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门二十品》全集(罕见珍藏版)

《龙门二十品》是洛阳龙门石窟造像中二十件书法精品,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

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从而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

丘穆陵亮夫人尉遲氏造像記

丘穆陵亮夫人尉遲氏造像記. 原刻. 洛陽: s.n., 北魏太和19年[495]11月.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66 x 32.5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23.

《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撅造像记》   

牛橛造像龛在古阳洞北侧,位于杨大眼龛上方。圆券形,龛楣刻十一童子牵花绳,童子手持莲花,二童子间刻莲花蕾,两端各一飞天,飞天头前一浅雕小飞天。二狮蹲距弥勒膝下,交脚下刻力士,手托弥勒双足。龛楣下方左右,身着胡服的供养人。主尊是戴宝冠交脚弥勒坐像,为弥勒上兜率天宫时的菩萨形象。头光内刻莲花,外刻七身坐佛。背光外参外层火焰纹由各以坐佛为中心的十七组火焰纹组成,内层十身飞天分两侧相对以璎珞供养。

《牛橛造像记》,全称《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弥勒像记》,碑文字体端庄整肃,龙门二十品之一。是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后改”尉”姓)为亡去的儿子牛橛所造,过去曾有牛橛龛之称。造像碑座中间雕刻莲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抬手作托举状,形象生动逼真。

释文:

太和十九年十一月,使持节司空公长乐王丘

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请工镂石,造此

弥勒像一区,愿牛橛舍於分段之乡,腾逰无碍

之境,若存托生,生於天上诸佛之所,若生世界

妙乐自在之处,若有苦累,即令解脱三涂恶道,

永绝因趣,一切众生,咸蒙斯福。

張元祖妻一弗造像記

原刻. 洛陽: s.n., 北魏太和20年[496].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15 x 34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31.

《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

龙门二十品之《一弗为张元祖造像记》又称称《一弗造像题记》。正书,10行,一行3字。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北壁,是龙门二十品造像龛之一,下方邻比丘惠感造像龛,是龙门二十品中最小的两个造像龛之一。龛高36厘米,宽19厘米,深30厘米。龛为忍冬卷草纹尖拱楣圆券形,连珠纹立柱,龛底施水波纹。内刻袒右肩斜披袈裟佛及二菩萨。龛下锩刻造像记。据造像记文记载,此龛造于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步辇郎张元祖在当时可能是一名给帝王荷步辇的,地位低微的人,其妻一弗氏为他造的龛也小。

康有为评价此造像记的书法是'沉着,劲重'。民国初白麻纸原石拓,因年代久远,纸黄而松软。这个造像记字数很少,只有寥寥30字。字数虽少,但却端庄整肃,大气凛然。全篇方笔为主,显得沉着,厚重。书法风格遒劲沉稳。但在严整之中也不乏灵动之笔。比如“造”的走之儿的横折折撇,“为”的一长撇,都显得神采飞扬。而“张”的弓字旁,“愿”的“页”字部则显得较为奇崛。而章法同样富于变化,比如最后一行“亡夫直生佛国”,曲直变化,奇正相生,令人叹为观止。

铭文:

太和廿年,步辇郎张元祖不幸丧亡,妻一弗为造像一区,愿令亡夫直生佛国。

始平公造像

始平公造像 / 孟達撰; 朱義章書. 原刻. 洛陽: s.n., 北魏太和22年[498]9月14日.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88 x 39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33.

元詳造像記

元詳造像記 . 原刻. 洛陽: s.n., 北魏太和22年[498]9月23日.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76 x 41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老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40. 增補校碑隨笔, 1981, p. 246-247. 善本碑帖錄, 1984, p. 65.

 《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全称《北海王元详为母子平安造弥勒像记》。造像记高88厘米,宽42厘米,是元详随北魏孝文帝南伐迁都至洛阳的历史实录。

造像龛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长乐王丘穆灵亮夫人尉迟造像龛上方。龛高138厘米,宽102厘米,深17厘米,在古阳洞中属于中型洞窟。龛内主佛为交脚弥勒。两侧胁侍菩萨皆双手合十侍立。圆拱形龛楣内刻十五天人持花绳。

造像记记载该龛为太和十八年十二年十一日立愿,太和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完工,历时近三年又九个月。

铭文:

维太和之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皇帝亲御六旌,南伐萧逆。军国二容,别于洛汭。行留两音,分于阙外。太妃以圣善之规,戒途戒旅,弟子以资孝之心,戈言奉泪。其日,太妃还家,伊川立愿,母子平安,造弥勒像一区以置于此,至廿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法容刻就,因即造斋,镌石表心,奉申前志。永愿母子长餐化年,眷属内外,终始荣期,一切群生,咸同斯福。维大魏太和廿二年九月廿三日侍中,护军将军、北海王元详造。

解伯達造像記

解伯達造像記 . 原刻. 洛陽: s.n., 北魏太和, [between 477 and 499].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12.2 x 34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45.

