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昌硕与武汉:曾两莅湖北 为张之洞治印

吴昌硕与武汉是有缘的,不仅游历过湖北(武汉),而且以艺为桥,广交贤达,与多位湖北艺术家、官员有过交往。列举如下:

一、据记载,吴昌硕曾两莅湖北

第一次是1860年(清咸丰十年 庚申),太平天国战争波及江南吴昌硕家乡安吉鄣吴村,为避战乱,吴昌硕随父辗转流亡,历经艰险,后与父被乱军冲散,只身逃亡,在1863年(清同治二年 癸未)流亡于皖、鄂间,直到1864年(清同治三年 甲子)中秋,始从皖、鄂辗转回到故乡,结束五年流亡生涯。(《中国书法全集 吴昌硕 77》刘正成主编 荣宝斋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一次印刷)

第二次是1910年(清宣统二年 庚戌),67岁的吴昌硕与友人诸宗元、商笙伯等从苏州经南京沿长江而上,七月到武昌。此时吴昌硕有《长江与笙伯哄饮》《江行入鄂境》《黄鹤楼口号》《游抱冰堂与笙伯、伯平、贞长》诗记其事,他们游览了张之洞故居抱冰堂、黄鹤楼等名胜。(《吴昌硕年谱长编》中记载:庚戌七月中旬,自江上溯,至鄂,登黄鹤楼,游抱冰室,商言志、诸宗元陪侍。)

四首诗的具体内容如下:

《江舟与商笙伯(言志)哄饮,时同赴武昌》

湖口秋山读,东流古县观。水天无间色,今夕酒杯宽。诗尽鱼龙听,愁知雁鹜寒。日斜君共坐,画橐出波澜。

《江行入鄂境》

孙刘事业吊兴亡,满眼沧波出大荒。身讶如仙骑赤鲤,弩愁无力射天狼。群山郁勃朝元气,大壑苍寒抱夜光。赢得老夫拚(pan)不寐,一痕微白见东方。

《游抱冰堂与笙伯、伯平、贞长》

青山笑吾老,蹑足飞崖登。来自田间者,升堂揖抱冰。绝伦髯信美,闻政汗如蒸。江汉秋为气,遐观一倚藤。

《登黄鹤楼》

振衣独有登楼兴,楼满秋风亦快哉。鹤去易占天地否,我来山作芙蓉开。雷翻汉水孤云活,笛点梅花古韵哀。却是万方多难日,吾衰何幸临高台。(《缶庐集》文海出版社 中华民国七十三年(1984年)七月出版)

二、与湖北官员、艺术家交往

张之洞印

1、为张之洞治印

已有资料显示,吴昌硕为张之洞刻过两方“张之洞印”章,一方有纪年,一方无纪年。纪年的是1889吴昌硕为张之洞刻的,款识为:香涛先生索刻。已丑春日,吴俊。长2cm,宽1.9cm,高5cm。 (《吴昌硕印谱.2》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8)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壹公 、抱冰 、无竞居士、香涛,南皮人。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于1889年至1907年任湖广总督。据推测,吴昌硕在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期间的1889年为张之洞治印。

岁朝清供

2、为杨毓秀作《岁朝清供》图

款识:岁朝清供,子坚老兄雅属,扶病成之。癸亥岁十一月。八十老人吴昌硕。钤印:吴俊之印(白文) 吴昌石(朱文) 雄甲辰(朱文)。上款子坚应为杨毓秀(1842—?),字子坚,宜昌东湖人。诸生。有《萦清楼集》,嗜收藏。其先祖监利人,祖父杨继焕宜昌府教授,遂迁徙至宜昌。同治四年(1865),幼小的杨毓秀跟着龚九曾、王柏心两先生学古文。九曾先生应宜都辑志,乘招毓秀,往襄笔政。同治七年(1868),得到湖北学使张之洞的称赏,送省垣经书院肄业。晚岁筑室于宜昌江南柏树湾隐居撰述,不求闻达。杨毓秀著有《平回志》8卷、《萦清楼集》、《夷陵十咏》、《东湖竹枝词》等行世。(来自百度词条)

由此推测可能就是1910年的武昌游,吴昌硕与杨毓秀订交。画上题识称子坚为老兄,可见十余年中二人交往不断,情谊渐厚。故吴昌硕在病中尚肯扶病作画赠给杨毓秀。

定丞

3、为邓承渭治印

邓承渭(清末)字定丞,湖北江陵人。工书画、篆刻。墨兰潇洒有致。喜收藏金石、字、画,有石涛、戴熙画册,皆精品。(《广印人传》、《寒松阁谈艺琐录》)

吴昌硕大约在中年期间曾为其治“定丞”、 “承渭私印”印。

(印拓见《削觚庐印存》,昭和十七年六月,(日)清雅堂发行。)

承渭私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武汉 | 蛇山轶事 风度楼改奥略楼
张之洞撰联(关于李文田的一点资料)
张之洞联集
第七篇:一个人与一座城(下)
绮情楼杂记 第一部分:晚清残影
【远去的汽笛声】一 萌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