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职业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课程改革实证性分析
2007年全国职业培训                                   编号535
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职业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课程改革
实证性分析
职业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课程改革实证性分析
摘 要: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包括语文课在内的文化课、理论课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在“必需、够用”的基础上,更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发展的培养,本文旨在分析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提出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多方面进行语文课程改革,并结合自身课改实践对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语文课程改革进行了实证性的分析。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   课程改革   职业能力本位
正 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课程改革,但是,大多局限在专业课的改革上,文化课的课程改革尚未全面启动,文化课的教学现状仍令人担忧。在语文教学方面,无论是教学管理、教学模式、还是评价机制上都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应重点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在语文课上,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到底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而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实际需要和市场调查的反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在语文课上应培养的能力有:
(一)语文专业能力:
语文专业能力即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重点是与人交流能力和自我推销能力;阅读方面,应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写作方面,应重点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特别是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二)通用职业能力:
通用职业能力范围较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自学能力,包括获取信息能力和整合信息能力;②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③规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负责能力;⑥创新能力。基于此,我们在语文课改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设计。
二、中等职业学校固有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
我们再来看看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笔者始终认为距离大纲所提出的正确处理“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密切结合的关系,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在职业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培养上成效也不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课文比重太大,过于重视阅读教学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过程是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过程。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仍是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用于阅读教学。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多学一篇课文或少学一篇课文,没有多少实质的区别。况且目前的阅读教学只是孤立的案例(即课文)分析,学生早就习惯于这种缺少拓展延伸且程式化的语文教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样教学必然是用大量的理论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难以得到实际的可用的知识,难以形成职业能力。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按照阅读教学理论进行组织安排的,过于抽象,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基本按这样的程序开展过训练,过于系统的理论对他们而言,一没有兴趣,二没有实际用处。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人的入学动机是找一份工作,他们需要未来工作和个人发展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他们需要学了就会用的“快餐式”学习,而不太需要“高档宴席”。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要么应用文写作只占很小的比重,其可供学生研究的资料很少,教师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少得可怜;要么干巴巴地讲解应用文写作的格式要求,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这种教学现状满足不了学生的就业需求,应用文教学形同虚设,质量不高。
(三)口语教学随意性大
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都能把口语教学当成语文能力训练的一个环节,但其体系并不完善,缺乏合理的梯度性,内容也不完整,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教学中充其量只是简单地涉及。这样的结果是使得口语基础本身就不牢固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两年的语文学习后仍难以应付一般的求职面试。
(四)阅读、写作、口语训练三者分离
