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经被士大夫视为“就业”首选的南汉,是怎么变成宦官主政的?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出现过宦官乱政的问题,但五代时期占据岭南的南汉却是唯一一个几乎完全依靠宦官和女官当政的政权。

古代史学家对于南汉的宦官们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实际上南汉存续时间并不短,且部分宦官深得民心。

值得玩味的是,南汉建国初期依仗的是宦官的对头——那些南下的中原士大夫们。

而士大夫阶级为何在极短时间内丧失权柄,也是值得后人深思的问题。

要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从《旧五代史》和《资治通鉴》中找寻端倪。

刘隐画像

一、刘谦刘隐的奠基工作

在晚唐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军阀割据状态下,在唐王室衰落后,岭南等地的政治局势便变得十分混乱。

其中寒门士人刘谦凭借军功获封封州刺史,他在封州一带励精图治,不但收获了百姓的认可,还积累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和不少精良的战舰。

这为其儿子刘隐的发迹,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在刘谦去世之后,其长子刘隐接替了刘谦的刺史之位,当时薛王李知柔被任命为清海节度使,但广州地区的割据势力并不愿意向他臣服。

于是,他们暗中教唆刘隐率兵阻拦李知柔,但刘隐意识到李知柔作为唐代宗室,代表着唐帝国正统,是更具有政治价值的“棋子”。

他不但没有对薛王发难,还凭借刘谦留下的军队以帮助朝廷清理门户为名,一举攻入广州,除掉了割据军阀。

此战过后刘隐在岭南地区声名大振,他依靠尊王攘夷的口号获得了政治主动权,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刘隐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逐渐成长为一名不可小觑的地方军阀。

在刘隐扩张力的时候,盘踞湖南的马殷也开始关注起岭南动态,他先是取下和刘隐大本营封州交界的桂州,又派兵攻取了昭、贺、梧、蒙、龚、富六州。

岭南地区的容州、高州刺史见马殷势大也纷纷归附,这让刘隐的实际控制范围仅剩岭南东道的部分州县,形势岌岌可危。

虽然刘隐在军事能力上存在严重不足,但在控制岭南期间,他十分注重吸纳中原士大夫官员。

当时中国正处于晚唐乱世,各地军阀成为了帝国的实际控制者,这些军阀大多出身行伍,对士大夫阶级很不友好。

朱温等人更是曾经屠杀过文人官员,这让中原士大夫人人自危。

刘隐则给予这些士大夫优厚的待遇,并让他们到地区主政,改变了晚唐时期武人主政的局面,这让岭南成为了这些士大夫阶级的避难首选。

在他们的帮助下,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了显著进步,刘隐也有了继续和马殷相持的资本,在《旧五代史·南汉世家》中有如下记载:

“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唐世名臣请死南方者往往有子孙,或当时仕宦遭乱不得还者,皆客岭表。王定保、倪曙、刘浚、李衡、周杰、杨洞潜、赵光裔之徒,隐皆招礼之。”

马殷在取得大胜之后,北方吴越等政权的兴起给他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了稳固北方边境,马殷也暂缓了南下的计划,这给了刘隐喘息之机。

晚唐文官形象

但在多次战斗失利后,刘隐的身体状态也每况愈下,很快就病入膏肓。

为了保住自己的奋斗成果,刘隐将权力交到了自己的弟弟刘岩手中,而后续的发展也印证了刘隐此举的正确性。

二、南汉的建立

刘岩在很早的时候便跟随刘隐南征北战,和自己的哥哥相比,刘岩的军事能力明显更强。

在继承统治地位后不久,刘岩就在韶州之战中击败马殷,为刘隐报了一箭之仇,并稳定了领岭南地区的北部局势。

随后刘岩又率兵南下,夺回了此前投靠马殷的容州和高州,在广州城南方构建起了坚实的屏障,这让岭南地区的局势再度恢复平静。

在刘隐在世的时候,为了获得政治资源,他每年都要向后梁朝廷纳贡,但在刘岩上位之后,他却有了更大的野心。

刘岩多次向后梁政府索要“南越王”的称号,但始终未能如愿,后梁甚至还派出新的安南节度使深入岭南,这让刘岩感到怒不可遏。

当时后梁正面临着李存勖的猛烈进攻,无暇顾南方割据政权,于是刘岩向后梁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

他表示如果不赐予他南越王的称号,自己就要登基称帝!

