《隶书学与用》等图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崔廷瑶访谈
□本报记者 黄俊俭

黄俊俭:你的作品曾获第五届“国展”全国奖、第五届“中青展”优秀奖等,并出版有《书法格式图解》《隶书学与用》《草书学与用》等书籍,在书法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你是如何走上书法这条路的?

崔廷瑶:我自幼爱好书画,为它付出了许多,也因之改变了我生活与工作的轨迹。

我喜欢上书画,并没有人指引,当时也不知道书画是门专业,也没有书法班、美术班的招生。当时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根本没有艺术生的名称,但如果说凭空我就爱上书画,也不符合要有外因的说法,总是要得到某种讯息、某种启迪,或者说某人字写得好,或是老师表扬某同学字好,或是看到、听到古今书家的故事……都会影响到自己,也学着把字写好。汉字点画多样,构形丰富,本身就很吸引人。

在课余时间,我就常常写写画画,这样就比其他同学字写得好些,老师也委以宣传委员的担子,负责每期板报的书写。

参加工作后,由于我在书画方面的特长,把我从车间调到工会,担任宣传干事。随着书法水平的提高,我也参加了一些全国、省、市的书法展览。

由于我在书法方面的一点成绩,加之当时教育部门对师范生三笔字的重视,我被调到本地高校担任书法教学工作。后来,我也获过几次奖,编写了几本书,担任了书法方面的社会职务,在学校的教学也颇受好评。不少学生现已成为省、市书法骨干,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都是书法的恩赐,我要感恩书法。

黄俊俭:你在汉隶上下过不少功夫,也在行草书上用功甚勤。最近,你又临摹了多种汉碑,请问你对汉隶的学习近况及在古稀之年的临摹与青年、中年时期的临摹,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崔廷瑶:我学习书法,主要是楷、隶、行三种。草书、篆书、篆刻略有涉猎,未曾用过大功夫。后见篆有书法之源、草书最见性情的说法,对二体又学了一下,但为时已晚,只能得其皮毛了。回到隶书上。楷、隶、行构件相类,故不存在辨识问题(除掉隶书异体、行书带草外)。三体中,隶书规整,有一定的装饰性,易于入手。1979年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展,我的一件参用汉简的隶书获了二等奖,此次展览还出了作品集。这是我第一次在正式出版的图书中刊载作品。这对我学习书法有很大的影响。此后,我对汉隶的学习兴趣大增,陆续临写了《华山碑》《史晨碑》《礼器碑》《张迁碑》等。当时,参展作品大多为隶书,如1982年举办的第一届“中青展”,我参展的作品为隶书对联;1984年举办的全国书法、美术、摄影展,我参展的作品是隶书条幅。20世纪90年代后,我又开始关注行草,此时入展、获奖的作品都是行书之作。

这些年书艺大发展,各种出版物不断出现,也看到许多汉隶新品,且印制精良,这开拓了我的视野,我觉得以前自己取法太窄,要补课。于是,我搜罗了一些汉碑字帖,加上在电脑、手机上的资料,有五六十件之多。趁着现在尚有精力,尽可能地临摹一遍。有常见的名碑,也有一些不常见、比较冷僻的碑。年轻时,我从众心理强,对不常见或提得较少的碑,就不曾在意,没有认识到汉碑各有一奇。以前,认为平平的,现在看来,或笔法,或结构,或章法,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通过临习,我把汉碑略分几类。

一、规整类。例如,《曹全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结构瑞雅,笔法完备,蚕头雁尾的隶法特点最为充分。

二、古拙厚重类。例如,《张迁碑》《鲜于璜碑》《郙阁颂》,结体方正,用笔厚重,略带蚕头雁尾之意。

三、跳荡放纵类。例如,《石门颂》《杨淮表记》《大开通》,体势放纵,笔含篆意,波挑含蓄,隐形于内。

四、稚拙怪奇类。例如,《赵仪碑》《三老忌日碑》,还有一些砖刻、界碑等,在构形、笔法上,常常是出人意表、时收时放,大小、正斜、轻重等都难以揣摩。

这种分法,只是为了学习的方便,也有交叉的地方,也没有理论上的分析,只是我个人的感受而已。

临得多了,我觉得每个碑都有特点,但又觉得有许多类同的,只是略有区别,感到是“看山不似山,看水不似水”,还没有真正看清楚啊。

黄俊俭:你最心仪的汉隶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碑?

崔廷瑶:这个问题与前面的问题有所交集,更具体了,涉及到风格、结体、笔法等。自己喜欢哪种风格,肯定对该类字帖关注。至于说最心仪的一种或几种,却难回答。我爱好的范围比较宽,说说我常临的几种汉隶。我最早得到的隶书字帖是《史晨碑》,结体规整、隶法完备,又具古厚之气。那时,我在总工会工作,常写标语、展标、会标等,用隶书完成,省掉了写美术字的繁难,又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史晨碑》就成了学与用的对象。

后来,我又得到《曹全碑》《礼器碑》,有人说《曹全碑》是隶法最完备者,标准的蚕头雁尾、圆起圆收、秀雅飘逸、体态婀娜,我就临了一阵儿。后来,江苏凤凰出版社出五体光碟,我就承担了《曹全碑》一节的录制任务。对于《礼器碑》,刚开始我觉得它有美术化的倾向,不太敢写。试验了一下,感到要领会其方整瘦劲、超逸高古的风神,才不染俗气。后又临写了《西狭颂》《乙瑛碑》《封龙山碑》,各有体会。