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和教学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教学三者是独立的,教材中把课文部分单独成篇,口语交际和写作指导单独成篇,教学中这几部分也是分别安排课时单独进行,这种安排看似全面,实际上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和口语训练三者是不可分割的,这种设计在无形中割裂了阅读、写作和口语训练的密切关系,浪费了教学时间,也很难达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教学方法陈旧,考核评价机制单一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在教学方法上,仍主要以讲授为主,以知识传递为主要目的,以理论考试为考核手段,教学方法陈旧无新意,考核评价机制非常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真正起到考核评价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学校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模式和教学对策上进行了全方位一体化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教改情况如下:
三、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本位语文教改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情况
总体的思路是以阅读探究、应用写作、口语训练三者并重组合进行模块化单元教学,以中职语文教材为基本素材,设计相应单元主题活动,文道结合,以道为主线,将阅读教学、应用写作、口语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语文课程模式,真正突显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这样的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围绕明确的教学主题,组织职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单元教学,阅读、写作、口语教学形成有机整体;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打乱了教材中原有的课文呈现顺序,精选学生生活中需要了解的语文知识模块内容设计了八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均是一个学习探究的大课题,然后结合各单元的主题内容设计单元主题活动,再结合单元主题活动设计和开展应用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使得每个单元均成为一个教学的有机整体。而八个单元主题也不是平行的,结合八个单元的活动所进行的阅读训练、应用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均是由浅入深、逐步开展的,其内容的难易安排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总体上保持阅读、写作、口语训练的比例达到4∶2∶2,形成探究学习与训练并重的职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单元教学结构。
教改设计中我们大规模地缩小了阅读教学的比例,每个单元模块的课文不再是孤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篇课文,而是将课文作为引子,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作文教学以学生生活中实际使用到的应用文写作训练为主线,大胆地抛开传统的写作理论,将应用文的写作结合单元主题活动纳入到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去,在活动中学写应用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每一个单元中,结合所设计的主体活动进行由浅入深的口语训练,包括讲解、即席发言、专题讨论、演讲、辩论等等。使得口语训练应从中等职业语文教学的附属变为主要内容之一,真正突出大纲所要求的“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恰当、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成才打好基础。
以上安排基本上可以改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写作训练没有针对性、口语交际训练几乎为零的实际,建立起符合中等职校学生学习需要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学生读了书能记住点、拿起笔能写几句、张开嘴能说起来,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内容结构设计简表
序号
单元主题
教学素材
基   础   训   练
单元主题教学辅助活动
口 语
基础写作
应用写作
1
亲近自然
《荷塘月色》
《清塘荷韵》
《秋来菊花总入诗》
诵读、自我介绍
写景
海报
校园写生(语言描述或绘画)
2
品味文化
《胡同文化》
《故都的秋》
《景泰蓝的制作》
讲解、有准备发言
复杂论述文
通知、计划
外出京城文化探寻
3
培养习惯
《小议潇洒》
《说“习以为常”》
演讲
小议论文
申请、请示
专题演讲会
4
励志勤学
《劝学》
《师说》
即席发言
小议论文
会议记录
学习交流会
5
感受名著
《林黛玉进贾府》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即席及有准备发言
人物评论(读后感)
会议纪要
名著阅读交流会及三日人物故事会
6
珍视亲情
《我与地坛》
《致橡树》
《乡愁》
征文演讲
复杂记叙文
书信、函
征文并演讲:写给母亲的一封信
7
关注社会
《外地来京人员生存状况调查》
《中职生就业状况调查》
调查中与陌生人语言交流
社会热点问题议论文
(简单)调查报告
专题社会调查
8
评价历史
《过秦论》
《六国论》
辩论
结课论文
总结
主题辩论会
(二)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在内的职业能力本位单元整体化教学目标鲜明;
以“品味京文化”单元为例,请看该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和运用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能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自如流利的进行口头发言和讲解;
3、学习如何写计划和通知;进一步学习复杂记叙文的写作;
4、了解北京的方言、民俗等各方面文化特色。
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朗读、理解、欣赏等方面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通用职业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
5、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查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培养学生的礼仪规范;
8、树立学生信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北京的情感;
2、引导学生对文化特别是北京地缘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从以上的单元教学目标可见,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三大部分,其中,能力目标更是分为专业能力目标和通用能力目标两部分,除相关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外,结合教学素材提出了情感态度目标,重点强调了涉及职业能力养成的专业能力目标和通用能力目标。其设计既体现了职业能力要求,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整体,具有较强的实施性。