《司马解伯达造像记》

全称《司马解伯达造像记》。北魏太和间刻,正书。在古阳洞北壁。正书,14行,其中6,7,8行,一行3字,余皆一行5字。可见64字。龙门二十名品之一。

此记具有笔力方峻、气势雄强的时代风气,又不拘成法地发挥自我创造意识和智慧,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

点画方截、峻厉、雄强,时寓圆柔之笔以破板滞。起笔有直、斜、横落及轻重之别,点画长短、方圆兼用。撇捺开张,极纵其势。波磔长脚有刀劈剑削般的劲利。转角有翻折、顿折及圆转之法互用。撇能上重下轻、上轻下重兼施。尤以“道”、“达”、“延”字的横捺,由大弧度的圆润曲势转大起落的方截劲利的长脚,最为独特。

北海王國太妃高為孫保造像  

北海王國太妃高為孫保造像 . 原刻. 洛陽 : s.n., 北魏太和, [between 477 and 499]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38 x 24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

简称《孙保造像记》。约刻于太和,景明年间。在古阳洞顶部。正书,5行,一行6至12字不等。造像龛位于窟顶偏北侧,与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造弥勒像龛(邻近约60厘米)和广川王祖母为幼孙造弥勒像龛呈三角形布于窟顶。像龛高110厘米、宽80厘米、深14厘米。圆券形龛楣,龛内主尊为交脚弥勒菩萨,坐双狮座,二菩萨双手合十置于胸前伫立两侧。背光及龛楣无饰,似未完工。推测此龛开凿开景明年间。造像记高40厘米、宽26厘米。记述了高太妃为元保'失乡播越',经年疾患,未免夭折而痛苦,专此造弥勒像一躯,祈愿亡故的爱孙能'永脱百苦'。

铭文:

孙保失乡,播越,历载,终始冥愆,未及免之,不幸早死,今为保造像一区,使永脱百苦。魏北海王国太妃高为孙保造。

鄭長猷造像記

鄭長猷造像記 . 原刻. 洛陽: s.n., 北魏景明2年[501]9月3日.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53 x 36 cm.民國拓本, 朱印.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50.

《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

简称《郑长猷造像》,正书,可见八十四字,书法劲厉朴拙,结体方整,隶意较重。景明二(501)九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8行,一行12字。有翻刻本,其第7行‘敬造’敬字左上点漏刻。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口上方南侧,共六龛,均为圆券形浅龛。分上、中、下三排,每排两龛,其大小不等。圆楣拱内刻卷草葡萄纹,主尊为交脚弥勒(已经残破)。左右二胁侍菩萨侍立。景明二年九月三日(公元501年)完成。造像记位于佛龛右侧,高50厘米、宽35厘米,记景明二年郑长为亡父、母皇甫、亡儿士龙以及其妾陈玉女为亡母徐,各造弥勒像。碑文书法有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的重要意义。

铭文:

前太守护军长史,云阳伯长猷为亡父敬造弥勒像一躯,一躯郑长猷为母皇甫敬造弥勒像一躯,一躯郑长猷为亡儿士龙敬造弥勒像一躯,一躯郑南阳妾陈玉女为亡母徐敬造弥勒像一躯。景明二年九月三日诚讫。

孫秋生等二百人造像記

孟廣達撰; 蕭顯慶書. 原刻. 洛陽: s.n., 北魏景明3年[502]5月27日.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131 x 48.5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54. 

