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雍正是杀害自己儿子弘时吗?
userphoto

2023.10.09 辽宁

关注

众所周知,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共同缔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按常理来说,弘时(雍正第四子、乾隆异母哥哥)才应是雍正择嗣时的首要人选,但他却落得个凄惨下场。后世更有传言,弘时是被父亲雍正赐令自尽,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雍正真的那么不喜欢弘时吗?

弘时的三位兄长弘晖、弘昐、弘昀都早早离世,其中弘昐(雍正第二子)过世时年仅三岁,未没有算入兄弟间的排序,这也是为什么弘时虽是雍正第四子,却被称作三阿哥的原因。

在三位兄长离世后,弘时名正言顺成为了最年长的皇子,身份地位自然尊贵。雍正即位初期对他的态度也并没有那么不堪,可以说是怀有父子之情的,这一点从雍正为其择师一事上就可窥知一二。

雍正即位之初,特召已经五十六岁的王懋竑(清朝大儒)做三阿哥的老师。一年后,王懋竑因母亲去世离京返乡,雍正却命他“治丧毕即来京,不必俟三年满”,足见雍正对王懋竑的看重和对弘时的良苦用心。

京城绝对不乏饱学之士,朝臣中鸿儒硕学也大有人在,雍正却煞费苦心地从数千里之外找来年近花甲的宿儒,为三阿哥量体裁衣地寻找老师,说明雍正对三阿哥还是抱有希望的。

弘时: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雍正和弘时的父子关系究竟因何破裂,又是怎样恶化到令后世学者提出“雍正杀子说”的程度呢?探究这一问题,要从乾隆初登帝位时颁布的一道谕旨入手。

乾隆围猎△

“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

乾隆的上述话语中,指出弘时是因“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受到雍正严惩。然而弘时死时已二十四岁,早已成年,所谓的“放纵”、“不谨”,绝不是“年少无知”导致的,只可能是他的一贯作风。他好恶分明却固执已见,直爽坦率且不善掩饰,因而在雍正眼中,弘时绝不是一个唯父命是从的孝子。

弘时画像△

弘时生于康熙四十三年,在他的人生前二十年,经历了一系列大事,先是爷爷康熙两废太子,诸位皇伯皇叔拉帮结派,为取得储位而明争暗斗,而后康熙猝死,父亲(雍正)登上皇位,以雷霆手段清除政敌。

作为一个日趋成熟而又性格鲜明的青年,弘时耳闻目睹这一切,自然会有自己的看法和倾向,对雍正的所作所为很可能不以为然,加上他心直口快、不善掩饰,对自己的想法应是有所表露,日积月累,父子间难免产生隔阂。

真正令这对父子关系更加恶化的,应该是雍正秘密建储一事。雍正在乾清宫暖阁召见王公大臣时宣布,“今联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

雍正当时有四子,十九岁的弘时、十三岁的弘历与弘昼、三岁的福惠。弘历、弘昼或许还可以勉强称幼,但弘时已是名副其实的青年。这恰恰也反映出,雍正在最初考虑储君人选时,已将弘时排除在外。

景陵雪景△

而储位真正的人选,在数月后也被雍正自已泄露了出来。在康熙周年忌辰时,“以孝治天下”的雍正却没有亲自前往景陵,而是派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代为致祭。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安排。要知道,在康熙临终前,也曾连续三次派胤禛(即雍正)代表自己主持祭祀。

一年后,又到了康熙忌辰之时,雍正第二次派遣弘历祭景陵。雍正此举无疑是在昭告天下,他已立弘历为皇太子。如果说对于弘历的第一次景陵致祭,弘时只是感到懊恼沮丧,那么第二次时,弘时已经可以确认储位与自己无缘,他的希冀已完全破灭。

这时,对兄弟的嫉妒与对父皇的怨恨,使他彻底倒向了雍正的对立面,站在了雍正的反对派允禩一方。雍正对此当然不能容忍,最终于采取了果断措施。从庄亲王允禄等人后来关于恢复弘时宗籍的奏折中,也可以证实雍正因何、又是如何处置弘时的。

乾隆画像△

“臣等查三阿哥从前原因阿其那获罪株连,与本身获罪撤去黄带者不同,今已故多年,蒙皇上笃念兄弟之谊,欲仍收入谱牒,于情理允宜。应钦遵谕旨,将三阿哥仍载入玉牒。俟命下之日,交与宗人府办理可也。谨奏请旨。依议。”

“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

那么,明明是“撤黄带”、“交与允祹约束养赡”的旨意,怎么就演变成雍正杀子说了呢?

雍正怎样背上了“杀子”的锅

最先提出雍正杀子说的,是曾任清史馆协修的唐邦治先生,他在1923年出版的《清皇室四谱》中指出:

“皇三子弘时,……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复宗籍。”

所谓“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较为恰当的理解是,因为年少放纵、处事不谨慎,削去宗籍,并被处死。那么唐邦治先生的这个论断又是从何而来呢?目前记载弘时情况相对最为详尽的史料,只有清朝玉牒。其中有关弘时的记载如下:

“(雍正)第三子弘时,一子。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母齐妃李氏,知府李文辉之女。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嫡妻栋鄂氏,尚书席尔达之女。妾钟氏,钟达之女。妾田氏。”

玉牒提供了弘时去世的准确日期,《清皇室四谱》也是以此为依据。然而,玉牒只是说弘时在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初六日去世,而《清皇室四谱》却加上了个“削宗籍死”

允祹画像△

但前面我们说了,根据允禄等人的奏折,弘时早在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已被削除宗籍,由允祹约束养瞻,在一年零六个月后才去世,由此可见,《清皇室四谱》中的论述有误。

此外,还有很多细节,足以推翻“雍正杀子”一说。

其一,雍正对八爷党的清剿在雍正四年(1726年)已接近尾声,他对死敌允禩的儿子弘旺尚且处以长期监禁,何至于会对自己受牵连的儿子加罪一等,这于情理不合。何况雍正旨意已明言,将弘时交与允祹约束养赡,所以弘时是在忧伤郁闷中病故的可能性更大。

其二,据《大义觉迷录》记载,曾静(反清人士)曾指责雍正谋父、逼母、杀兄、屠弟,却唯独没有提及到杀子。这恰恰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绝无雍正杀子的传言,否则,曾静一定会以此为把柄,大肆渲染,扩大反清影响。

雍正虽然并未杀子,却也因儿子站在皇权的对立面施以严惩,这在帝王家似乎并不少见。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三十六岁时被努尔哈赤下令处死;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在狱中自尽;康熙的长子允禔,被削爵囚禁,最终死于禁所。只能说,投胎生于帝王家,幸也不幸。


参考文献

《清皇室四谱》《大义觉迷录》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雍正帝杀子辨疑
康熙十六子给乾隆的一封奏折,还原了雍正杀子之迷的真相
清朝为何把罪犯流放宁古塔?宁古塔是什么地方
雍正即位当晚,三阿哥胤祉率先向雍正磕头,为何仍被整得很惨?
揭秘雍正皇帝继位之谜 (二十)—— 雍正和儿子
康熙祭日雍正有个特殊安排,弘时看破后,不久竟离奇病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