另外,我们还在教学设计中将单元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合理分解到具体的单元教学中去,形成了分解后细化的教学目标,仍以该单元为例,请看下表:
《〈品味京文化〉单元教学目标分解表》
课 题
环 节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通用能力目标
单元
总体
1、初步了解和运用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能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自如流利的进行口头发言和讲解。
3、学习如何写计划和通知;进一步学习复杂记叙文的写作。
4、了解北京的方言、民俗等各方面文化特色。
1、初步培养学生朗读、理解、欣赏等方面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1、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2、团队精神。3、与人交往和交流的能力。4、做事的计划性。5、运用现代化手段查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6、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礼仪规范。8、树立自信心,应变能力和健康心理素质。
第一环节:感受京文化
初步了解和运用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1、初步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2、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欣赏等方面的能力。
3、在展示交流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1、运用现代化手段查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培养)。2、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初步培养)。3、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初步培养)。4、树立自信心(初步培养)。
第二环节:品味京文化
1、进一步了解和运用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通过课文学习初步了解北京的方言、民俗等各方面文化特色。
3、通过讲解实践初步了解有准备发言的简单技巧。
1、通过自己讲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在PPT讲解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1、运用现代化手段查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培养)。2、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3、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进一步培养);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5、(在PPT讲解中)礼仪规范(初步培养)。6、应变能力和健康心理素质,(在PPT讲解中)树立自信心(进一步培养)。
第三环节:展示京文化
1、初步学习如何写通知和计划。
2、进一步学习复杂记叙文的写法。
3、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北京的方言、民俗等文化特色。
1、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2、进一步提高学生
基础写作能力(复杂记叙文)。
3、在展示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1、运用现代化手段查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继续培养)。2、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继续培养。3、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继续培养)。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5、学生做事的条理性和计划性(初步培养)。6、学会反思和总结(初步学会)。7、礼仪规范(在外出活动与人交流中)(进一步培养)。8、应变能力(初步培养)。9、与人交往和交流能力(进一步培养)。
(三)针对单元目标、立足教学素材,科学整合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教学活动要素,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综合实践课题,合理规划整个单元的教学对策。
在教学对策上,我们注重了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践课题。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不是在课堂讲授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训练出来的。我们设计的综合实践课业通常是需要团队合作,需要联系具体任务所完成的较全面的综合性课题训练,它能够体现职业能力目标要求,并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方能完成。这种综合实践课题对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体验性、有效性是一般教学实践所不能达到的。它可以促使学生走出书本,在实战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困难,自主解决各种问题;需要运用语文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判断;需要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努力;需要组建小组,自立课题,进行调查分析,分工合作完成任务。这样的综合实践课题迫使学生走进阅览室、网站,收集和整理资料,进行判断分析,做出调研结论。在调研过程中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探讨,齐心协力完成课业。在掌握调研能力的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系统思考问题、团队合作精神、计算机运用、交流表达、刻苦受挫的心理承受力等职业通用能力也同步得到了锻炼。
仍以“品味文化“单元为例,我们就设计了一个单元核心综合实践课题任务:制作一个向外国人介绍北京文化的PPT文件,展示北京的文化。根据这个核心任务,我们进行了逐步分解,设计了该单元具体教学方案如下:
《〈品味文化〉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表》
课时
单元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安排
阅读
口语
基础写作
应用写作
24
总体
《胡同文化》        《故都的秋》        《景泰蓝的制作》
朗读、讲解、(有准备)发言
复杂记叙文
通知、计划(含外出通知及计划)
制作PPT课件并讲解,外出活动一次,探寻北京文化,活动前学习通知和计划的写作,活动后进行复杂记叙文写作训练。具体分为感受京文化、品味京文化及展示京文化三个阶段进行。