后梁自然不会受到他的威胁,很快便拒绝了他的请求,这给了刘岩称帝的借口。

刘岩也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以在南方一众割据政权中称雄,因此在称帝之前他还通过外交手段改善了和马殷以及吴越等政权的关系。

他对于此前的对手马殷尤其上心,甚至迎娶了马殷的女儿为妻,宣告两国的正式和解,这为其称帝扫清了障碍。

刘龑画像

在中原战事不断,各大政权无力南顾的当口,刘岩自立为帝建立南汉,并改名为刘龑。

他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部分南汉士大夫阶级的不满,这些人多是唐代士族后裔,自然不愿为伪政权做事。

担心武官乱政的刘龑知道,自己还要依靠这些文人,便不断给予他们赏赐,还托人将他们的亲属从中原接到岭南,这才稳住了朝堂局势。

在这些士大夫官员的帮助下,南汉政权重新制定了历法,并推行了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这让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台阶。

当时我国东南地区形势安定,这让南汉政权积累了丰富的资产,刘龑的心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晚年的刘龑不再热心于政事,而是沉迷于享乐之中。

他在广州及周边地区建立了大量的行宫,并将许多年轻女子纳入后宫,各地的奇珍异宝也悉数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为了满足他的私欲,南汉的税赋比例一再上调,重压之下终于出现了反抗的声音。

三、南汉乱局

在刘龑在世的时候,岭南各地虽然已经积累了民怨,但碍于其威名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刘龑去世后,其三子刘宏度继位,这位新皇帝年少时便整日和市井之徒厮混在一起,并不是一位明君之才,因此积怨已久的南汉百姓开始生事。

其中祯州博罗县人张遇贤发动的农民起义声势最为浩大,他号称自己是上天派下的罗汉,这让他收获了百姓的支持,义军数量很快就达到了数万人。

起义首领张遇贤

但和古代众多农民起义一样,张遇贤发动的起义也缺乏明确的政治纲领,他只是通过建立新的政权来招揽信徒,这种理念并不具有发展性。

所以张遇贤的起义队伍在取得几场胜利后,便迅速被南汉军队包围,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境地。

靠迷信起家的张遇贤只能再次装神弄鬼地祷告,这次的结果是“上天”要他进占南唐的虔州地界。

随后义军在其带领下越过大庾岭进入南唐,但此时的义军经过长途跋涉十分疲惫,远离家乡作战的他们,对于当地地理条件也不甚清楚,最终很快就被南唐军队包围起来,并被消灭。

张遇贤的叛乱虽然没对南汉政局产生动摇,但在此战中刘龑的两个儿子刘宏昌和刘宏杲在战斗中表现突出,这让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威望。

好在刘宏度并不太疑心自己的弟弟,南汉政局暂时度过了危险期。

但此时皇四子刘宏熙却有了不臣之心,他串通陈道庠等人在宴会上刺杀了哥哥刘宏度,并自立为帝。

在群臣不知所措的时候,刘宏昌率先向兄长称臣,众人这才纷纷向刘宏熙行礼,南汉政权自此进入了全新阶段。

刘晟画像

登基后刘宏熙更名为刘晟,在典礼结束后刘宏杲便劝他处死陈道庠,因为其毕竟亲手杀害了皇帝。

这种背叛盟友,过河拆桥的行为,也是在政治斗争中非常常用的手段。

但刘宏熙不但没有处死陈道庠,还给予了其丰厚的赏赐,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拉拢武官集团,防止他们背叛自己。

他真正的目标其实是功名卓著的弟弟刘宏昌和刘宏杲,为了除掉他们,刘晟必须有更多的盟友才行。

在刘宏杲提议诛杀陈道庠的同时,陈道庠也反诬刘宏杲有谋反之意,刘晟自然顺着这个话题大做文章,很快就派士兵冲进刘宏杲府中将其诛杀。

南汉疆域图

之后他又派遣刘宏昌到海曲拜谒宗陵,在路上他埋伏了杀手将这位难得的宗室人才杀死。

除掉两个心腹大患之后,刘晟秉持着一不做二不休的理念,将在世的兄弟尽数诛灭,其统治权得到了空前的巩固。

在刘龑弥留之际,朝中曾有大臣向他推荐立贤能的刘宏昌为储君,但刘龑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可刘晟却对这些进言的官员怀恨在心。

他将那些曾经支持刘宏昌的大臣全部处死或流放,至此再也没人敢于挑战刘晟的权威。

而此时马楚政权也出现了严重的内讧,刘晟率先一步控制住了局势并起兵发难,最终成功夺取了宜、连、梧、严、畜、昭、柳、象、龚等州,还在和南唐的战斗中取胜并占据郴州,南汉疆域在其治下达到极盛。

南汉宫殿遗址

在功成名就之后,刘晟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开始了享乐的生活。

相较于刘龑,刘晟的铺张浪费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甚至在广州建起了斗兽场,并以观看犯人和大象老虎搏斗为乐。

为了满足其花销,岭南地区的税赋比例越来越高,民怨越来越重,为了震慑百姓刘晟发明了诸多酷刑,并推行严刑峻法,这让南汉百姓民不聊生。

四、南汉宦官主政

在我们聊起南汉这个政权的时候,宦官主政一直都是讨论的焦点。

前面我们提到了南汉之所以能够兴起,和重用文官是分不开的,但在刘晟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之后,刘隐为南汉留下了人才被屠戮殆尽,他们的后代自然也不会为南汉所用。

