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颜真卿:大唐文人的骨气和傲骨

我们了解的颜真卿大多是从历史课本上获得的有限信息,他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仅此而已。但是能够青史留名的人,绝不会这么简单,这么单薄。

1

公元709年,颜真卿出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此时的大唐帝国已经走过了91个年头,正是盛唐到来的黎明。颜氏一门人才辈出:他的祖先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五世祖乃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流传于世;曾伯祖是初唐著名的经学家、儒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可谓是家世渊源深厚。

公元734年,25岁的颜真卿登进士及第,两年后通过吏部铨试,被授予校书郎,从此进入官场。746年,迁长安县尉,后任监察御史,巡视河东、陇州。虽说是个八品小官,但权限很广。比如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

在这期间,颜真卿干了两件老百姓拍手称快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他巡查五原时平反了一起冤案,天降大雨,缓解了干旱,当地百姓因此把这场及时雨称为“御史雨”。

第二件事是,他巡查河东时发现朔方县令郑延祚在母亲死后三十年还未将其下葬,就上书唐玄宗李隆基弹劾其不孝,玄宗很快做出回应:郑延祚终身不得录用。

749年,颜真卿升为殿中侍御史,因受宰相杨国忠的排挤,753年被调离京城,出任平原(今山东德州平原县)太守

2

公元755年,大唐帝国在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的“嚯嚯”下已经走向崩溃的边缘。

这一年的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终于撕下了伪装的面具,在范阳(今河北涿州)起兵15万,号称20万,反叛大唐。

繁华大唐,承平已久。上至朝廷官员,下至黎民百姓,已经有好几代人不闻金鼓之声,所以叛军一路南下,所经州县大都望风瓦解。一个月后,叛军就攻占了东都洛阳

唐玄宗一开始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等到河北郡县大部分陷落,官员尽数投降的消息后,他无奈地叹息道:“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不久,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快马来报,平原郡死守不降,太守率军誓死抵抗,效忠勤王。

玄宗闻讯大喜,对左右说:“朕不知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意思是我平时还真不知道颜真卿的为人,没想到他所做之事竟这样出色。

要是唐玄宗知道颜真卿当时的处境,会更感动的。

颜真卿治理的平原郡属于安禄山的地盘,当时是个人都看得出来安禄山有造反的迹象,除了高高在上的唐玄宗。

颜真卿借阴雨不断为由,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表面上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游山玩水,以此麻痹安禄山。安禄山果真相信颜真卿不过是个无用的读书人,不足为虑。

当时平原郡有三千精兵,颜真卿又招募了一万士兵,然后全郡戒严,宣布讨逆。他慷慨陈词,泪流满面,又大力犒赏士兵,全军倍感振奋。不久,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目韦、邺郡太守王焘纷纷领军前来。朝廷也命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五千精锐士兵渡河援助。

于是,17个郡在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很快聚集了20万兵马,截断了叛军的交通联络。大家一致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朝廷也任命他为户部侍郎,共同配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平叛。

3

安史之乱爆发时,颜杲卿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为响应堂弟颜真卿的号召,也立刻起兵勤王。

洛阳失陷后,颜杲卿担心叛军会进攻潼关,威胁长安。于是派人联络颜真卿计划夺取土门县(今陕西富平),从背后袭击叛军。用计除掉了土门叛军守将李钦凑,俘获了高邈何千年,押送京城。行至太原,河东节度使王承业,扣下了颜杲卿的上表,自己写表章献上俘虏,将颜杲卿的功劳据为己有。

第二年,安禄山派史思明攻打产生常山郡,颜杲卿向王承业求救未果,寡不敌众,最终兵败,一家三十余口皆被俘获。

叛军把刀架在颜杲卿次子(长子颜泉明)颜季明的脖子上,逼他投降。颜杲卿不从,叛军当场将其儿子斩首。

颜杲卿痛骂安禄山“只不过是一个营州放羊的羯族奴隶,忘恩负义,无耻之徒”,被绑在天津桥(隋唐洛阳皇城前的桥梁)柱子上肢解而死,时年65岁。随后,幼子颜诞、侄子颜诩及部下袁履谦三十余口都被杀害。

两年后,颜真卿派人去河北寻找亲人的遗骸,颜杲卿一家三十余口,最后只寻得颜季明的一颗头颅。

面对装着侄子头骨棺木的颜真卿,悲愤交加,情难自已,挥毫写下了一篇不足300字的祭文。

这便是流传千古的《祭侄文稿》。

我们知道,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得笔法于张旭,并时常与怀素探讨书法。在吸收“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的长处后,开创了一代书法名体—“颜体”。

“颜体”其实是颜真卿自创的楷书字体,作为一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书和草书也是出类拔萃的。

《祭侄文稿》被历代书家公认为是继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如果说王羲之以“中和之美”筑起中国书法的第一座丰碑,那么颜真卿则是以他的“气格之美”树立起中国书法的又一座高峰。

《祭侄文稿》闪耀千古就在于它坦白真率直抒胸臆在满腔的愤恨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大开大合浑然天成那种悲愤苍凉之意被融入笔法之中力透纸背