6
第一环节:感受京文化
1、精读三篇课文。
2、(依据预习作业)初步理解课文.3.掌握知识点。
学生朗读.教师预习作业讲评
1 、教师说明任务,学生按任务书进行朗读竞赛 ,教师指导点评。2 、教师下达任务,并指导学生查找整理资料;学生完成预习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标准答案。3 、学生按小组做出的答案进行讲评,并评选出优胜组;教师点评总结。
8
第二环节:品味京文化
1、学生制作课文课件,并展示。2、教师就课文要点进行讲评。
有准备发言(课件形式)
1 、教师说明任务,学生按任务书制作PP课件。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展示课件并评分 ,教师指导点评。3 、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在学生讲解后,有选择的点评,并讲解课文要点。
10
第三环节:展示京文化
课下阅读大量京文化相关文章,做出京文化展示课件。
有准备发言一次(课件讲解)
复杂记叙文
通知、计划(外出通知及计划)
1 、教师布置总任务:制作一个向外国人介绍北京文化的PP文件。2 、教师讲解后,学生拟写外出活动通知。3 、学生依据总课题讨论外出方案,形成计划;教师讲解计划的写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修改外出活动计划书;教师指导。4 、学生按小组活动计划利用周末外出实践,回来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课件。5 、学生进行限时复杂记叙文写作训练。6 、教师进行通知和计划的讲评。7 、学生展示课件作品,师生进行评价,教师补充点评并评出优胜组。
从以上单元教学方案可以看出,职业能力本位的语文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综合实践课题、采用社会化学习的组织形式、按照行动导向的要求整合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在教学方式上,向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教师为学习主导的方式转化;在学生学习组织形式上,注重班级、小组、个人学习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除必要讲授外,灵活采用感知、实训、欣赏、任务、引导探究等方法。特别注重综合实践课题的设计,注重行为导向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的综合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请看职业能力本位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流程图:
注:4、5两项为选做,依据不同的任务要求和课时实际做调整。
(四)“知识、能力、态度”综合评价三位一体,“过程评价”、“量化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建立职业能力本位的评价机制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了,评价机制也必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做相应的改革,我们的评价机制改革主要立足于以下几点:
1、在评价标准上,“知识、能力、态度”综合评价三位一体
取消以往单一“理论知识”评价标准,实施职业能力本位的“知识、能力、态度”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包括语文专业知识评价标准、语文专业能力评价标准、职业通用能力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能力素质水平、学生学习的态度、主题活动参与度以及进步程度等,进行全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标准,突破了单一“知识型”评价标准,注重学生语文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专业能力的掌握及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评价标准,还有利于解决中等职业教育中“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兼容问题。在语文课程中引入“通用能力”的具体评价标准,把“教书”与“育人”统一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能使学风得到优化,能使个别学生的性格弱点与不良习惯得到有效矫正。
2、在评价方式上,“过程评价”、“量化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
①采用“过程评价”方式,与以往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以往的课程评估考核都是在课程修完或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书面知识考试,给学生一个等级或百分制分数。而“过程评价”则对每个学生一个学期所完成的大小所有实训作业都进行评估,对整个课程教学中的学习态度、表现也都进行评估。在评价中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表现,把其所有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全过程的自我表现作为职业能力评估考核的依据。根据各单元教学的不同培养内容,确定教学单元的评价分值比例。实践证明,“过程评价”这种评估方法客观、合理,能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发挥学生的潜能、个性和创造性;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树立信心,即使某一单元的成绩不理想,下一单元可以再努力。
②采用“表格评价”的方法,制定“量化评价”指标
为使课程评价落在实处,我们采用“表格评价”的方法,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的“量化评价”指标。实践证明非常受欢迎。它的效果体现在:能够把教师主观评分转化为客观评分,使评估考核更趋于公平;能够把量化的评价标准作为学生平时学习、训练的具体标准,使学生对学习训练要求更加明确;能够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操作,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③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
改革以往语文教学中由教师一人进行评价的传统,采用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我们探索的“多元主体评价”主要是指:一方面,教师制订具体评价标准,公开、公平的进行评价。学习开始之际,教师将评价标准预先告知学生,根据评价标准,教师考评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表现;每个考评结果都要求学生反馈意见,给予学生提出质疑的机会;另一方面,评价主体学生化。学生由评价中的被动地位成为评价的主体,强调“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基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从过“自评”进行自我诊断、反思和调控,与过去、他人主动地、积极地进行比较,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动机,同样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有助于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评判教师评分是否合理,对教师的评价有权提出质疑;有一些考评还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联手”打分的方式,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打分,教师审核确认。
