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王夺嫡|允禩:野心暴露前后待遇反转,众人称贤成争储最大短板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上旬,远在北京城,未随康熙一起出巡塞外的八阿哥允禩还不知道,自己被他的好哥哥,大阿哥允禔,坑了!

康熙一废太子后,皇长子允禔担心自己与相士张明德一起谋刺太子的计划暴露,便主动向康熙提出,张明德曾言允禩有大贵之相,可做皇太子,试图把张明德定义为普通的相士,把自己摘出去。

此举不但没能掩盖允禔的真实意图,还把老八允禩争储的野心给暴露了出来

本来康熙对允禩是很看重的,并没有因他生母出身低微而轻视他,反而在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大封皇子时,就封17岁的允禩为贝勒,是受封皇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在康熙刚废黜太子时,又任命允禩为内务府总管,让他处理与废黜太子相关的事务。可见,康熙对允禩是非常信任的。

可当康熙知道了张明德事件后,康熙对允禩的态度急转直下。尤其是随着张明德事件的逐渐清晰,康熙得知允禩虽未参与谋刺太子,但却知情不报,在思想上已经犯了罪。气得康熙大骂允禩是“乱臣贼子”“柔奸性成”将允禩锁拿、革爵,降为闲散宗室。

如果换作是普通皇子,争储还没开始,就被发落,基本上是玩完了,但允禩争储,背后的能量可没这么简单。

康熙四十七年入冬后,康熙生了一场大病,而且病得不轻,这段时间发生的事让康熙重新审视立储的问题。从情感上讲,康熙已经原谅了太子,从理性上看,储位不定,那些争储的儿子们就一直蠢蠢欲动,康熙觉得,有必要为复立太子做准备了。

不过,太子刚废不久,复立总要找到合适的理由,总不能直接说朕后悔了,或是朕误会了太子之类的。那么,办法只有一个,让百官强烈要求复立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下旨,令满汉大臣开会商议,推举除大阿哥之外的一名皇子为皇太子。

“令伊等与满汉大臣等会同详议,于诸阿哥中举奏一人。大阿哥所行甚谬、虐戾不堪,此外于诸阿哥中,众议谁属,朕即从之。若议时互相瞻顾,别有探听,俱属不可。”

为了确保推举人是废太子允礽,康熙还特意做了一些安排,比如要求对嫡长子即位抱有执念的汉大臣多参加讨论,另外不许怨恨太子的大学士马齐在其中干预等。

“继又谕曰:议此事,勿令马齐预之。”

这种事情,群臣肯定是要推辞一番的,马上表示说,这不是我们人臣能选的,还是皇上您做主吧。

“满汉大臣曰:此事关系甚大,非人臣所当言,我等如何可以。”

康熙不同意,坚持要群臣推举。结果,呈报给康熙推举结果的纸条上,赫然写着三个字“八阿哥”。

康熙很不满意,又跟群臣说:八阿哥年轻不更事,生母出身低微,本人又刚刚获罪,你们给朕好好想清楚再推荐!

群臣一看,皇帝不高兴了,赶紧再次推辞,说:我们对皇子实在不是很了解,知子莫若父,还是皇上您说了算吧!

“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尔等其再思之。”

“诸大臣奏曰:此事甚大本非臣等所能定。诸皇子天姿、俱聪明过人,臣等在外廷不能悉知。臣等所仰赖者惟我皇上。皇上如何指授,臣等无不一意遵行。”

康熙不听,命群臣重新写,这次改了规则,不要一起商议了,各自写各自的,属上名字报上来。

按理说,皇帝已经暗示得这么明显了,在官场混了一辈子的老油条们,应该能明白康熙的意思,然而这些人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投票结果仍然是八阿哥允禩,而且是全票通过!

那么,允禩真的贤德到众望所归的地步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里不得不提,在允禩的支持者中,有三个非常厉害的八旗贵族。一个是以阿灵阿为首的钮祜禄氏,一个是以鄂伦岱为首的佟佳氏,最后一个是以揆叙为首的叶赫那拉氏。

其中,钮祜禄氏是康熙第二任皇后的母族,佟佳氏是康熙第三任皇后的母族,揆叙是大学士明珠的儿子,是康熙一手扶植起来的新贵。

据雍正即位后回忆,当年是揆叙与廷臣暗通消息,每人手心上写一个“八”,开会时互相暗示,串通消息。

就连已经退休,没来参会的康熙母舅佟国维,听说康熙要复立允礽为太子,都公开上奏表示反对,被允禩的支持者们称赞为“如此方谓之国舅大臣,不惧死亡,敢行陈奏”把康熙气得跳脚。

这些人都是康熙的近亲、重臣,是康熙朝最核心的政治班底。

有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带头,其他模棱两可的人也就选择跟风了,毕竟这种事情上,不好表现得太特殊,容易被报复啊!

那么,这些亲贵为何如此一致的都支持允禩呢?

