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个风靡伦敦的中国女演员,但很多人还不熟悉她

周采芹17岁才前往伦敦求学,成为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首位中国学员,在上海度过了整个童年和大半个少女时代,她的自传中涉及上海的篇幅却只有开头几章。

《Daughter of Shanghai》

第一次归国时,周采芹首先回到的是首都北京,赴中央戏剧学院执教。她的风光和失意,早已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浮沉变迁毫无关系,她那人生经历可写成话本的母亲裘丽琳,才是真正生于上海,殁于上海,与「上海的女儿」名实相符的金枝玉叶。

导演陈苗为周采芹拍摄片长仅仅90分钟的纪录片,仍用《上海的女儿》为名,离开上海前的部分讲得更加仓促。为尊者讳,周采芹只将自己比作「生在戏箱里的孩子」,隐晦称自己是在天津出生的私生女,略去父亲当时仍有妻子的事实不提。周信芳与裘丽琳的私奔曾是轰动上海滩的爆炸性新闻,如今看来也不过是民国烟云里的一段谈资,更多的人不知道周信芳是谁,更不必提裘丽琳。

周采芹颇为骄傲地自诩「不会成为一个忠诚的妻子」,但「自由与独立」应是她从极有商业头脑的裘丽琳身上继承的品质。她的第一次婚姻无疑失败透顶,也许是因为太有底气,她对男人的态度强硬甚至称得上骄矜。

虽然纪录片中的周采芹曾经穷困潦倒,忙于奋斗事业,以至于不得不放弃儿子的抚养权。其实她初到伦敦时,光是旗袍就带了十几套,母亲除了送她不离身的欧米茄金表,也没忘记让她戴上一只在上海不会再有出场机会的钻戒。

周采芹

周采芹将父亲称作「全民偶像」,享受艺术世家赋予的光环,却更津津乐道于母亲为子女的牺牲和奉献,自知绝做不到这一点。她当然依恋母亲,以《六福客栈》中英格丽·褒曼饰演的女传教士角色寄托思念之情,自1961年的伦敦一别后,母亲再也不可能「回来找我们」。她对家庭不经意的忽略,对成名成功的执着都更像父亲,尽管她给自己取的艺名叫「Tsai Chin」,按东方人的观点,省略父姓永远是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

已经八十有余的周采芹,面对镜头依然神采奕奕、谈吐风趣,李少红版《红楼梦》找她演贾母是看中她的形象和爱热闹的精气神。然而,周采芹根本做不了大家族中左提右挈、前呼后拥的长者,成年后的她从未经历过完整家庭关系的磨合,养成既放肆又刻薄的性格。她也的确有自恋的资本,常有一针见血的见解,坦率地把自己演的亚洲妇女分成两类,「不是东方娃娃,就是东方妓女」。

周采芹

除这两种角色,周采芹还演过已成黑历史的邪恶反派,比起1965年到1969年之间,「我不想经历那些垃圾表演」的五部「傅满洲」系列电影,由理查德·梅森小说改编的舞台剧版《苏丝黄的世界》让周采芹获得她想要的万众瞩目。

关南施的电影版苏丝黄有更美貌高雅的外形条件,演员本人是中英混血,英文讲得比中文更流畅,是货真价实「香港的女儿」。周采芹则身材娇小,长一张典型的东方面孔,至今讲英文还有浓重口音,她在自传中写在中央戏剧学院初次授课,文中并无怨怼之言,却又说自己「连上海话都快忘光了」。

周采芹人生之大起大落,与历史的反复无常息息相关,但像《喜福会》中代表东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母女关系一样,她选择与母体文化的和解,接受「上海的女儿」这一身份。

她说父亲的临别赠言是「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说母亲看到英国的所有东西都觉得中国的更好,她同时也说意识到生活非常残酷,这一点可能让她成为了更好的演员,毕竟面上再怎么风平浪静,这段她无能参与的历史到底还是打败了太多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身高一米五,红遍好莱坞,拒绝潜规则,两次参演007,被称“上海的女儿”
“上海名媛”的秘密
从巨星沦为服务员,婚姻失败、破产、自杀,她是最传奇“上海的女儿”
“上海的女儿”周采芹:用自己的方式,走想要的人生
周信芳与裘麗琳《生死恋歌》
上海名媛与戏子私奔,却缔造了一个超级豪门,女儿横扫好莱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