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魏延到底有没有造反的动机?[蜀]

向诸葛亮献出“子午谷奇谋”的魏延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地位不低于关、张、赵、马、黄,战斗经验和统军能力都很杰出。蜀汉建立后,魏延因作战有功,被诸葛亮提拔为征西大将军,成为蜀汉后期首屈一指的封疆大吏。

  • 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延则被描写为脑后长有反骨的恶人。他在诸葛亮死后举兵谋反不成,反被马岱、杨仪、蒋琬等人合力设计斩杀,因此很多人认为魏延是彻彻底底的反贼。这其实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设计的故事情节,真相并非如此简单。

正史上的魏延并不是因谋反而被杀害,而是卷入了蜀汉集团的内部斗争才被害。他的情商太低,处处树敌,所以最后枉死在党争之中,不过魏延是根本没有谋反的动机与野心的。

第一点、魏延曾深受刘备的厚恩与重用,这一点堪比关张赵,所以不具备任何造反的动机。

刘备在世时对魏延十分信任,不仅将重要的汉中郡交给他,而且直接把他从牙门将军提上了镇远将军。作为一位蜀汉的开国大将,魏延在朝廷中已经是元老级别的人物。

《三国志》记载: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而在公元219年汉中之战后,刘备更是对魏延大为赞赏。我们知道,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可以拱卫整个益州。夺下汉中后,许多将军都认为刘备会把汉中交给最信任的张飞镇守,可是刘备却别出心裁地交给了魏延镇守,只是让张飞镇守阆中。由此可见,魏延能力很出色。

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三军尽惊。”等到刘备称帝后,又拜魏延为镇北将军。

短短数年间,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魏延就平步青云,从小小的杂号将军成了蜀汉的大将之一,这说明昭烈皇帝刘备对他非常信任,而且也认可他的才能。蜀汉的开国君主对魏延有厚恩,所以魏延一开始就一心为朝廷征战沙场。

第二点、诸葛亮虽然拒绝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但依然把魏延视为心腹培养,多次以他为北伐前锋,并授予兵权和高级官职。

因此,魏延不可能在诸葛亮死后因为想夺权而举兵谋反。他原本就是蜀军中仅次于诸葛亮的重要人物,说魏延想要夺权实在太过于牵强了。

到了三国后期,在蜀汉诸将之中还可以称得上大将的大概也就只有魏延一人了。黄忠寿终正寝,关羽、张飞都死于非命,而赵云在第一次北伐后就去世了,马超也在刘备伐吴前就去世了。只有魏延一人正值壮年,可勘大用。

在当时魏延无论是能力、资历或者功劳,都排得上蜀汉军中的第二号人物,仅次于丞相诸葛亮。好端端的,你说他谋反能得到什么呢?是为了地位更上一层楼?还是为了推翻成都的蜀汉朝廷?还是为了去投靠魏国?因此,说魏延为了高官厚禄而谋反是不合理的。

(诸葛亮)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诸葛亮去世前,魏延就已经是征西大将军了。这个职位曾经被曹操授予给夏侯渊,而夏侯渊是曹操在关中地区任命的最高司令长官,位置举足轻重。征西将军是“四征”之一的大将军,属于高阶武将职位。

由此可见,诸葛亮本人对于魏延是非常信任的,根本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提到的诸葛亮担心魏延脑后有反骨而不重用他。

笔者认为,诸葛亮认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过于危险而不用完全是出于顾全大局,不是因为猜忌魏延本人,更不是为了借机削魏延的兵权。

第三、魏延虽然与文臣杨仪脾气不和,但不可能愚蠢得举兵谋反,拿身家性命来开大玩笑。

魏延是开国大将不假,但他为人心高气傲,看不起文人杨仪也很正常。杨仪这个人能力一般,为人却很阴险,多次惹恼魏延。所以在诸葛亮死后,魏延的想法很有可能是想第一时间除掉政敌杨仪。

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病死在北伐途中。由于事情太突然,所以三军还来不及准备。根据诸葛亮临终前的吩咐,三军开始徐徐后退。魏延本来是奉命断后的,但这个时候,他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不知道是出于何种原因,他居然毫不客气地把自己当成了丞相诸葛亮的替身,说了一番让人瞠目结舌的话:

“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

好家伙,魏延直截了当地说他可以接替丞相继续北伐,并且不愿意为杨仪断后。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还好,魏延回到成都朝廷最多只是遭受一顿责备或者降职。可是欲令智昏的魏延认为杨仪抢了自己的风头,居然还率军截杀杨仪,并烧绝国内的阁道。同属一军,自相残杀,当时诸葛丞相尸骨未寒。这两人都争着给成都方面写信,指责对方在举兵造反。不过,魏延毕竟是先动手的一方,自然就吃了动手的亏。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魏延是难以驾驭的沙场老将,而杨仪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两害相较取其轻,朝廷当然可以会拿捏得当。

刘禅问诸位大臣的意见,大臣们纷纷认为是魏延造反。很简单杨仪只是一介文臣,没有什么带兵打仗的经验。魏延是能征善战的沙场老将,现在诸葛亮去世了,朝廷里没有人可以治的住他。现在就敢举兵内斗,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大的胆子。

在一众大臣的指责下,魏延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从征西大将军成了一个人人喊打“反贼”。从这里也能看得出魏延的人际关系是差得不能再差了,因为朝廷里居然连一个为他说好话的人都没有。在蜀汉朝廷和杨仪的两面夹击下,势单力薄的魏延很快兵败溃逃。父子两人想逃到汉中,结果双双被马岱所杀,并斩下头颅被献给了杨仪。

这位曾豪情万丈地对刘备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的蜀汉大将。最终没能死在残酷的战场之上,反而是窝囊地死在了自己人的刀刃之下,不得不说像是历史开的玩笑。

魏延的结局正好说明,一个人即便能力再高,也要学会审时度势和团结同僚。如果走错一步,可能一辈子的努力都作废了。诚然,魏延虽然能力是很出色,但情商太差和不善于团结同僚,再加上行为过激,反而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不过那位陷害他的文臣杨仪,最后的下场也没能好到哪里去。朝廷借杨仪的手除掉了拥兵自重的大将魏延,很快就找借口罢免了心胸狭隘的一介文人杨仪。

参考资料:《三国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要除掉魏延并非因他脑后有“反骨”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三国名将魏延是如何作死的
蜀汉开国功臣:十大功臣排行榜!各位怎么看?
脑后有反骨?假的!闲说真实的魏延和被《三国演义》污名化的魏延
刘备称王后,唯一可以接近他的武将,却不是关羽和张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