尤其是钮祜禄家族的阿灵阿,他与康熙好几位阿哥都有亲戚关系。首先,他是十阿哥的舅舅,他的妻子是德妃的亲妹妹,他就是四阿哥的姨夫,他的女儿还嫁给了十七阿哥,可他谁都没支持,偏偏支持一个跟他毫无关系的八阿哥允禩。

尽管允禩为人谦和有礼,人品才华都属上层,但这些都不是他被贵族集团们选择的主要原因。

他们看重允禩最主要还是因为,允禩生母出身低微,只是内务府管领下人的女儿,那么也就意味着,允禩没有可依靠的母族。这些贵族集团支持允禩,就是因为允禩不会像太子允礽一样,与自己的母族捆绑得那么紧,将来继位,还会继续依靠这些贵族集团,而不会像允礽一样,把他们排除在权利中心之外。

说到底,他们还是以家族利益为先,所以他们才会不顾康熙的明示暗示,一致推举允禩为皇太子,毕竟康熙已经老了,但家族的利益还得长远打算。

事到如今,康熙当然不愿意被群臣裹挟,只能自己打自己脸,否定这一推举结果,打出亲情牌,乾纲独断,复立允礽为太子

对于揆叙等人合起伙来串通推荐允禩一事,康熙也不好追究,一方面是因为法不责众,另一方面,这些人都是自己的近臣,如果都得罪光了,不仅复立太子会不顺利,自己统治的根基都会受影响。

同时,考虑到允禩如此的“众望所归”,也不好对允禩过于严惩。于是,康熙一边强调他有罪,母家低贱,不宜立为太子,一边免除了他邀请张明德看相,结党争储的罪过,并恢复了允禩贝勒的爵位。

太子复立后,允禩和他的支持者不甘心放弃,仍在想方设法扳倒太子,而太子在勉强支撑了几年后,再次被废。

允禩以为,这次太子之位非他莫属了。对于康熙来讲,允禩的能力品德是够格的,又有众多朝臣拥戴,立允禩为太子,既解决了立储难题,又是众望所归。

有何不可呢?

事实上,恰恰是允禩的“众望所归”,才是康熙最忌讳的因素。

我在九王夺嫡——允礽那篇文章里讲过,清王朝早期,八旗旧贵族势力是很强的,尤其是那些有军功的老牌八旗贵族,他们甚至可以参与皇位继承人的推举,从皇太极、顺治、康熙的皇位继承上,都有他们的参与。

不过,也正是从皇太极开始,到顺治、康熙,他们都在努力摆脱贵族政治的局面,通过各种改革措施将君权不断加强。

如果立允禩为太子,可以想象,将来允禩即位,政治利益会再次被这些八旗贵族瓜分,那么,历经几代帝王努力君主专制的局面不就荡然无存了吗?

而且,允禩这个人性格温和,主打的就是情商高,收拢人心,狠厉强势上不突出,又没有母族依靠,康熙很难冀希望于这样一个人,将来能强势对抗那些八旗贵族。

当然,这些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很快,康熙和允禩之间闹得很僵,而这时,有一个人还在里面裹乱。

这个人,就是允禩的生母卫氏。

女人是不懂政治的,她的决策全靠感情。

因为康熙总是拿允禩生母低微说事,让卫氏感到非常自责难堪,她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儿子,于是,在丈夫和儿子之间,她选择了儿子。

早在康熙五十年时,卫氏就得了重病,一直不见好,康熙二废太子后,眼看着丈夫和儿子间的关系越来越差,卫氏心里苦,她无法帮儿子调节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便想着至少不要成为儿子的拖累。

于是,她拒绝看病吃药,不久,卫氏便解脱了,但此举并没有改变康熙对允禩的看法,反而帮了倒忙。

在康熙看来,卫氏是在拿生命相要挟,所以,后来康熙骂允禩出身时,用词更狠了,直接称允禩是“辛者库低贱的女人所生”,明显是带着卫氏一起骂的。

之后,允禩的爵位一直都没有变过,后来康熙五十三年,还发生了毙鹰事件,也不知怎么搞的,允禩送给康熙两只海东青做礼物,可送到御前时,已经打蔫了。本就身体不好的康熙,觉得是对自己的诅咒,登时气得心脏直哆嗦,直言与允禩父子恩义已绝。

此事基本可以看作是康熙与允禩关系彻底决裂,明确表示将允禩踢出局的节点。

不过,站在康熙的角度看,其实那次推举太子,当一众满汉大臣集体投给允禩的时候,允禩就已经出局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熙巡视塞北归来后,为何迫不及待要废除太子?却又不传位给老八
八皇子允禩能力强,人缘好,又贤明,为何康熙偏不传位给他
群臣公推八阿哥为太子,康熙列举3条理由反对,条条指向内定储君
中国最后一个太子,为什么两次被废?他动了皇帝老爹的“奶酪”
康熙帝当众对舅舅兼“岳父”佟国维大骂,皇帝为何不讲伦理道德?
康熙帝用了什么心思将皇位传给雍正,雍正又是如何明白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