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春节档,从这部短片提前开始了

漠一

 
春节档的战争蓄势待发,每部电影都想成为爆款,但这种事基本是个玄学,就像去年没有人会料到最先刷爆全网的是张大鹏的那部《啥是佩奇》一样。

今年张大鹏又来了,他拍了一个以「住房焦虑」为引子的故事,房子啊,简直是每一个中国人,不管被动还是主动,都在关心的话题了。

来看一下导演剪辑版的短片——


《珍珠》的故事发生在大年夜那天,北京的胡同里,在外工作的大女儿在这天回到她长大的、算上私搭乱建也只有十几平米的家,跟爸爸妈妈,还有妹妹一起吃年夜饭。


这个几乎全程都在胡同房子里发生的故事,叙事空间非常有限,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家庭过去几十年的日子,以及浓厚的胡同文化,甚至是中国的城市变迁史。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那种和中国家庭文化紧密相关的,城市青年一代的生存现状。

这个家庭的关系就像千千万个中国家庭中那样,姐姐从小让着妹妹,什么好的都先可着妹妹,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姐姐独立自主靠自己的性格,是成功的独立女性,胡同里的「骄傲」。

但就像片中说的,骄傲也有副作用,她的另一面,也让父母担心着:离婚了,自己带着孩子过。

插个题外话,她的前夫,就是导演张大鹏自己出演的,可以说很可爱了。


妹妹跟姐姐则像是两个极端,躲在家里画插画,也不去上班,另一半没着落,同样是爸妈的心病。

而影片的矛盾,就建立在爸妈想卖掉胡同的小房子,凑凑给妹妹换个新房,又担心姐姐觉得对她太不公平的矛盾上。


为此,妈妈还不得不演起苦肉计,在狭小的厨房,讲起自己对这个家庭的付出。

妈妈在灶台前的哭泣,追着生气的大女儿到出租车上,一边抹泪一边不忘把大女儿拉回家的行动力,为我们展现了那种鲜活的「女性核心」的中国式家庭。

妈妈在家里是拿主意的、化解矛盾的、出面说话的那个人。在这样的母亲「示范」下,你也就很好理解,姐姐为什么会这么独立,安慰母亲「我都有,什么都不要。


她其实是活成了她母亲的另一面,只不过母亲的战场在家中,而她走出了家庭,把社会当成了自己的战场。

你还能从中看到那种传统中国式家庭,父母永远在操心儿女的一切的那种「一条龙式」育儿的义务心。

父母宁愿把住了一辈子的胡同房卖掉,自己去住养老院,也要给女儿一个安定的未来,绝对是中国式父母才会为孩子做出的牺牲。


这种习惯把孩子未来人生和父母一辈的牺牲绑定的中国家庭文化,显然能引起最大的观众共情。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对此产生感动的同时,其实可能是站在完全对立的两方的。

一方面,我们或许代入了付出者的心态,产生共鸣和感动,比如片中父母对女儿们,又或者是姐姐对妹妹「缺多少钱,我补」的付出。在这种牺牲和奉献里,个人对于亲情、之于家庭的价值得以被体现,付出者也在这种利他主义中感动了自己。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代入承受者的身份,因为倍感压力、愧疚而产生共鸣和感动。比如像大女儿那样,对父母和妹妹关心自己离婚后状态而感到不适,觉得自己能独立。

再比如像小女儿那样,觉得父母的帮助反而是一种限制与压力,作为家庭中被关爱,被照顾的那一个,也会在这种「受益」和「占便宜」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这也是很多人熟悉的那种中国式的情感绑架,《珍珠》很隐晦地批判了这一点。

你会发现,母亲、姐姐和妹妹,刚好构成了一幅跨越几个时代的中国女性群像。妈妈就是那种典型的依托于家庭而存在的女性,这也是上一代传统女性的生活方式,在女性没能得到太多社会地位的时代,她们在父系社会中立足、生存和得到话语权的方式,便是进入一个家庭,成为男人的妻子,成为下一代的母亲。


有意思的是,这种女性核心家庭维护的反而是最传统的那种父权体制,就算父亲在家中是个隐形的、间接的角色,但母亲依然被绑定在这段婚姻和这个家庭里,即便认识到婚姻对女性是种捆绑,她也还是会下意识地劝说两个女儿投奔婚姻。

姐姐则代表了在家庭之外依然可以寻找到个人社会意义的女性,在出租车上的那番话便证明了这一点:「谁说离婚带着孩子就很惨啊?

