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饮料中的历史——咖啡如何影响近代的欧洲社会

咖啡是今天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风靡全世界。

需要维持精神的时候,喝杯咖啡来提提神,已经是今天很多人的习惯。尤其是在工作繁忙甚至“996”盛行的当下,人们对咖啡的需求可以说愈演愈烈。

但在历史上,咖啡的意义并不止于“提神饮料”这么简单。

虽然在现代看来咖啡完完全全是西方的产物,但其实它最初流行于阿拉伯世界,17世纪之后才传到了欧洲,期间还发生了如教皇克莱门特八世——就是烧死布鲁诺那位——“给咖啡洗礼”这样的荒唐事(毕竟是从“异教徒”那里传来的饮料~)。

在这之后,咖啡才名正言顺地在欧洲流行开来,并随着近代以来欧洲国家的强盛逐渐风靡世界。


咖啡,以及与其相伴而生的咖啡馆,在近代欧洲的历史中,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咖啡本身作为一种“提神饮料”,一改欧洲人醉酒的生活状态;
  2. 咖啡馆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领域”,在法国大革命等关键历史时期充当了重要的信息交流场所,并促进了艺术、科学、商业等领域的繁盛。

一、将“烂醉如泥”的欧洲,变成“清醒理智”的欧洲

我每天喝40杯咖啡,让自己时时清醒,好好思考如何与暴君和愚蠢抗争到底——伏尔泰

伏尔泰

在咖啡进入欧洲之前,欧洲人日常生活中最流行的饮料是啤酒、葡萄酒(对基督徒来说,葡萄酒象征着耶稣的鲜血),尤其是男人们,更是一日三餐都少不了酒。长期如此,整个欧洲社会的精神状态必然受到影响。

就像1624年英国的一位政治家说的:

“到处都是无节制的酒鬼,昏昏沉沉地卧在旅馆里······”

但咖啡不一样。

我们知道,咖啡因能够刺激中枢神经,是一种具有成瘾性的兴奋剂。它的饮用效果与酒正好相反——让人更加清醒,这一点也与当时主张注重现实生活、主张清心寡欲、勤奋工作的“清教徒运动”不谋而合,因此被誉为“清醒饮料”,有益于身体和心灵。再加上使用了新的等咖啡处理技术等种种原因,使得咖啡逐渐替代了酒,成为欧洲人的“国民饮料”

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喝了咖啡以后,浑身的细胞都被激活,让我思如泉涌······”很难想象,如果每天喝的是酒的话,他还能保持这样旺盛的创作力。(据统计,巴尔扎克一生中总共喝掉的超浓咖啡超过5万杯,但慢性咖啡中毒或许也是造成他年过五十即身亡的原因之一)

巴尔扎克

在咖啡进入欧洲后不久,有人这样描述欧洲社会的变化:

“饮用咖啡使全国人民头脑清醒。以前那些学徒和办事员一大早就要喝麦芽酒、啤酒或葡萄酒,然后就开始头晕眼花,工作时就要出错,而现在他们每天早上喝上这么一杯让人清醒的文明咖啡,就都成了好员工······”

当然,这些说法很可能有一定的夸张,但咖啡和酒带给人的影响确实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发生的改变汇聚到一起,整个社会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然,咖啡对欧洲的影响不止于此——和其相伴而生的咖啡馆,其意义甚至超过咖啡本身

梵高《夜间的露天咖啡座》


二、作为“公共领域”的咖啡馆

咖啡馆的柜台就是平民的议会。——巴尔扎克

公共领域”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曾着重诠释过这个概念——它是指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能让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

哈贝马斯

在咖啡馆形成之前,欧洲最大的“公共空间”或许要数教堂,毕竟中世纪的教会是最大的知识教育机构。但毕竟在那样的环境下,当时的人们不可能有太多的社会议题。此外,欧洲上层社会还流行“沙龙”,其原意是指贵族家的客厅,但正如其字面意思,也只是上层社会的小范围聚会,和普通大众无缘。