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投入程度和团结协作精神,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学习过程中对身边事物、社会现实的关注程度,学习中各种能力(如表达、想象、动手、思维、自学能力等)的发展情况,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表现,学习中积累的成果资料(如编写的学案、制作的课件学具、绘制的图表、完成的作业、考试卷等)以及从学生成绩的纵向对比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符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
请看我们设计的语文课学期评价具体操作方案:
一、平时评价
平时成绩采用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档案中含有每次评价的原始记录,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评价内容
评价形式及办法
评价主体
所占平时成绩权重
课上展示
准确度及深度
教师课上点评
教师评价(50%)
15%
每次展示下发评价表格
全班学生互评(50%)
作业质量
课上点评并展览
教师评价(50%)
15%
每次大作业下发评价表格
小组之间互评(50%)
活动参与度
教学活动中观察并每单元记录一次
教师评价(30%)
15%
每单元一次,下发评价表格
小组学生互评(70%)
语言表达水平
每次展示时下发评价表格
全班学生互评
10%
学习主动性
教学活动中观察并每单元记录一次
教师评价(20%)
15%
每单元一次,下发评价表格
学生自评(30%)
每单元一次,下发评价表格
小组学生互评(50%)
进步幅度
每学期两次
教师评价(30%)
15%
每学期两次,下发评价表格
学生自评(30%)
每学期二次,下发评价表格
小组学生互评(40%)
团队精神
每单元一次,下发评价表格
学生自评(30%)
15%
每单元一次,下发评价表格
小组学生互评(40%)
每单元一次,下发评价表格
小组之间互评(30%)
二、学期评价
本课程学期总分100分,其中平时评价占40%(评价方法详见上表),月考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30%。
项  目
评价方式
所占学期成绩权重
平时成绩
综合评价,详见上表
40%
月考成绩
大作业(实践课业)
10%
期中成绩
试卷笔试
20%
期末成绩
试卷笔试
30%
这种评价方法,不但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评价中注意了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本位语文教改的实施效果分析
这种基于学生职业能力本位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践,效果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我们在同年级的十个班级中选择一个作为实验班,仅仅进行了不到两个月的课改实践,就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我在课改实施前和实施后分别进行了调查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表一:整体比较
项  目
课改实施前
课改实施后
对语文课的喜爱程度
很喜爱:5%;比较喜爱:42%
很喜爱:44%;比较喜爱:51%
是否为写作文发愁
不发愁:3%;发愁:91%
不发愁:54%;发愁:23%
是否在课下阅读老师介绍的课外书
不读:89%;阅读:6%
不读:0%;阅读:100%
是否敢于和陌生人主动交谈
敢:48%;不敢:52%
敢:85%;不敢:15%
是否敢于公开演讲
敢:35%;不敢:65%
敢:100%;不敢:0%
是否主动独立完成语文作业
是:26%;基本是:45%
是:76%;基本是:24%
表二:实施课改后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是否有提高
项目
有较大提高
有一定提高
无提高
下降
听说能力
62%
38%
0%
0%
阅读能力
44%
52%
4%
0%
写作能力
28%
72%
0%
0%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5%
60%
5%
0%
自主学习能力
73%
27%
0%
0%
计算机操作能力
82%
18%
0%
0%
与人交流能力
26%
66%
8%
0%
与人合作能力
67%
33%
0%
0%
应变能力
12%
73%
15%
0%
胆量和心理素质
74%
26%
0%
0%
做事计划性
24%
70%
6%
0%
自信心
65%
35%
0%
0%
表三:课改实验班与其它班级成绩对照
科目
入学
月考
期中
平均分
年级排名
平均分
年级排名
平均分
年级排名
语文
78.2
5
80.5
4
88.6
1
计算机
69
5
78
1
注:1、全年级共10个班,语文课时相同。
2、三次考试均为年级统一命题。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在相同课时的情况下,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语文课改实施以后,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提升了学习兴趣,促进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
1、虞未章.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技术教育——英国BTEC教学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9)
2、冯伟国,徐静镠.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目标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3、《教育参考》2005-3月号 陆磐良《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
4、《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第4期 徐月琴《小组讨论需要什么》
5、《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第1期 张 华《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6、《教育参考》2005-3月号 凌龙华 《语文有味才有位》
7、《对中等职业教育现况的分析与思考》广州市一商职中  陈华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允漷丨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最新版)
新教学从哪里入手?怎样的教学是指向核心素养的?——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
培养学生创新和提问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2009年参加澳大利亚TAA培训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