可她也依然会游说妹妹结婚,这是社会带给女性的下意识。


妹妹则是更在主流规则之外生活的人,不去坐班,情感不稳定,最后甚至选择了闪婚和移居大理,比起现实世界,在网络上更有知名度,是个网红插画师,典型的文艺青年标杆。她说艺术家没有秘密,但是自己的闪婚却成了暂时要被藏起来的秘密。

她们身上那种「知行不合一」的矛盾性,刚好就是《珍珠》想要让我们意识到的现代女性面临的那种困境。


这三类不同的女性,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不仅代表了当下的许多女性群体,更在这个大年夜,为我们展示了这种不同是如何在一个家庭里共存的。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关系里,亲人之间总是希望能改变对方,但在这个小家里,却呈现为一种包容和理解的状态。就好像妈妈会去追回女儿,妹妹会在桌上和姐姐通过微信相爱相杀,姐姐也会在知道妹妹遇到职场骚扰时为妹妹挺身而出。这是要真正理解了对方才会做出的改变,她们各自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生活理念,虽然不一定认同对方的生活方式,却能卸下偏见,带着一种理解的态度去接受这就是对方想要的理想生活。


这个老胡同里的家庭,反而有着非常现代的家庭关系。就好像为家庭奉献一生、离婚独自带孩子、闪婚逃离北上广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女性生活状态,都可以不被偏见对待地在这个家庭里共存一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甚至代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理念,也展露了不同女性群体在当下经受着的社会、婚姻、职业、安定压力。

在这样的故事下,影片中代入的那个贝壳找房的品牌,就成为了一种将众人聚集起来、解决矛盾的工具。


那个让无数中国人家庭焦虑的,房子问题。

从胡同房到商品房的置换,背后更是这几十年来商品经济市场的时代变迁。但《珍珠》反而以一种类似麦琪的礼物的方式,把这种「房子焦虑」,巧妙地置换成了当代青年和主流方式对抗的那种「不焦虑」。


不接受家人的无条件付出,自己跑去大理;借妹妹之口,把婚姻称作「火坑」;对越界的男领导破口大骂,都是《珍珠》对主流规则在行动力上做出的抵抗。

女性可以在婚姻之外成为完全的个人主义者,也可以在家庭里成为教育下一代女性的母亲,更可以在小镇生活里寻求一种自我,对于当代青年而言,可以有千万种生活方式,没有一种是唯一正确的,在这种自我坚持之下,那些主流价值观的规训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由此再来看影片的那个开放式结局,你也就会懂它的那部分现实性。最后,姐姐和妹妹睡在楼上,爸爸和妈妈睡在楼下,房子的问题没有定论,姐姐和妹妹都还没有完全解决自己的问题,居住空间依旧狭小。

春节和年夜饭并没有带来大团圆,因为现实的生活,真的没有那么多大团圆。

那些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有可能永远也解决不了,就像片尾说的那样,「谁也没能改变谁。


但家人之间的那种理解和包容,则能让生活继续前行。当结尾处一家四口在这个空间中入睡时,作为观众的我们会忘掉它的狭小,只感受到那种努力度过这一年后的温馨和释然,这种释然不仅仅属于片中的主人公们,同样也属于走过了这一年的我们。

就好像影片的片名《珍珠》想说的那样,石子摩擦贝壳内部刺激产生黏液,包裹石子最终才转变成了珍珠。

家庭,也就像是包裹着珍珠的贝壳一样,那些砂石、摩擦、困难和矛盾,都将会在家人的理解和包容中,变成珍珠般的家人间的亲情。

《珍珠》在书写现实,书写主流价值观给青年一代带来焦虑的同时,难得地没有剥削这种焦虑,它通过家人间这种不同的价值观,把一提就让焦虑值飙升的「房子话题」,转换成了对「中国式家庭」的探讨,这也是这部短片尤其坦诚与自省之处。

这时候,观众其实已经不在乎它是不是「贝壳找房」的品牌广告电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胎家庭残酷真相
京味胡同剧《心想事成》讲透生活滋味
在座的各位都是姑奶奶:北京姑娘的特殊气质打哪儿来?
女生干家务活是本职吗‖文/天空中的女孩
26岁女子遭丈夫家暴身亡:女性应该如何在不堪的婚姻里自保?
新作又爆,难怪你们都催着她长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