《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

简称《孙秋生造像记》。景阳三(502)年五月刻。在古阳洞南壁。(黄易拓得)正书,13行,上列为记,一行9字;下列题名,行30字。额正书‘邑子像’三字。额旁二太守名:右二 行,右三行。乾隆拓本,其记第三行‘刘起祖’之‘刘’字画完好。在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讫。此碑书犀利刚劲,宽博朴厚,较《始平公造像》笔法多变,龙门碑刻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孟广达文,萧显庆书。楷书十五行,行三十九字。字体方劲峻拔,沉着劲重。笔法凝练自如。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太和以后诸家角出,庄茂则有《孙秋生》”“龙门二十品中,约而分之,亦有数体,《孙秋生》沈著劲重为一体。”

铭文:

大伐太和七年,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敬造石像一区,愿国祚永隆,三宝弥显。有愿弟子荣茂春葩,庭槐独秀,兰条鼓馥于昌年,紧晖诞照于圣岁。现世眷属万福云归,洙输叠驾。元世父母及弟子等来身神腾九空,迹登十地,五道群生,咸同此愿。孟广达文,萧显庆。

高樹解伯都等卅二人造像記

高樹解伯都等卅二人造像記 . 原刻. 洛陽 s.n., 北魏景明3年[502]5月30日.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40 x 27 cm.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55.

《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记》

简称《高树造像记》,正书十行,一行14字。可见一百三十九字,书法峻整劲健。景明三(502)年五月刻。在古阳洞北壁。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北壁右侧,与步辇郎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为邻。龛高94厘米、宽78厘米、深13厘米,主佛结跏趺坐,主佛两侧有二胁侍菩萨,均有背光。此龛完成于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造像记位于造像龛左下方,高40厘米,宽28厘米。记载邑主高树、解伯都等三十二人的邑社造像,共同祝愿仙逝父母及见存眷属的来生。造像时间于孙秋生二百人造石像记同年同月完工,发愿文也大致相同。

铭文:

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邑主高树、唯那解伯都三十二等造石像一区,愿元世父母及现世眷属,来身神腾九空,迹登十地。三有同愿。…

惠感造像記

惠感造像記 .原刻.洛陽 s.n., 北魏景明3年[502]5月20日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18 x 41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53.

《比丘惠感马为亡父母造像记》

 简称《惠感造像记》,正书,14行,一行5字。可见六十六字,书法沉劲方重,犹存隶意。景明三(502)年五月刻。古阳洞北壁。有翻刻本,第12行‘顾’字左上缺一点;末行‘像’字缺二笔。

铭文:

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比丘惠感为亡父母敬造弥勒像一区,愿国祚永隆,三宝弥显,旷劫师僧、父母、眷属与三涂永乘,福锺竟集,三有群生,咸同此愿。

侯太妃造像記  

侯太妃造像記 . 原刻. 洛陽 s.n., 北魏景明3年[502]8月18日.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58 x 36.5 cm.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59.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

简称《贺兰汗造像记》为龙门造像精品之一。正书,原共有一百六十字,本帖精选清晰的前二十行精品一百三十二字,书法峻整隽永。景明三(502)年八月刻。在古阳洞顶部。正书,5行,一行10字。

铭文:

景明三年八月十八日,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侍中、使持节、征北大将军、广川王贺兰汗造弥勒像,愿令永绝苦困,速成正觉。

馬振拜等造像記  

馬振拜等造像記 . 原刻. 洛陽 s.n., 北魏景明4年[503]8月5日.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57 x 33 cm.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65.

《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卅四人为皇帝造像记》(优填王造像题记)

简称《马振拜造像记》,正书,连额书“邑子像”可见一百二十八子,书法峻丽,别有风味。景明四(503)年八月刻。在古阳洞顶部。正书,9行,一行15字。额正书‘邑子像’三字。最初选拓的〈龙门二十品〉中无此题记,康有为提出质疑,方岩〈校碑随笔〉以〈优填土〉为唐刻而删去。顾燮光〈梦碧移石言〉亦如此。

铭文:

景明四年八月五日,邑主马振拜、维那张*成、维那许兴族三十四人为皇帝造石像一区。……

侯太妃自造像記

侯太妃自造像記 .原刻. 洛陽 s.n., 北魏景明4年[503]10月7日.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26 x 82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66.'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

简称《太妃侯造像记》。景明四(503)年七月刻。在古阳洞顶部。正书,29行,前22行一行6字,字较大;后7行,一行4字,字较小。

铭文:

景明四年十月七日,广川王祖母太妃侯,自以流历弥劫,于法喻远,嘱遇像教,身乘达士,虽奉联紫晖,早顷片体,孤育幼孙,以绍蕃国,冰薄之心,唯归真寂。今造弥勒像一区,愿此微音,资润神识,现身永康,朗悟真觉。远除旷世无明惚业,又延未来空宗妙果。又愿孙息延年,神志速就,胤嗣繁昌,庆光万世,帝祚永隆,弘宣妙法,昏愚未悟,咸发菩提。……

法生造像記

法生造像記 . 原刻. 洛陽: s.n., 北魏景明4年[503]12月1日.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33 x 37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69.