现在说说《张迁碑》。我最早见到此碑,是在书籍插图中看到的,字数不多,古拙、雄浑,与其他隶书风格大异,很觉新奇。后借来一本,钩摹下来,作为临范。20世纪80年代我到泰山,在岱庙得见原碑,颇觉震撼,旁边的文物店有《张迁碑》拓片,说是原拓,开价与当时我的一年工资相当,也就未究其是复制还是原拓了。

后来,我又陆续地买了好几种《张迁碑》,也说明了我对《张迁碑》的喜爱,但此碑难临,更难于用。其稚拙朴茂,因字立形。临之,尚能把握一二,如帖上未有之字,则很难写出《张迁碑》的味道。所以,现在许多学《张迁碑》者,能得其神形者较少,一般是在厚拙上得到一些帮助。

现在,我还对一些奇拙的字感兴趣,有许多是原来未曾领悟到的妙处,如《杨淮表记》《赵仪碑》《三老忌日碑》,其天趣自然,与正大、堂皇构成了汉隶的整体风貌。“汉人书原非一体可尽”、“汉人分隶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

现在有展览体之说,行草书有,篆隶书也有。行书展览体出现庸俗化,但字形尚未有大的扭曲,而隶书展览体却字画粗野、头重脚轻,谓之大头娃娃。与汉代隶书的正大、雄强、奇拙距离太远。学隶者,还是要从汉隶入手,法汉碑正源,借鉴清人隶书,写出时代之风。

装订成册的碑帖临本

黄俊俭:退休之后,你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请谈谈你退休后的生活。有何可记之事?

崔廷瑶:我退休后,闲了下来,不上班了。社会职务也都卸下,活动也就少了许多,展览也只应邀参加过几次。原来想着退休后时间多了,可以做一点事,但回想起来,匆匆十余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有些人常问:现在你还在写字吗?意思是说你写了几十年,年龄这么大了,可以歇歇了。就我而言,也不会什么其他的娱乐,写字成了习惯,所以有空还是在写,但上进心减退了,真正说“玩”书画了。

我退休后,略有几件可记之事。

一是在2019年,九江画院为我办了一次展览,并举办了学术研讨会。这也是我从艺以来的第一次个人作品展,自己还是比较重视的。整理作品、资料费了一点劲,展出作品80余件,书画各半。展标是陶博吾、崔子范两位大师题写,都是在二三十年前,先生健在时请得。展览分为三个版块。第一部分为“雪泥鸿爪”,系创作作品。国画有山水花鸟,书法有正草隶篆、篆刻,幅式有条幅、中堂、对联、斗方、扇面,尺幅有丈二与数寸小品。第二部分分为“与古为徒”,系临摹的书画之作。国画有临宋代巨然、范宽、李唐、李成等,直至清代的石涛、龚贤。采用原大实临的方式。书法临的有金文、汉隶、简牍,及楷、行多件。第三部分分为“我师造化”,系写生之作。有山水、花木写生,有较工细的,也有速写、水墨。

二是九江市书法名家工作室的成立。九江人才办、九江文联、九江文旅局联合选拔文艺人才,成立工作室。有影视、文博、美术、书法等系列。我被选为书法工作室的领衔人。为期三年,拨有一定的经费。工作室吸纳九江书法骨干30余人,开展讲课、点评、采风等活动,工作室成员曾去南城麻姑山,观摩颜真卿大麻姑碑刻,参观文港毛笔博物馆,到长沙参观第十二届“国展”及湖南博物馆的简牍展。工作室还举办了三个展览。一是临帖展,二是梁启超集宋词书法展,三是结业展。这三个展览都出了作品集。由于疫情的影响,工作室的活动也多受限制,预想的效果尚未达到。但是,在几位班委的协助下,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推动九江的书法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是对汉碑的临习。前面提到了汉碑的学习,那时面不广,深度也不够。所以,我想加强一下,也不去考虑“博”与“约”的关系,权当是见识一下汉碑的风貌。搜罗纸本字帖及电脑、手机上的资料,共得50余种。原先写过的,以规格纸,下衬影格,逐字临摹,写后装订成册。原先未曾临过的,先进行笔法、结构练习,有了一定的体会,再正式临摹装册,现已装成30多本,40多种临本。其中,作为兴趣调节,也临写了金文、汉简,楷、行等字帖。

我的年岁渐长,名心渐退,这可能更贴近学艺的本源。对于中华优秀的书画传统,我常怀仰止之心,“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改初心。

黄俊俭: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崔廷瑶作品

(访谈发表于2022年11月30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十版)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著有《书法访谈录》《军旅书家访谈录》,曾在南宁、苏州、扬州、厦门,以及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法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京津冀五体书法三十家——崔胜辉
吴正贵与他的书法艺术之路
大师徐生翁及其隶书:生涩中的柔韧
【理论专刊】近现代隶书回眸 ■翁慎言
陈一梅|陆维钊传世题跋手札信札书法研究
吕风子“破体”书法是江湖体“野狐禅”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