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敏树的君山情

                       1、引子

    今日的君山,已经是岳阳的一处旅游胜地,从卫星地图上看,君山就是洞庭湖里的一颗“心”,它是个心形小岛。而且,到过君山的人也都知道,君山银针茶、君山银鱼和君山金龟就是君山的三宝。你今天要是想去看一下君山,就得花六十元钱买一张门票才能进去。

    在晚清文学家吴敏树时代,君山可不是这样子,那时候的君山还很荒凉,也不是著名旅游胜地,郡县政府也没有设卡收费,只要你高兴,什么时候都可以去亲近它。而且,这块土地在那时候甚至还没有明确的主人,吴敏树说,岛的西部有一大片平旷湖原,秋夏盛水,冬春种庄稼,上面麇集着无数的季节性迁徙流民和迁客。

    那时的荒凉并不能掩盖君山四射的的魅力,它的各种传说早已存在,它的天然丽质早已存在,这些元素并不因为它还不是旅游胜地就消失了。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那时候的君山,如果要找主人,也只能去找和尚。

    就是这座小岛,吴敏树却对它情有独钟,有网文说,吴敏树的最后十年是在岛上度过的,这话有点虚,经常去住倒是实情。吴敏树第一次去君山是1827年,陪同友人一起去的,当天去当天回,那时,他才二十三岁,等他再次踏上君山岛,是在三十六年之后。吴敏树之所以对君山情有独钟,除开他的学识外,也深受了吴士迈的影响,吴敏树从弟吴士迈隐居君山多年,而且还投入了大量银子建设君山,吴敏树能不爱它么?有了爱才会产生情!

                    2、凄美的传说

    君山一名就来自凄美的传说,它的原名叫洞庭山,或叫湘山。传说称,虞舜巡视南国,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追来,在洞庭湖遇大风,阻于洞庭山,闻听舜帝卒于苍梧,悲痛欲绝,吞声无语,泪滴洒在竹枝上,以至于君山竹成为斑竹。后来,娥皇女英积郁成疾,也卒于洞庭山,遂葬于洞庭山东麓,后人为了纪念她二人,将洞庭山改为君山。

    于是,君山就有一处二妃墓,满足了后人旅游的欲望。

    吴敏树在《与退庵论洞庭神祀书》这封信里说“山经言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帝之二女不可谓是天帝之女以为尧女舜妃者近是也舜盖南巡崩于苍梧……至于二妃之来沿湘而返盖尝从舜登乎洞庭之山及丧反望九嶷帝崩处而哭泣于此尤事情所得有其遗迹既传在人间后之祀湘水者奉二妃以为之灵又宜也……山经之言二女之神居洞庭之山是即洞庭之神矣又言其出入必以飘风暴雨盖风雨晦冥之时神灵以之出入。”

    这是说,君山的二妃,已经不再单单是舜帝的妻子了,她们变化为神灵,出入君山,必以飘风暴雨相随。吴敏树写下《湘妃》一诗,以纪念这二位不朽的女人,诗曰:二女天人式帝仪,薰弦挥曲侍无为。如何瑟怨此终古,不是箫韶彼一时。风雨尽随龙上下,帘帷时舞燕差池。南湘合引灵均赋,秀菊香兰助好辞。

    第二个凄美的故事是黄帝在洞庭山建轩辕台张乐的故事,吴敏树时代,轩辕台已毁,只有遗址存在,吴士迈便恢复了轩辕台,吴敏树写了一首《君山轩辕台》说:轩辕昔张乐,此地宜为台。窅窅咸池奏,沉沉终古来。元音归洞寂,大响或雷豗。莫向湘灵瑟,无端入怨哀。

    第三个凄美的故事是柳毅传书。君山有口柳毅井,话说湘江边书生柳毅进京赶考,路过泾阳,见龙女牧羊,觉得奇怪,遂问缘由,龙女说,她原本是洞庭龙王的女儿,只因父亲轻率,将她嫁与泾川君二公子,二公子浪荡,不把她当一回事,她还受到一家人虐待,希望柳毅能解救她。柳毅问解救方法,龙女一一告知,柳毅便按照这办法来到洞庭湖龙王的宫殿,将龙女的遭遇告知洞庭龙王,龙王兄弟听后,将女儿解救出来,龙女后来又嫁给了书生柳毅,那口井就是柳毅去龙宫的通道。

