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难治性痛风的临床诊疗对策(20190313)

痛风是一种典型的代谢性疾病,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损害累及多个系统,最常见的如痛风石形成导致关节畸形及骨质疏松,其次为痛风性肾病损伤肾脏最终导致尿毒症等。另外,痛风也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老年痛风的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最早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常见于贵族及富人阶层,因此痛风也被称作“富贵病”和“帝王病”。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痛风患病率和发病率在我国以及西方国家保持迅速增长趋势,而且一直居高不下。欧洲风湿病联盟(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发布的数据显示,西方成年人症状性痛风的患病率为1%~2%,其中65 岁以上人群达7%。我国台湾地区一项纳入了23 371 362 例观察对象的大样本研究结果显示,痛风患病率高峰年龄段为80~84岁,其中男性患病率约25%,女性约15%。女性绝经后痛风的患病率逐渐升高,7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3%,其原因可能与雌激素减退导致尿酸水平升高有关。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更年期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而绝经后雌激素治疗可以轻度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

老年痛风的诊断

目前,国内外有多个痛风诊断及分类标准,但一致公认的诊断金标准为:在有关节症状的部位穿刺,利用偏振光显微镜在关节腔穿刺液中发现单钠尿酸盐晶体。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85%的患者可在关节液中查到尿酸盐结晶;在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期,50%的患者可在关节液中查到尿酸盐结晶。

1

有痛风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老年痛风患者

尽管一致公认的诊断金标准特异度较高,但由于操作、仪器、性价比、阳性率、有创性等的限制,仍建议采用1977 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制定的诊断标准:即除发现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或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可确诊外,若具备以下12 条(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中的6 条也可诊断: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 次;②炎症反应在1 d 内达到高峰;③单关节炎发作;④可见关节发红;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⑦单侧跗骨关节受累;⑧可疑痛风石;⑨高尿酸血症;⑩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11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 线证实);12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2

痛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老年痛风患者

建议采用2015 年EULAR/ACR 颁布的痛风最新分类标准。该标准特别强调双源CT、B 超、X 线等影像学检查均有助于痛风的诊断。《2016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也强调了新的无创关节检查在痛风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其中,超声检查在痛风患者中能较敏感地发现尿酸盐沉积征象,可作为影像学筛查手段之一。典型表现包括关节软骨表面高回声增强(双轨征)、急性痛风性关节(萤火虫征)以及慢性痛风性关节(暴风雪征)等,可有效辅助诊断痛风,其敏感度、特异度均在80%~90%。双源CT 虽然价格昂贵,但检测关节肿胀患者尿酸沉积的敏感度、特异度均在84%~87%,是目前唯一可通过扫描分析物质化学成分确定MSU 成像的技术,其假阳性的可能性约为16%。

3

有痛风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老年痛风患者

建议采用2015 年EULAR/ACR 颁布的痛风最新分类标准。该标准特别强调双源CT、B 超、X 线等影像学检查均有助于痛风的诊断。《2016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也强调了新的无创关节检查在痛风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其中,超声检查在痛风患者中能较敏感地发现尿酸盐沉积征象,可作为影像学筛查手段之一。典型表现包括关节软骨表面高回声增强(双轨征)、急性痛风性关节(萤火虫征)以及慢性痛风性关节(暴风雪征)等,可有效辅助诊断痛风,其敏感度、特异度均在80%~90%。双源CT 虽然价格昂贵,但检测关节肿胀患者尿酸沉积的敏感度、特异度均在84%~87%,是目前唯一可通过扫描分析物质化学成分确定MSU 成像的技术,其假阳性的可能性约为16%。

老年难治性痛风的特点

难治性痛风是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数年后,出现慢性多发性、破坏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和(或)尿酸性肾结石,常规剂量降尿酸药难以使血尿酸达标的痛风。2012 年ACR 提出具有以下临床特征之一即可定义为难治性痛风:①血尿酸难以达标(低于6 mg/dl);②有持续的痛风相关临床表现(反复痛风发作、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尿酸性肾结石)。老年难治性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且对常规镇痛药疗效不佳,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寿命。

对于老年人,痛风发生的原因很多,如体力活动减少、代谢减慢、烟酒嗜好、高嘌呤饮食、肥胖等。同时,老年人伴发疾病较多,有基础肾脏病的老年痛风患者,肾脏排泄能力下降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伴发高血压疾病的患者,降压药物(如氢氯噻嗪、β 受体阻断剂)等也可增加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生的风险。再者,老年患者对痛风的个人管理认识较浅,只注重急性痛风症状的控制,而对于长期控制血尿酸水平达标的重要性并不重视。因此,降尿酸治疗不及时、依从性差、或因肝肾功能异常降尿酸药物的使用存在禁忌,以及多病并存、多药并用而影响降尿酸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是老年痛风难治的主要原因,也是老年痛风区别于其他成年人痛风的最大特点。

