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张廷玉到底有没有资格配享太庙?
userphoto

2023.10.07 辽宁

关注

张廷玉是清代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文官汉臣,这是雍正在位时,就定下的。但张廷玉晚年时,乾隆不止一次在谕旨中强调,张廷玉不配配享太庙。

那么,张廷玉到底有没有资格配享太庙呢?

太庙是供奉历代皇帝神主牌位的地方。配享太庙是指,有功于社稷的王工大臣,经皇帝恩赏,也可被供奉在太庙,受后代皇帝祭祀,是一种无上荣耀。

清代享此殊荣的共有12人,分别是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图尔格、图赖、图海、鄂尔泰、张廷玉、兆惠、傅恒、阿桂、福康安。

除张廷玉外,其余人都是战功卓著的满洲将领。虽然清代对配享太庙没有明确标准,但显然能建立大功业者,多是在军事活动中打拼的武将,文官不管干得再好,也只是在日常政务中打转,很难有功于社稷。

所以用战功来衡量配享太庙的标准是约定俗成的,是可量化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廷玉的确不够格。那么,雍正是怎么考量的呢?

首先,张廷玉确实是雍正所需要的,不可多得的人才。雍正即位时,政治环境很特殊。康熙时长期的储位之争,许多满洲贵族从中干预,使朝中派系林立。一直自诩孤臣的雍正,可以完全信任的只有廖廖数人。

而雍正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治班底,削弱满洲贵族的势力,巩固皇权,就只能多提拔汉臣。这时候,从未参与争储的张廷玉,进入了雍正的视野。

张廷玉懂满语,学问好,又是雍正老师大学士张英的儿子,天然有亲近之感。且在雍正刚即位那几天,诸事繁杂,经常是雍正口述一条指令,张廷玉马上能领会雍正的意思,并迅速拟出书面谕旨,表现出了出色的办事能力,给雍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廉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皆称旨。”

自此之后,张廷玉入职南书房,位列中枢,几乎参与了雍正朝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君臣二人配合默契,甚至让雍正觉得国不可一日无张廷玉。

“联即位十一年来,在廷近内大臣一日不曾相离者,惟卿一人。义固君臣,情同契友。”

其次,张廷玉也并非毫无功劳。他创制完善了两大政治制度,一个是奏折制,另一个是军机处,都对清朝中后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奏折制是清代所独有,区别于以前的题本,流转程序复杂,通常要经十余道票拟手续后,才能呈报皇帝批阅,皇帝只能根据票拟意见裁决政务,比较被动。奏折制相当于建立了官员与皇帝间一对一的沟通通道,越过内阁,与皇帝直接对话,也方便了皇帝直接指导和控制地方行政。

张廷玉在完善奏折制度时,加大了其保密级别,提高了快递速度(廷寄),使皇帝与官员的沟通更快捷、高效、保密性好。

使之成为君主独裁、了解地方行政、监督各级官员等非常好用的工具。

军机处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以皇帝为核心成立的行政决策团队,同时也是承接奏折的地方。军机处的成员都是兼职,由皇帝任意指定任命,目的都是为了辅助皇帝了解政务的方方面面,辅助皇帝做决策。

军机处要求今日事今日毕,绝不积压,提高工作效率与统治效能。

对雍正来说,军机处和奏折制的建立与完善,满足了他加强专制集权,总理天下事务,大刀阔斧地厉行政治改革的需要,绝对是大大的功劳

既然祖制没有明确规定,配享太庙必须得有军功,且张廷玉确实让雍正觉得“汝之功勋在汗马疆场之上”,那么,雍正希望百年之后,到了天上,他的得意爱卿还能继续陪着他,就没什么问题了。

可是,这个问题到了乾隆这儿,就变得一波三折,还出现了很多让张廷玉很无语的巧合。

张廷玉虽是乾隆的师傅,但与乾隆的感情肯定没有与雍正的深。时移世易,乾隆很难理解雍正的“国不可一日无张廷玉”的想法。

对于雍正给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殊荣,作为孝子的乾隆不好说什么,但他内心里是觉得张廷玉不配。

故乾隆十三年,张廷玉提出退休申请时,乾隆表达了他的观点:

“奉皇考遗命, 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意思是,你要想配享太庙,就不能退休。接着还把张廷玉的去留上升到君臣恩义,官员道德标杆的层面上。一句话,想配享太庙,就得给朕干到死。

张廷玉很是惶恐,自是不敢再提退休的事了。但张廷玉确实是老了,乾隆十四年,张廷玉虚岁已经78了,这年秋冬时分,根据太医院的医案记载,张廷玉“常患脾泄,久不得愈”、“心脾虚弱,胃经微受客寒,以致腹协作胀,夜间少寐,时或头晕心跳”。

就连乾隆自己也觉得,张廷玉是肉眼可见的老了,所以,大发慈悲之心,同意张廷玉退休还乡了。

本来这一切都挺圆满的,但张廷玉确实是老糊涂了。想着乾隆之前的话,想配享太庙就不能退休,那现在同意退休了,配享太庙的事还作不作数呢?