    吴敏树据此写了一首《柳毅井》说:忆昔传书柳秀才,龙宫叩橘即时开。如何落第长安客,夺得泾阳好妇来。

    吴敏树还有一首诗叫《传书井》诗曰:何贪王殿代春秋,得婿龙宫最少愁。恍惚已迷求举士,浮沉甘作致书邮。放羊犹听编歌好,烹鲤难为乞火谋。灵橘已枯神井活,庙僧时捧贡茶瓯。

    柳毅井和传书井实际上是一个事物。

    关于君山的传说很多,还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吕洞宾的朗吟亭,就连山上的“赭树”也是有来历的,吴敏树有一首关于“赭树”的诗说:秦皇浩劫年,此树早蒙酷。虽同书籍焚,幸免大夫辱。落皮真骨黑,立铁绣花绿。

    有这么多凄美的传说,君山能不在吴敏树心里扎下根吗,他能不爱君山吗?

                     3、君山之宝

    我们在前文说过,君山有三宝:银针茶、银鱼和金龟。银针茶还在清初就是皇宫里的贡品,每年只能采摘十八斤,无限珍贵。

    除开人们通常知道的这三宝外,吴士迈在修建君山九江楼时,还发现了另外两件宝物,那就是一本芝草,一只夹蛇龟。

    自敦善堂改为官救生局后,救生局分置于郡城和君山两地,吴士迈着手在君山建设救生局,就建在原来的崇圣寺后面,该建筑一为救生,一为祭祀湘君湘夫人。吴敏树为此写下《君山芝龟记》一文,他说:始命工辟草,则获芝一本,大如饭盂,色深紫而光,茎削以坚。其日又掘得一龟,按其骨状可开合,为《尔雅》摄龟者,以告余。余乃始惊嗟而称曰:“兹山之当为灵观道居者,其信有以乎!”夫芝者神仙之所饵,而龟以善息而寿,亦仙之属也。仙者有无若不可知,而芝之与龟,他山所不常有,而独产于此,可不谓异与?抑以斯二物之异,君山虽有之亦不日日见,而独并发于今之一日,其又以示验于人者与?

    在吴敏树看来,这就是一件奇事,芝草是神仙的诱饵,而这种夹蛇龟因为善于休息而长寿,也是神仙一类的事物。都与神仙有关啊,世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同时出现芝草和夹蛇龟,就是君山,也不是时时会有这两者同时出现,它只在某一特定时刻同时出现,一句话,千年难寻!

    因为这样神奇,吴敏树就向吴士迈提建议说,那就把现在建的这所房子叫“芝馆”,而得到夹蛇龟那地方建的亭子就叫“息亭”吧。多么好听的名字啊,我不知道君山上现在还有没有这两个建筑物,我去过君山,似乎没发现过它们的身影。

    吴敏树的《君山芝龟记》就是一个关于君山风物的宝库,读它后我们得知,君山原名洞庭山,洞庭湖的名字也由此而来。江苏的太湖里也有一座洞庭山,传说这两座洞庭山下竟然有地下通道相通。《山海经》说,君山就是帝女娥皇女英居住的地方。志书上说君山有三十六座亭子,现在残存的几间也毁于兵火,只剩下断垣残壁,山上的斑竹也被山上几户原住民侵暴,不见了。

                    4、吴士迈建设君山

    吴士迈是吴敏树的从弟,也是巴陵绅士,太平军进入湖南时,湖北巡抚常大淳请他出山组织队伍担任阻击太平军的任务。吴士迈相时而动,招募渔勇,组成水兵,带到湘阴土星港修筑工事,从水路拦截企图出洞庭湖顺江而下的太平军。八仙桥的晏仲武是太平军同党,他趁机派了三百名徒众扮作渔民混入其中,待土星港防御工事修好后,渔勇哗变,队伍溃散,吴士迈大败而归。

