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辽国后晋开衅,彼此指责对方挑事,直到关键人物身亡才真相大白

自从晚唐五代时期辽国兴起后,中国便长期进入了南北分立的状态,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在此后的几百年间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游牧民族也开始学习中原文化,其中一个典型例子便是北方政权开始设置史官,而根据这些史料编纂而成的《辽史》和《金史》也成为了重要的史料文献。

史官形象

和中原政权史官相比,游牧民族史官掌握的信息以及评价历史事件的出发点都不一样,这让很多历史事件在不同政权的笔下,显示出截然相反的模样。

其中后晋和辽国的关系恶化的原因,就因为不同的叙述成为了悬案,如今我们只有比较过双方的记录,才能拨开迷雾窥见历史的真相。

后晋与辽国的关系变化

后晋作为五代时期的第三个王朝,在史学界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其创始人石敬瑭为了击败后唐,不惜向契丹人称子称臣,还将燕云十六州拱手相送。

这导致之后中原王朝无险可守,给之后的朝代留下了巨大的隐患,石敬瑭也成为了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卖国贼之一。

后晋高祖石敬瑭

由于这件事的影响,人们普遍将后晋看做契丹的傀儡政权, 但事实上在石敬瑭去世之后不久,后晋和契丹的关系便迅速恶化。

晋出帝石重贵在大臣景延广等人的影响下决定脱离契丹的掌控,其在给辽国皇帝的上书中仅称孙不称臣,这表明后晋对契丹再无从属关系。

石重贵的这些举动显然激怒了辽太宗耶律德光,也有很多人将这作为辽国进攻后晋的重要原因。

但事实上在石重贵称孙不称臣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辽国和后晋之间的往来依然十分频繁,辽国使者也没有被召回,这说明两国之间的关系还相对正常。

石重贵剧照

这说明引发两国交恶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石重贵对藩属国身份的否认,在《旧五代史》等中原王朝史料中,契丹与后晋的开战是因为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和契丹人相互勾结:

“光远益骄,因此构契丹,述少帝违好之短,且言大饥之后,国用空虚,此时一举可以平定。开运元年正月,契丹南牧,陷我博陵。”

史官们完全忽视了后晋此前对于契丹的种种挑衅,这显然是不全面的,而记录辽国历史的《辽史》中记载的契丹伐晋原因则与此完全不同:

“上京留守耶律迪辇得晋谍,知有二心。……(太宗)如南京,议伐晋。”

辽太宗耶律德光画像

在辽国的说法里后晋才是要为两国开衅负全部责任的一方,而耶律迪辇得到的消息,自然便是从杨光远处获取的。

这说明事实上真正引发后晋与辽国开战的核心人物。就是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后晋也确实在杨光远之子杨承祚出逃后,加大了北方的布防力度。

杨光远的重要性

在五代十国时期,各地节度使中不乏墙头草似的人物,他们在不同势力之间的反复横跳更是家常便饭。

那为何杨光远的叛逃会令后晋和契丹如此重视呢?这一切都和杨光远所在的位置息息相关。

契丹骑兵

在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之后,后晋事实上已经失去了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他们现在所能依仗的只有黄河天险,尤其在东边战场,一旦敌人渡过了黄河及其下游水系,那么汴州这一帝国核心地带就会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攻击范围之内,这对后晋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杨光远所在的青州虽然距离大梁城较远,但其旁边的郓州地理位置却十分特殊,郓州控扼清河水、汶水,这两条河流是汴州的重要屏障。

一旦契丹人占据了这里,那么他们的部队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能兵临汴州,因此杨光远的叛逃才如此牵动人心。

李存勖游戏形象

更重要的是,在此前不久发生的后唐消灭后梁之战中,后梁主帅段凝将全部主力投入到东部战场,结果导致背后的郓州等地空虚,李存勖在泽潞一带与梁军僵持的同时,派李嗣源突袭郓州,最终成功拿下梁都。

这一成功案例让郓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后晋明白耶律德光一定也对这里虎视眈眈,在有了杨光远的加入之后,郓州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防御压力。

于是从杨承祚出逃之后,石重贵先后派遣郭谨,蔡行遇等人领兵支援郓州,还在当地加强了防御工事建设。

这都说明石重贵知道杨光远的叛逃,对觊觎中原的耶律德光来说是多么难得的机会。

辽晋之战

虽然《辽史》上说辽太宗的南征是因为后晋对于辽国的二心,但事实上辽国从建立以来就一直将夺取中原视作重要目标,但辽国始终没能在和中原政权的力量对比中占据绝对上风,因此辽国才始终没有出手。

