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大封传奉官,怠政,宠幸宦官,这还是你认识的明孝宗朱佑樘吗?

明孝宗朱佑樘在明代16位皇帝中的评价一直很高,说他是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皇帝。明万历内阁首辅朱国桢更是将朱佑樘与汉文帝、宋仁宗相提并论,后人也把朱佑樘执政时期称为“弘治中兴”。

但是人就有优缺点,皇帝也有德政与烂政,和明代大多数皇帝一样,朱佑樘也有不爱上朝的时期,也曾宠幸过宦官,也爱好炼丹修道而大封滥赏。

今天就来说说明孝宗朱佑樘的弊政。

传奉官,指的是不经吏部选拔,不走朝廷正规程序,全凭皇帝喜好而直接任命的官员。

倒不是皇帝有多么慧眼如炬,能识别人才,这些破格封官的人多半都是工匠、僧道、画士、医官等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这些人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满足皇帝的兴趣爱好,皇帝喜欢他们,想把这些人留在自己身边,只有两个办法:要么阉割进宫做太监,要么就封个官。

出于人道主义关怀,皇帝一般会选择第二种办法。

最早这么干的是明宪宗朱见深,封的还不只是几个人,往往一传旨就是百十多人。这些人不是正经公务员,自然不懂朝堂政事,卖弄机巧获取宠幸倒是一把好手。

所以,自从有了传奉官后,大明官场里就有一个奇葩的现象: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识的,武官中竟有从来没拿过弓箭的。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的眼中,这些传奉官就好比是屎壳郎上饭桌——让人恶心、讨厌。

当然往大了说,这些传奉官的存在等于是破坏了朝廷选拔官吏的公正公平制度,这些三教九流的人混在官场,滋生不正之风,百官多次请求裁撤传奉官,但朱见深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皇帝油盐不进,但可以从太子身上下手。朱佑樘做太子时,东宫属官便常与他谈论前朝政事,哪些人品性高直,哪些人口碑低劣,朱佑樘都了解个大概。

朱佑樘也果然不负众望,兹一登基,便大力革除前朝弊政,不仅裁撤了一千多名传奉官,连同权宦外戚,不作为的内阁首辅也统统贬斥罢黜。

不仅如此,朱佑樘在日常的早朝之外,还开设“午朝”,真的是满怀壮志,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

如同普通人对新角色产生的新鲜体验感一样,显然此时朱佑樘的政治热情正浓。但做皇帝也是个苦差事,是个体力活,和所有职业一样,最后都会变成日复一日的重复与琐碎。

等最初的热情消磨尽了,勤政全靠毅力来坚持,实在不是一件易事。所以说只有那些真正喜欢做皇帝的人,才能做成千古明君呀。

《明史》记载,弘治八年,朱佑樘“视朝渐晏”。

实际上,弘治三年,朱佑樘就停罢午朝。而从朝鲜王朝的《李朝实录》中,可以发现朱佑樘在弘治五年的时候,就不那么勤政了,其原因可能还有身体方面的问题。朝鲜作为大明的藩属国,每年必会派使者来朝,从他们的记录里可以发现朱佑樘的身体并不强健。

弘治四年的时候,朝鲜使者对朱佑樘的印象还是“明天子在上而勤于政治”,到了弘治五年的时候,则称“皇帝不豫”,“朝会望见天颜殊瘦”,而朝会上也“纪纲不严”了。

朝鲜皇帝听说朱佑樘身体不好,还以为他得了什么病,但大明的说法是,“皇帝素瘦,非有疾也”。

朱佑樘幼年生长于宫外,可能自身底子就差些,加上繁重的帝王工作,所以坚持几年之后身体就吃不消了,否则也不会在36岁时因感染个风寒,吃错了药,就驾崩了。

皇帝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弱,需要保养,朱佑樘想到的不是增加体育运动,增强体魄,而是想依赖道家的修道之法,祈求长寿。

加上两宫太后也对佛道之事甚为虔诚,受之影响,朱佑樘便沉迷进去了。

修道就要有僧道引导,要修建合适的场所。这些僧道、工匠自然因功获封受赏。于是,朱佑樘又走了他父亲的老路,开始大封传奉官,甚至比成化年间封的人数还要多。

沉迷之后牵扯了朱佑樘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太阳升老高才开始早朝,经筵讲得也少了,奏疏一压就是几个月。虽说各部门日常工作都在循例进行,但皇帝这般不务正业,实在太不像话。

终于在弘治十年,以内阁首辅徐溥为首,集合了大家的意见,上疏劝谏朱佑樘,提了许多意见和要求,什么要远离修道啊,要保持弘治初期的勤政样貌啊,而忽略了朱佑樘本身的兴趣爱好与保养身体的心理诉求。