老年难治性痛风的治疗

1

基础治疗

对于老年难治性痛风,首先应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少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肝脏),减少肉类及海产品(海鱼、贝壳等)的摄入,避免饮用啤酒、含糖苏打水,多增加乳制品、蔬菜的摄入。 其次是多饮水,保证2 000 ml/d 以上尿量,但合并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应警惕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最后是碱化尿液,使尿pH 值维持在6.2~6.8,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溶解和排出,若尿pH 值>7.0,则易造成碱中毒或引起钙盐以及草酸盐结晶沉积于肾,形成钙盐或草酸盐结石。临床上常用的碱化尿液的药物有两种,即碳酸氢钠和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碳酸氢钠是传统的碱化尿液的药物,但是由于其含钠的比例较高,长期应用易引起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因此对于老年痛风患者,使用枸橼酸钾碱化尿液安全性更好。

2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尽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均可使用。《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以及ACR 均推荐24 h以内有针对性地使用NSAIDs、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抗炎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NSAIDs:属于环氧化酶抑制剂,传统药物包括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发热等疾病的治疗。该类药物镇痛效果好,是急性痛风的一线用药,但由于存在消化道出血、肾缺血和潜在的心血管病风险,老年痛风患者应慎用。新型NSAIDs 主要为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目前临床上常用药主要是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 

2. 秋水仙碱:是从秋水仙的球茎和种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作为缓解痛风疼痛的特效药,但由于其有效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约80% 以上服用该药的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中毒症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老年痛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秋水仙碱需减量,对于肾小球滤过率< 30 ml-1·min-1·(1.73m2-1的患者则应慎用或禁用。很多老年痛风患者可能同时使用他汀类降脂药,而有研究报道两者联用将增加横纹肌溶解的风险,若需使用,需严密监测肝功能及肌酸激酶等指标的变化。 

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治疗痛风急性发作,能迅速缓解疼痛,减轻关节的充血水肿,但停药后易复发,故目前国内学者将该类药物作为二线镇痛药物,仅用于痛风症状非常严重且反复发作的患者。 

3

缓解期治疗

痛风缓解期的治疗主要以控制血尿酸水平为主,而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键。对于普通痛风患者,理想的血尿酸目标为< 360 μmol/L;而对于难治性患者,血尿酸应控制在240 μmol/L 以下。降低尿酸的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1. 抑制尿酸合成药物:目前,国内抑制尿酸合成的代表药物为别嘌醇和非布司他。

(1)别嘌醇:于1966 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是过去40 多年最为广泛使用的降尿酸药物,能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黄嘌呤脱氢酶,从而减少次黄嘌呤到黄嘌呤和黄嘌呤到尿酸的转化,可降低尿酸水平,是降尿酸的首选药物。但因较易导致过敏反应综合征(最常见的是剥脱性皮炎),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提高药物的安全性,2013 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与2012年ACR 痛风指南均建议,亚裔人群使用别嘌醇前若有条件均应进HLA-B 5801 等位基因快速PCR检测。

(2)非布司他: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9 年2 月批准的降尿酸药物,可选择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不影响嘌呤代谢的其他通路,并且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非布司他的排泄途径不同于别嘌呤的单途径排泄,代谢后49% 的非活性物质通过肾脏排泄,45% 经粪便排泄,还有的经胆汁排泄,属于多途径排泄,因此适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也是对别嘌呤醇过敏痛风患者的有效替代品。由于非布司他经多通道排泄,肾脏安全性高,而老年痛风患者多伴肾功能不全,因此建议将非布司他作为老年痛风患者的首选降尿酸药物。

2.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代表药物是苯溴马隆和丙磺舒等。苯溴马隆是一种强有力的降尿酸药物,其作用机制、疗效与丙磺舒相似,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增加尿酸排泄。2012 年ACR 指南提出,有尿路结石史的患者禁用一线促尿酸排泄药物(丙磺舒或苯溴马隆导致尿路结石的相关性风险为9%~11%)。为降低尿路结石的风险,指南建议在开始治疗之前,应监测患者尿酸的排泄量。若尿酸的排泄量已达到最大值,则禁用促尿酸排泄药物。

目前因既往严重肝毒性的报道,欧洲大部分国家已停用该药物,但在亚洲地区仍广泛应用。使用苯溴马隆治疗期间应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治疗初期饮水量不得少于1.5~2.0 L),以免尿中尿酸过多而导致尿酸结晶。在肾积水、多囊肾、海绵肾等导致尿液排出障碍疾病的患者中应慎用此类药物。老年痛风患者多伴有心肾功能不全,使用苯溴马隆时,应关注心肾功能。 

小结

随着痛风发病率的不断攀升,痛风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老年痛风患者多病共存、多药并用、多关节受累,与典型痛风相比,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易复发,且多为难治性痛风。在治疗痛风时,应结合老年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镇痛药物宜首选糖皮质激素,慎用或禁用NSAIDs,如需使用秋水仙碱需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剂量,降尿酸宜首选非布司他。若无禁忌证,宜长期应用碱化尿液药物,碱化尿液时宜首选枸橼酸氢钾钠颗粒。对于合并用药的老年痛风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权衡利弊,合理选择药物。

文章来源:向田丹,杨晓. 老年难治性痛风的临床诊疗对策.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8,5(2):18-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诊治流程
骨科精读 | 老年难治性痛风用药细则,一文读懂!
痛风患者血尿酸居高不下,8 种手段用起来!
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键
痛风的症状与防治
痛风,蚕食着你的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