    出师未捷身先败的吴士迈回家后,就遁入深山隐居起来,任谁来请就是不出山了,只躲在深山里读书,研究兵书,耳听时事。吴士迈在君山住过很长一段时间,慢慢的爱上了这君山,1862年,他开始投资建设君山,这是君山作为旅游胜地踏出来的第一步。

    吴士迈是巴陵绅士,同时也是巴陵富户,他在君山的建设纯粹是私人投资,而不是政府拨款。那时,他也没想过要在君山设卡收取门票费来弥补自己的投入,他只是想为世人做点有益处的事,就这么简单。

    吴敏树和吴士迈是堂兄弟关系,却胜似亲兄弟,无论吴士迈做什么,吴敏树都是支持的,至少,他可以为从弟唱赞歌。

    1862年,吴士迈修起了九江楼,吴敏树就一而再的讴歌它。

    他写了一篇《九江楼记》的散文,以记述这件事。文章先辨明九江,再写君山由来,然后笔锋一转,说到滕子京修建的岳阳楼,以岳阳楼比况九江楼,登岳阳楼即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那么,登九江楼呢?

    文章最后说到了从弟吴士迈,他是个豪爽的人,喜欢做好事,意志坚强,他也是个有忧患意识的人,不得志就隐居君山,在九江楼寻求自己朝夕登临观览的感觉,无论或悲或喜,都不能改变他的心志。

    吴敏树还告诉我们,九江楼就建在崇圣寺的废址上

    这年五月十六日,吴敏树与从弟伯乔乘月棹舟往游并留山中,五日乃归,回去后写下二诗《远游力苦衰》《往来孰为主》记述其事,诗曰:……娟娟湖面峰,宛在日瞻顾……青螺不改色,鬓发全成素。山灵岂识吾,老少任来去。乾坤古来有,人代自匆遽……又诗曰:……突看一楼起,尽纳九江潮。岳阳峙城角,未敌兹山椒……本非神仙愿,洞宾或来要。紫芝日争茁,灵龟莹青瑶。我行久漫浪,及此复逍遥……

    在吴敏树的眼里,九江楼堪比岳阳楼,他在《退庵君山隐居三首》里说:漫说雄楼比岳阳,新名古地我能详。

    吴敏树在这三首诗里还向吴士迈提出了一些问题:你的才能原可以斩蛟射虎,却还在这里隐居,是不是要在晚年写一万首诗啊?洞庭湖水可不是沧浪之水,你要隐居,它却不能洗濯你的帽缨!君山这块福地因为什么原因久久寂寥,作为园林开辟还要等待今天?

    1867年吴敏树好友刘孟容罢陕抚归,郭嵩焘早已罢粤抚归,四月初,这三个好友一同游历了君山,游罢作诗,吴敏树在诗里说:君山楼九江,异境实天辟。区中哪有此,万古心眼涤。湘灵若汩累,往往觌幽魄。自尔意茫茫,莫禁情脉脉。

    在吴敏树眼里,九江楼不只是堪比岳阳楼,它的奇异景致简直天下无双,你若登上此楼,仿佛就看见了幽怨的帝女魂魄。

    吴敏树说,君山九江楼东西数百步各为小轩,东倚赭树曰“赭屋”,西在竹中曰“碧”,这两处小轩谁建的,也是吴士迈啊。吴士迈为此写了一首诗,吴敏树接着又写了一首诗以歌吟。

    吴敏树在诗里说:有客人近来逃避声名而不居,有病的赭树独独敬畏天命。笑着学习东汉时期的申屠蟠,都是以树为房屋的啊!