《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   

简称《法生造像》,正书,可见一百四十二字,书法上用笔圆润和谐,结势华丽流美,有钟繇之范,为同类北碑所罕见。景明四(503)年十二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1行,一行13字。

楊大眼造像記

楊大眼造像記 .原刻.洛陽: s.n., 北魏景明, [between 500 and 503].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92 x 40 cm.民國拓本, 朱印.正書.刻在河南洛陽龍門老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71. 增補校碑隨笔, 1981, p. 246-247. 善本碑帖錄, 1984, p. 65.

《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

《杨大眼造像记》,楷书刻石。全称为《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无刻石年月。但此造像既称为孝文皇帝元宠所凿,考文帝崩于太和二十三年(四九九),造像当在其后。有云当在景明元年(五○○)至正始三年(五○六)间。楷书,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为龙门造像记名品之一。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佛教艺术宝库之一,经北魏至唐的一百五十多年中,共雕凿了造像十万余尊,题记三千六百余处,题记中属于北魏或稍后时期的,占有相当数量。其字体就是一般所说的[魏碑体]。这些题记在早先并不为人们所特别注意,清代乾、嘉以后金石学和碑学兴起,不少金石家都分赴名山访碑求拓,龙门的造像记就是清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黄易(小松)访拓后,始显于世的。罗振玉《石交录》云:[黄氏最初只拓北魏《始平公造像记》一品,后增《孙耿生》、《杨大眼》、《魏灵藏》为四品。]后来人们又增为十品,继至二十品。龙门二十品,被后人作为龙门造像记中的代表作。但其中仍以黄易所选的《始平公》等四品最为著名。《杨大眼造像记》的书风与《始平公》极为相似,用笔方峻,结体中敛而外张,只是紧敛的程度比《始平公》略轻,这也可能是阳刻与阴刻有所不同之故。康有为评此《记》云:[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为峻健丰伟之宗]。

铭文:

邑主仇池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夫灵光弗曜,大千怀永夜之悲,*踨不遘,叶生含靡道之忏,是以如来应群缘以显迹,爰暨**,*像遂著,降及后王,兹功厥作。辅国将军、直阁将军、梁州大中正、安成县开国子、仇池杨大眼,诞承龙曜之资,远踵应符之胤,禀英奇于弱年,挺超群于始冠,其行也,垂仁声于未闻,挥光也,摧百万于一掌,震英勇则九宇咸骇,存侍纳则朝野必附,清王衢于三纷,扫云鲸于天路,南秽既澄,震旅归阙,军次之行,路经石窟,览先皇之明踨,睹盛圣之丽迹,瞩目彻霄,泫然流感,遂为孝文皇帝造像一区,凡乃众形,罔不备列,刊石记功,示之云尔,武。 

元燮造像記

元燮造像記. 原刻. 洛陽: s.n., 北魏正始4年[507]2月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26 x 59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97.

简称《元燮造像》正书,可见九十五字,并有浅刻佛像二幅。书法峻美,结体古雅。正始(507)年二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3行。一行9字。

铭文:

魏圣朝太中大夫安定(石坏空五格)王元夑(安定王元休之次子,世宗初袭爵,官至华州刺史,延昌四年九月卒)造亡祖亲太妃亡考太傅静王(既元休,官至太傅卒,谥靖王。静靖古通)亡妣(旧释妃,非是)蒋非及见存眷属敬就/静窟(即古阳洞)造释迦之容(容者像也)并其立侍(弟子是也)众彩圆饰云**(*乃仙之俗写,*即焕字)然愿亡存居眷永离秽趣升超遐(记从段乃重写)迹常值诸佛龙华为会又愿一切群生咸同斯福正始四年二月中记。

元祐造像記  

元祐造像記 . 原刻. 洛陽 s.n., 北魏熙平2年[517]7月20日.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37 x 36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4, p. 44.

《齐郡王元佑造像记》

简称〈元右造像记〉。熙平二(517)年七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4行一行16字。末为年款2行9字。古阳洞南壁的刻石完好,而北壁泐损较甚。

铭文:

刺史、齐郡王祐,体荫宸仪,天纵淑茂,达成实之通途,识真假之高韵,精善恶二门,明生灭之一理,资福有由,归道无碍,于是依云山之逸状,即林水之仙区,启神像于青山,镂禅形于玄石,缔庆想于幽津,嘉应于冥运,乃作铭曰:茫茫玄极,眇眇幽宗,灵风潜被,神化冥通,舟舆为本,旷济为功,德由世重,道以入鸿,超观净境,遐绝尘(),图形泉石,构至云松,()()()(),()()三空,福田有庆,嘉应无穷。熙平三年七月二十日造。

慈香慧政造像記  

慈香慧政造像記 . 原刻. 洛陽 s.n., 北魏神龜3年[520]3月2x日.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37 x 39 cm.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慈香窟,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4, p. 78.