《祭侄文稿》与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黄州寒食诗稿》一起,被后人尊为“天下三大行书”。而《兰亭集序》的真迹已经失传,所以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祭侄文稿》真本堪称无价之宝。

2019年1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将《祭侄文稿》借给东京博物馆展出,广大网友纷纷表达不满。

4

颜氏家族满门忠烈,但悲剧还没有结束。

公元763年,历时7年2个月的安史之乱被平定,颜真卿因功升迁为检校刑部尚书兼朔方行营宣慰使。但其刚正不阿、直言不讳的性格,得罪了宰相元载,被贬为抚州刺史

777年,颜真卿奉诏回朝,担任刑部尚书,后又任吏部尚书,不久得罪宰相杨炎,被改为太子少师

781年,奸相卢杞掌权,党同伐异,颜真卿又得罪了他,被改为太子太师。但得罪卢杞,却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当初叛军攻下洛阳时,东都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和县丞蒋清拒不投降,被安禄山杀害。三人首级被送到河北示众,颜真卿担心引起恐慌,动摇军心,就对外宣称是假的。之后,偷偷将头颅接入稻草做的身躯装殓安葬,设灵位哭祭。

得知卢杞要排挤自己出京城,颜真卿就去见他,对他说:“你先父卢中丞(指卢奕)的头颅送到平原郡,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头舔净,您忍心不容忍我吗?”

卢杞表面惶恐地下拜,但内心却恨之入骨。

公元782年,大唐边境又起叛乱。淄青节度使李纳谋反,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奉命前去平叛,却暗中与李纳勾结共同反叛。由于大唐还未恢复元气,朝廷需要派一位大臣去叛军营中宣慰,最好能招降李希烈。

卢杞说服了唐德宗李适,让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颜真卿去完成这个任务。这一年,颜真卿已经73岁高龄了,好友和同僚都劝他不要去,但颜真卿坚持要去,并说:“圣旨能逃避吗?”

5

其实,颜真卿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既然是陛下的圣旨,要我去,我就去。

这李希烈可是个狠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杀人魔王

这家伙每次上阵之前,必定杀人,然后当着血肉模糊的尸体大吃大喝;他派人监督苦力修路,一旦工期不能按时完成,就直接把这些苦力活埋填路。

来到这么个残暴之人的地盘上,能有好下场吗?

自古以来造反的如果师出无名往往都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李希烈上来就想给颜真卿一个下马威。因此颜真卿一开始宣读圣旨,李希烈就让下面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号人哗啦啦涌进帐内,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刀,围着颜真卿叫嚣和谩骂。颜真卿露出不屑的神色,照旧宣读圣旨。李希烈一见场面难看,就自己护住颜真卿,并安排他住进了驿馆。

为了扩大自己的声望,也为了给自己造反找点正义性,李希烈希望能够招降颜真卿,为此使出了“软硬兼施“的各种下三滥手段。

比如派人来劝说颜真卿,并许以“开国宰相“的高位,结果被颜真卿当场怒斥:

“你们听说颜常山没有?那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反叛时,首先起义兵抵抗,后来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骂叛贼。我将近八十岁了,官做到太师,我至死保持我的名节,怎么会屈服于你们的胁迫!”

众人听罢,都灰溜溜地走了。

李希烈又派人把颜真卿抓来,在院子里挖个坑,扬言要活埋他。颜真卿正色道:”生死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戏!“

后来,李希烈称帝,派使者问登帝位的仪式,被颜真卿一句话怼回去:

“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

待形势急转直下,李希烈退守蔡州(今河南汝南),渐渐失去了耐心。

李希烈派部将前往颜真卿所住的龙兴寺,在寺中架起柴火说:“你再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毫不犹豫地就往火堆里跳,结果被旁边人一把拉回。

公元784年8月,叛军已是强弩之末,加上弟弟被杀,李希烈大怒,派宦官去蔡州“赐死“颜真卿。宦官对颜真卿说:”奉诏赐死你!”颜真卿对着诏书跪拜,然后自责地说:”老臣没有完成使命,有罪该死,但敢问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

宦官答曰:”从大梁(今河南开封,李希烈称帝的都城)来!“

颜真卿当即起身,大骂使者:”原来是叛贼,怎敢称诏?”

说完,被叛军缢死,终年76岁。

半年后,穷途末路的李希烈被其亲信陈仙奇毒死,叛乱平定。

淮西节度使陈仙奇(后被部下吴少诚所杀)派军士护送颜真卿的灵柩回京,唐德宗似乎很是悲伤,为他废朝五日,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而当初陷害颜真卿的卢杞,因罪被贬澧州(今湖南常德澧县),早已死去。

参考资料:

《新唐书》卷153《颜真卿传》

《资治通鉴》卷23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史之乱中,颜真卿听闻侄子家30人为国尽忠,悲痛写下祭侄文稿
满门忠烈,惨惨惨!
颜真卿,刀光剑影度一生
颜真卿兄弟与《祭侄文稿》, 大唐王朝兴衰荣辱的缩影
[转载]颜真卿:《祭侄文稿》背后的忠烈千秋事
从一个人,看大唐消亡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