近代以来的一系列变革: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科学革命、宗教改革······这些正在摧毁那个旧世界。再加上商人阶层的不断壮大、印刷术发明后平民识字率的攀升,让普通群众逐渐有了发出自己声音的能力,和诉求

因此,普通大众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交流思想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咖啡馆来到了欧洲。

“······咖啡馆不仅向权威性的圈子自由开放,进入其中主要是广泛的中间阶层,乃至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哈贝马斯


近代欧洲咖啡馆最盛行的城市,非巴黎莫属。

自从1686年普蔻咖啡馆(Le Procope,也被直译为普洛科普咖啡馆)在法国歌剧院附近开张之后,咖啡馆在巴黎就掀起了燎原之势。

据统计,到法国大革命发生前夕的1788年,巴黎市内的咖啡馆数量已经接近两千家。并且,咖啡馆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来者不拒——从思想家到流浪汉,从名媛贵妇到军官······咖啡馆是一个熔炉,全社会各色人物、各种思想都可以在这里自由碰撞

攻陷巴士底狱

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们如狄德罗、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是咖啡馆的常客,在他们笔下,《百科全书》等众多具有先进思想的著作诞生,改变着法国人的思想,催生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甚至1789年,在民众们进攻巴士底狱之前,也是在咖啡馆里先行集会,商讨政策、慷慨陈词。

狄德罗(Denis Diderot),他主持编纂的《百科全书》是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思想武器

而在大西洋对岸的美洲大陆,美国独立战争也与法国的咖啡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独立战争中,法国曾在物资、武器等各方面给予美国巨大的帮助,当时的法国对美国的意义就像避风港一样。所以独立战争期间,美国的领导者们时常来巴黎商讨国策,而咖啡馆就是他们最常光顾的地方——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在普蔻咖啡馆中,给美国宪法做出最后的修订。

可以说,普蔻咖啡馆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见证者

自由女神像就是法国送给美国的礼物

不光是政治家们,艺术、科学商业也都在咖啡馆获得了新生。

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铎玛榭利(Café Tomaselli)咖啡馆(至今仍在营业,也是全世界第二古老的咖啡馆)是莫扎特常常光顾的地方,而小约翰施特劳斯在创作《蓝色多瑙河》时,部分旋律最开始甚至是记在咖啡馆的菜单上的。

莫扎特

英国的第一家咖啡馆于1650年开在牛津大学里(比巴黎的普蔻咖啡馆还早),当时就成为了牛津大学师生们的学术讨论场所。而他们在这里成立的“牛津咖啡俱乐部”,在几年后发展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牛顿、胡克、化学之父波义耳,近代的达尔文、霍金都是其成员。

英国社会上的咖啡馆也有“便士(英国货币)大学”之称——只需要花几便士的钱买一杯咖啡,就能坐在咖啡馆里。甚至每家咖啡馆针对各自的主要顾客群体,还会有不同的“主题”,这就让所有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咖啡馆。

而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共同商业利益的人就逐渐汇聚到了一起,交流分享最新商业信息等,咖啡馆便成为了伦敦早期重要的商业交易场所——甚至今天身为世界四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就是由一家咖啡馆演变而来的。

(然而,英国到18世纪之后又以喝茶取代了咖啡······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具体原因以后有机会会写)


结语

今天的咖啡,已经成为了欧洲文化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很多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咖啡馆——如前面所说的见证了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的普蔻咖啡馆,至今仍然在营业,就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看着世事的变迁。

今天的普蔻咖啡馆

参考书籍:

《左手咖啡,右手世界》马克·彭德格拉斯特

《世界咖啡学:变革、精品豆、烘培技法与中国咖啡探秘》韩怀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今天 | 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逝世
[杂谈]166年前的今天,巴尔扎克死于喝咖啡过度
法国咖啡文化
[一诗一天]有些开花,叫做疼
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联系
千百年来,咖啡是如何让人们有精神的?还热衷于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