《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

简称〈慈香造像记〉。袖龟三(520)年三月刻,在慈香窟。正书,10行,一行10或11字不等。

铭文:

大魏神龟三年三月二十()日,比丘尼慈香慧政造窟一区,记乙。夫零觉弘虚,非体真邃,其迹道建崇,日表常范,无乃标美幽宗,是以仰渴法律,应像营微,福形且遥,生讬烦躬,愿腾无碍之境,建及()恩,含润法界,()众()泽,()石成真,刊功八万,延及三从,敢同斯福。

道匠造像記  

道匠造像記 . 原刻. 洛陽: s.n., 東魏, [between 534 and 550].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24 x 45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6, p. 181.

《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   

简称《道匠造像》。无年月。正书,13行,一行7字。可见九十一字,书法方骏规整。

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

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 . 原刻. 洛陽: s.n., 北魏景明, [between 500 and 503]. 拓片, 摺葉, 托裱, 墨紙尺寸: 89 x 40 cm. 民國拓本, 朱印. 正書. 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舊稱大佛洞), 龍門二十品之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1991, v. 3, p. 72.

《魏灵藏造像记》全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题记楷书十行,行二十三字。有额,楷书三行九字,额中间竖题“释迦像”,字略大于两侧,额左题“薛法绍”,右题“魏灵藏”。北魏造像习惯用别体字,此题记尤多。虽刻造时间无明确记载,但书法风格酷似同窟的“杨大眼题记”,或疑同出于一人之手,当属北魏刻石无疑。原石身高75厘米、宽40厘米、额高15厘米、宽15.5厘米,是龙门造像题记中碑刻和书法艺术的精品,也是龙门四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清乾隆年间钱塘著名学者黄易访拓后始公布于世。

《广艺舟双揖》将此记列入“能品下”,并云:“若《杨大眼》、《魏灵藏》、《惠感》诸造像,巨刃挥天,太刀砍阵.无不以险劲为主。”   

乾隆拓本第三行“腾空”之“腾”字“马”部可见,“空”字未损。共应二百一十五字。有一裂纹,自左上第二行斜下至第一行第十四字处。中有四处当是空格无字。光绪拓本“空”字已泐大半。民国十年凿损百余字。碑额已仅存“藏迦像薛法绍”大字矣。   

此碑应是方笔露锋之典型代表,因此最显见用笔之妙。起笔都将锋颖露在画外,有的角棱若刀,有的细锋引入,煞有情趣;即使画也挺直有力,折笔显见方棱;收笔处,有时敛毫便止,有时放锋犀利,有时如《宝子》之上扬。笔画或大或小,大者纵矛横戈,如虎奔龙吟,小者轻微一点,如蜻蜓掠水,皆能顺势合情.绝无率意轻发。结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皆极意显示雄踞盘关之威仪,怀隐瑰玉之神采。整篇看来,严整肃穆,端庄隽洁。

铭文:

夫灵迹诞遘。必表光大之迹。玄功既敷。亦标希世之作。自双林改造。大千怀缀映之悲。慧日潜晖。唅生衔道慕之思。是以应真。悼三乘之靡凭。遂腾空以刊像。爰暨下代。兹容厥作。钜鹿魏灵藏。河东薛法绍二人等。求豪光东照之资。阙兜率翅头之益。敢辄磬家财。造石像一区。凡及众形。罔不备列。愿乾祚兴延。万万朝贯。愿藏等挺三槐於孤峰。秀九蕀於华苑。芳实再繁。荆条独茂。合门荣葩。福流奕叶。命终之後。飞逢千圣。神颺六通。智周三达。旷世所生。元身眷属。舍百鄣则鹏击龙花。悟无生则凤升道树。五道群生。咸同斯庆。陆浑县功曹魏灵藏。


精装全新本

|龍門二十品|

学习专用,佳版图书

微店 龙门二十品(精装全本)

小程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魏龙门二十品(三)
27 北魏龙门造像记 太妃侯造像
龙门二十品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记》
魏碑龙门二十品是哪二十品呢?
龙门二十品
书法经典龙门二十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