不过,朱佑樘这个人的优点在于他蛮在乎朝臣们的劝谏的,不会为了自己的喜好忽略其他人的感受。所以在徐溥这次上奏之后,朱佑樘便召内阁大臣举行了一次召对。

不要小看这次召对,因为明朝中后期,早朝基本流于形式,处理政务全靠内阁票拟,皇帝批一批,甚至皇帝如果懒一点,连批都懒得批,直接交给司礼监写写“知道了”完事,所以大臣们经常是好几年都见不到皇帝的面。

这次召对就是朱佑樘即位以来的首次,距离上一次君臣召对已经有26年的时间了,可想而知,群臣该有多么激动,在当时被“举朝诩为盛事”。

而这场“盛事”的具体内容,仅仅是皇帝和内阁成员在一起联合办公,一起处理些奏本,根本没有进行朝政大事的商谈与讨论,委实敷衍了些。

其实,君臣召对在明初几位皇帝时是常有的事,很多朝政大事都是在召对过程中决策的,在讨论过程中对时政本身的理解和处理,无论是对皇帝本人还是大臣都是增益。即使是被认为最“昏庸”的皇帝朱祁镇,也是时常召见阁臣奏对的。

在这方面,“贤明”的朱佑樘算是败给朱祁镇了。

朱佑樘对修道之事的兴趣远不是一次劝谏可以打消的,召对应付一下阁臣后,便继续修炼去了。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皇子读书尚且需要伴读,何况是皇帝修道呢。宫里有个太监叫李广,成化朝宪宗朱见深沉迷修道的时候,他也跟着学过一段时间,不过当时品阶太低,凑不到宪宗跟前讨好,后来朱佑樘即位后裁撤传奉官,取消僧道封号,李广他以为他这个本事就没用了。

人生所有的经历终究都会是财富,朱佑樘“子承父业”,重拾修道,李广的春天来了。

相比专业的僧道传奉官,李广久居内宫,可以时时陪伴朱佑樘一起修道,又会伺候人,很快李广便成了朱佑樘的道友。朱佑樘自从有了李广,是“今日李广,明日也是李广”,李广的恩宠无人能敌,连司礼监都不是对手,俨然成了内府领袖。

那些传奉官也乐于结交李广,便于维持皇帝的宠幸,李广依靠这些传奉官在外朝培植亲信,结纳党羽,收受贿赂,搅弄风云。

虽然李广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很有名气的权宦,但在祸国殃民的本事上还是弱一些,未能跻身明朝四大权宦的行列中。况且以方术获宠风险性较高,一旦丹药术术之事被证实不管用,宠幸就会动摇。

很快李广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弘治十一年,李广主张修建的毓秀亭完工,紧接着朱佑樘的女儿太康公主得了水痘,有看不惯李广的便趁此机会制造舆论,说公主的水痘都是李广建亭子惹出来的,李广为了自证清白,便用道家医术为公主治病,结果医术不精还偏要逞强,把公主给治死了。

没过几天,朱佑樘的祖母周太后所住的清宁宫又发生火灾。两件事放在一起,大家都认为李广建的毓秀亭犯太岁实锤了。

周太后对李广早就很不满了,因为弘治朝两大外戚家族——周太后家和张皇后家,李广是站队张皇后家的,说话办事没少得罪周太后。清宁宫一场大火让周太后的情绪彻底爆发了,当晚与朱佑樘进行了一次长谈。

李广得知清宁宫起火当时就慌了,方术之事在无事时怎么吹嘘都可以,没想到虚无之事被虚无之实给瓦解了,现在接连的天灾人祸都在打李广的脸,李广自知自己有多少水分,朱佑樘又是至孝之人,难保不会平息太后盛怒处置自己,李广越想越害怕,竟然在火灾当夜畏罪自杀了。

不过,显然李广低估了朱佑樘对于他的情感,朱佑樘不仅为李广建祠祭葬,而且李广之死也并没有让朱佑樘对李广的方术产生质疑。

反而朱佑樘认为李广家里一定有奇方秘术,特意命人去李广家搜寻。

结果奇方秘术没找到,倒搜出一本账册,上面记录着:某送黄米几百石,某送白米几千石,通计数百万石。

朱佑樘很是不解,天真的问:“李广吃得下这么多米吗?”

下面是人估计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回答说:“黄米即金,白米即银。”

朱佑樘经此一事终于重新审视了修道这件事,痛定思痛,决定不再沉迷修道,把心思又转回到治国理政上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好皇帝朱佑樘迷途知返,弘治后期,又恢复了“无日不视朝”,不再倚重宦官,反而与内阁、六部大臣更亲近融洽,文人士大夫们对这样的皇帝也甚为满意,史书评价上也就不吝啬一句“弘治中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只活了36岁,却影响500年
以为是个青铜,实际是个王者,太监弄权的背后,并不是明孝宗昏庸
明孝宗身为帝皇,为何不纳妃嫔,只守着一个皇后?
偶遭宠幸有身孕:县丞疏请复皇妣不共戴天之仇,明孝宗如何处置?
明朝中期:英代宪孝
明孝宗朱祐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