结果,张廷玉竟然跑去问乾隆,还想请乾隆给一个保证。如果换做是年轻时谨慎的张廷玉,是绝对不会干出这种事来的。

果不其然,乾隆表面上没有发作,温言细语地安慰说,“这是我爹的遗命,我怎么会违背呢”,但乾隆心里是很不爽的。

送走张廷玉之后,乾隆随即作诗一首,赐给张廷玉。诗是这样写的:

造膝陈情乞一辞,动予矜恻动予悲,先皇遗诏惟钦此,去国余思或过之。

可例青田原侑庙,漫愁郑国竟摧碑,吾非尧舜谁皋契?汗简评论且听伊。

大意是:你跪在我面前,请我给你一个保证,我不忍心拒绝,先帝遗诏,我自会遵守。古有刘伯温配享太庙同时又退休的先例,我就同意你退休了,但不要忘了,唐代名臣魏征的例子,生前很荣耀,死后被唐太宗翻旧账,砸墓碑。我算不上尧舜之君,但我也不知道谁可称得上是皋契那样的贤臣?将来历史怎么评价我们君臣,就随便吧!

显然,最后两句,乾隆带有很大情绪。认为你张廷玉不是皋契那样的贤臣,还想配享太庙,你到底有没有资格,留给后世评价吧。

而张廷玉接下来的表现让乾隆更加恼怒。按理说,皇帝又发恩旨又赐诗,张廷玉应该亲自来谢恩,但第二天是张廷玉的儿子张若澄来的。这让乾隆觉得,好你个张廷玉,得到保证后,就不拿朕当回事了,连谢恩都懒得来了,便命拟旨,让张廷玉明白回奏。

然而,谕旨尚未发出,张廷玉竟然次日黎明就来请罪了,难免让乾隆觉得这是有人给张廷玉通风报信,这不是朋党是什么。乾隆对朋党是非常敏感的,积攒了多时的情绪,终于爆发。

“张廷玉之罪,不只是不亲自来谢恩,更多的是在于面请配享,这是信不过朕”,而“张廷玉的功劳不过是勤慎自将,传写谕旨,实不当配享”。

事实真是如此吗?非也,其实都是巧合。

张廷玉再老糊涂,看了这诗,也该清醒了。据其子张若澄回忆,张廷玉“恭捧御书,惶汗无极”。于是连夜写谢恩折,这个谢恩折可不好写,既要谢恩,又要稍加请罪,安抚乾隆的情绪,最好不要因此丢了配享太庙的事,故“数易其稿,辗转至于鸡鸣”

毕竟年纪大了,这一整天消耗也大,情绪起伏不定,入朝前张廷玉觉得“头目眩晕,艰于步履”,但“又恐奏折迟误”,这才让儿子张若澄代奏,等“眩晕稍定,而日已过午”,并不是张廷玉故意不来谢恩。

后来,张廷玉在家思来想去,“终觉不安”,一整天都没过好,这才决定“次日黎明,即诣宫门谢恩引咎”,并没有人通风报信。

不过,乾隆并不想听张廷玉解释,最后的结果是,削去张廷玉的伯爵之位。此时,乾隆还不想把事情闹大,后来对张廷玉也作出了谅解,配享太庙仍旧保留。

但不巧的事又发生了。

乾隆十五年三月,张廷玉终于向皇帝辞行了,可没想到,三天后,皇长子永璜病逝,张廷玉做过永璜的老师,这下又走不了了。一把年纪参与哭祭陪礼,又折腾了一个月,总算结束了,再次提出辞行时,乾隆又不乐意了,指责张廷玉急于南归,漠然无情

当时,正议蒙古亲王策凌配享位次,乾隆再次提出配享诸臣都是立过汗马功劳的,你张廷玉根本就不配。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张廷玉还能说什么,只好说,请皇上罢臣的配享吧。

臣老耄神昏,不自度量,于太庙配享大典,妄行陈奏。敢恳明示廷臣,罢臣配享,并治臣罪。

于是数日后,乾隆正式罢张廷玉配享太庙。可张廷玉的厄运还没有结束。

几个月后,张廷玉的儿女亲家朱荃,犯了贪污罪,乾隆马上想到,朱荃是张廷玉举荐的,很可能存在包庇的行为。

于是,乾隆再次找茬,要张廷玉明白回奏,同时借此机会,以收缴御赐之物为名,派人到张廷玉的府邸搜查,想看看张廷玉有没有什么不当的言论,心存怨怼的话语。

这一回,张廷玉一生谨慎的习惯,救了他一命,别说心存怨怼的话语了,就连涉及政事的内容都没有,搞得乾隆自己也觉得很没意思。

五年后,张廷玉病逝,乾隆最后还是以先帝遗命不可违为由,许了张廷玉配享太庙, 只是不知道张廷玉的在天之灵,知不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廷玉不被乾隆待见,死后三十年乾隆看到一份奏折,对他刮目相待
张廷玉(清代文臣)
张廷玉被抄家近36万两白银,乾隆为什么不敢动,还让他配享太庙?
张廷玉为何能能配享太庙
清朝最牛的汉臣,康熙提拔他,雍正重用他,乾隆却抄他家!
清朝歷史上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