再加上宗室官员也被处理干干净净,南汉朝堂在刘晟在位后期,陷入了无人可用的窘境。

在刘晟去世后,后主刘鋹继位,在宦官陈延寿等人的建议下,他效仿父亲处死了自己的所有弟弟,这让后主一朝官员短缺的问题更加严重。

无奈之下,刘鋹只得启用宦官和女官主政。

古代宦官形象

由于古代士大夫阶级对宦官和女性有着天然的歧视,这让后世史学家大多将南汉的灭亡归咎于后主时期的宦官主政。

但事实上从刘龑在位时期开始,南汉宦官就出现在政坛之上,并为南汉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从南汉政权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历任君主对于权力的控制都是非常看重的。

早期他们任用士大夫出任地方长官的同时,很多武将职位都是交给宦官担任的,因为相较于武官,宦官和皇权的关系更加紧密,不易出现叛乱

比如曾经担任内府局丞(正九品下武官)的宦官吴怀恩,就是南汉最重要的名将。

在刘龑在世时,他曾经多次劝谏刘龑不要贪图享乐,这说明其并不是一个只会一味讨好皇帝的谄媚之人。

在刘晟进攻马楚政权的时候,吴怀恩更是担任领兵主将,是南汉获取胜利的最大功臣。

邵廷琄是南汉的另一位宦官名臣,在北宋建立之后,他就敏锐地意识到宋朝的强大实力和一统天下的决心。

于是其劝诫刘鋹向北宋称臣,《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了他的建议:

“今闻中国真主已出,将尽有海内,其势非一天下不能已。我未常遗一介之使,驰咫尺之书,珠贝犀象,玳瑁翠羽,积于内府,岁久而不可较,陛下未常以修聘,一旦兵至,何以御之?”

但刘鋹贪图荣华富贵没有答应,虽然邵廷琄对此非常失望,但他之后还是接受了防御宋军进攻的任务。

他在职时每日训练军队,修缮军备,被岭南人视为良将,可惜后来受小人诬陷谋反被杀。

岭南人对此痛心疾首,并在当地建寺庙纪念他的功德,直到宋代依然香火不绝。

宦官名将邵廷琄

由此可见,南汉虽然出现了宦官主政的局面,但其中不乏有才干之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南汉政权并未崩坏,导致南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并不是他们。

五、出逃天子

真正导致南汉灭亡的人自然是后主刘鋹,其在位时延续了刘晟晚年的生活方式,在将权力交给宦官之后他更是连年累月不理朝政,这让他对于政局缺乏必要的认知。

因此在北宋兴起之后,无论是邵廷琄的谏言,还是南唐后主李煜希望他向北宋称臣的建议,都被他当作了耳旁风。

他觉得岭南地处偏远,中原天子肯定没有兴趣兴师动众南伐,而且即使北方军队来攻,不擅长水战的北军,也不一定是南汉军队的对手。

而且刘鋹还为自己预留了一个最终退路,那就是即使丢了广州城,自己还能够乘坐大船带着珠宝逃往南洋,到时候依然可以过荣华富贵的生活,又何必向北宋称臣呢?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北宋吞并南方其他政权后,迅速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水军部队。

这些士兵在名将潘美的带领下势如破竹,南汉重镇接连失守,由于刘鋹的失德,部分将领甚至选择直接投降。

北宋名将潘美

刘鋹见势不妙想要远遁海外,但其身边的亲信太监却提前偷了他的大船,这让刘鋹的富贵美梦彻底落空,无奈之下只得降于北宋。

在刘鋹投降后,他的后人在北宋得到了一定的优待,但无论北宋政府给他们多少银子,这些人总是会很快花光,宋真宗得知此事后增加了拨款数目,并和身边的人说:

“诸伪主子孙率多窘迫,盖僭侈之后不知稼穑艰难所致也。”——载自《宋史》

而这恐怕也是南汉衰落的真正原因,南汉后续的君主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难。

他们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权力斗争和个人享乐之上,还制定了严苛的刑法来控制百姓,这样的政权又怎么可能长久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奇葩王朝,朝廷除了皇帝全是太监女官,南汉为何如此变态
和你一起看宋史(43):冉冉升起的将星 潘美一举灭南汉
南汉皇帝专宠宦官 理由太荒唐!想当大臣必先自宫
历史上的南汉王朝,做状元有个奇葩规定,让学子们叫苦不迭
最后一个定都广州的帝国,4任皇帝都是奇葩,凡入官场必先自阉
南汉:五代十国里最奇葩的政权,满朝大臣皆是宦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