浩荡的黄河

这次杨光远的叛逃不但让辽国在后晋国内拥有了一支友军,还让他们更有希望夺下郓州。

而且杨光远还带来了后晋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堪忧,民心不稳的情况,这让野心勃勃的辽太宗做出了南征后晋的决定。

当时辽军将参战的部队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西线部队率先发难,于会同七年正月进犯后晋黎阳。

在一个月之后东线部队对博州展开了攻击,博州刺史周儒自知难以抵挡便举城投降,这让契丹兵马畅通无阻地来到了黄河边。

此时杨光远也已经派人在这里等候多时了,部分契丹士兵在他的帮助下成功渡河,在黄河岸边完成了集结,正对郓州虎视眈眈。

蔡行遇曾经组织过一次拦截作战,但因其兵力不足最终被契丹人所败。

为了保护郓州的安全,石重贵派遣大将李守贞带领一万余精兵驰援,并在河口截杀了大量立足未稳的契丹士兵,这让东线战场的局势得到了稳定。

杨光远见辽军渡河受阻,也只好退回青州自保。

后晋将领李守贞

在东线战场进展不利的情况下,耶律德光选择在西线战场集结兵力,在澶州城下与晋军展开了决战。

最终准备充分的晋军守住了城池,耶律德光只能选择退兵,后晋艰难地赢下了两国间的第一次大战。

辽晋首战的影响

在首次辽晋之战爆发后,两国之间的关系正式破裂,这对于后晋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为了抵御辽国随时可能出现的进攻,后晋不得不将大量兵力囤积在边境之上,这对于一个刚刚建立不久的政权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与此同时,后晋在南方还面临着南唐等政权的威胁,这些政权中有些和契丹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很有可能对后晋发起联合进攻,这让后晋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后晋疆域图

这场战争的发生也动摇了后晋的本来国策,在石敬瑭在位的时候,重臣桑维翰曾经提出了后晋发展的方针,即:

“训抚士卒,养育黔黎,积谷聚人,劝农习战,以俟国有九年之积,兵有十倍之强,主无内忧,民有余力,便可以观彼之变,待彼之衰,用己之长,攻彼之短,举无不克,动必成功。”

在这一策略的指导下后晋前期政局稳定,百姓的生产也得到了恢复,但由于晋出帝是以侄子的身份继承的皇位,其在道统上存在显著劣势,因此他必须做出政绩稳定自己的皇位。

于是他在政治上重用思想激进的景延广,疏远前朝重臣桑维翰,这让后晋的政治根基产生了动摇。

石重贵宠臣景延广

为了加强后晋的军事力量,石重贵在景延广等人的建议下连续提高税赋比例,在战时还向百姓征收苛捐杂税,这令后晋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导致民心尽失,为之后大败于辽军埋下了伏笔。

而辽国在战后则正视了后晋的实力,这让他们在之后两次南征作战时制定了更为详尽的规划,同时也加强了和后晋将领之间的联络,最终杜重威的叛变也成了契丹取胜的关键。

而在这场战斗中最受伤的莫过于杨光远了,他本以为辽军能够轻松战胜后晋,不曾想辽国方面准备不够充分,最终只能黯然收场。

而在辽国退兵之后,石重贵立即派大军对杨光远进行了围剿,杨光远最终不敌兵败,在死前更是发出了“皇帝皇帝,误光远邪!”的长叹。

从杨光远的遗言中,我们可以明确,在杨光远做出背叛决定之前,耶律德光已经和他取得了一定的联系,这才坚定了他叛出后晋的信念。

由此可见,辽国早就有入主中原的想法,他们史书中记载的理由不过是一种托词罢了。

辽军攻陷后晋都城

虽然在首次辽晋之战中,晋军取得了大胜,但这也让晋军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而且此战让景延广等人的地位更加稳固。

这对于后晋朝堂秩序的维持也有负面影响,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后晋才是这场战争中真正的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争议 | 这个千古一帝是如何遗臭万年的?
故国晚秋~两宋繁华往事(4-6)
中国最高的料敌塔
一去再难返的“燕云十六州”,宋王朝背负最为沉重的历史包袱
燕云十六州地理位置究竟有多重要,为何两宋竭尽全力都未能收复?
东北强悍游牧民族为什么不灭亡高丽纳入版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