    又说:君山想要秀翻天,它是心灵仪表俱美的群山组合……即使山有宝玉,娥皇女英也愁得哭泣,青绿色的玉石喜欢仿效日光。愁绪远去喜色来了,在这山上欢乐无穷。

    吴士迈在君山的建设还不止这些,他还建了听涛阁。九江楼和听涛阁都建在湖边,对着郡城岳阳,吴敏树认为,君山的风景因为有九江楼和听涛阁,已经胜出了岳阳楼和吕仙亭。

    1869年,吴敏树自己在君山也建了一座亭子,名叫君山北渚亭,他为此写了一首诗《始建君山北渚亭》,诗曰:南巡帝陟遥,北渚妃登慕。竹知留泪斑,山已凝云素。

    他还是从舜帝说起,从娥皇女英和斑竹说起,这是君山最好的话题,独一无二的话题。

    这一年,朗吟亭重建,吴敏树又写了一诗,诗曰:亭空树赭似经秦,岛上眠来十过春……

                         5、旅游

    君山在清代虽然没有被政府公布为旅游胜地,但是,在人们心目中,它就是一处旅游胜地,郡城的人去游览,外地的人也去游览,还在唐代,李白、刘禹锡就写过君山,把君山比作一青螺,就出自刘禹锡的诗,这都是有文字记载的。

    吴敏树就多次陪同友人来游历君山,有的是兄弟,有的是朋友,有郡城的朋友,也有外地的朋友。兵部侍郎、水师提督彭雪琴来游过君山,陕抚刘容、粤抚郭嵩焘也来游过君山,一路还是吴敏树陪同的。扬芋庵来游君山,吴敏树一路陪同,然后还写了一诗《芋庵过访君山即送之武昌兼简筿岑》送给他说:如若看见了欧阳筿岑就必须帮我带话过去,到九江楼来一人一支钓竿相伴着钓鱼。

    1867年端午节,吴敏树就写了一篇《丁卯君山示游客》的散文,文章开头就列举袁中郎的话,袁中郎认为江苏太湖的洞庭山风景要优于湖南洞庭湖里的洞庭山风景,吴敏树据事实一一驳斥袁中郎的谬论。再说到历史上迁客骚人谪居的洞庭山就是岳州的君山,而不是太湖的洞庭山,接着说君山的过去,然后话锋一转,就说到了隐居,吴士迈在君山搞建设,在君山隐居,其实也是在等待啊,他在等待识才的人,然后还是要出山的。吴敏树自己呢,他说前年死了第三的儿子,住在家里心里很不高兴,就带着孙子来到君山隐居,教孙子学习文化,他说自己是个无才之人,便是真正的隐居。苏东坡说,江山风月,原本就没有固定的主人,我(吴敏树自指)是个闲人,就是主人。

    这年七月既望,秋月满湖,吴敏树和两个僧人“开上人”“ “达上人”还有客人黎君、费甥坡孙两个晚辈一起泛舟,在洞庭湖里绕君山荡了一圈,秋月清辉,水波不兴,夜风习习,万籁无声,这样的游荡,似乎只有苏轼有过,夜色笼罩湖面,月光下彻,山和水都静寂无声,那情形仿佛可以访问传说中湘灵和洞庭君。荡过一圈后,就倚在船上喝酒,喝得大醉,事后写下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君山月夜泛舟记》。

    这样的旅游经历,几人有过?

    1869年,吴敏树在君山住到了腊月,初三那日,辞别君山,来到郡城,将回故里,他写了一首告别诗,最后一联说:待过新年来看汝,渚边亭子屐痕深。

                        6、辨析

    吴士迈在君山建的那座楼,吴敏树为什么要取名九江楼呢,单看这名字,还以为是江西有座九江楼呢。

    吴敏树为了打消后人的疑虑,一而再地对九江作出解释。

    1862年,吴敏树写了一篇《三江解》,开篇就说:因为江水分流过湖的原因,洞庭湖就叫九江。

    洞庭湖为什么就叫九江?吴敏树在这里只提出问题,没有解答,而在另一篇文章《与退庵论洞庭神祀书》中,则作出了详尽的解答。九江者,当然是九条江水,世人都知道,流入洞庭湖的四条最大江水名叫湘资沅澧,那么,还有五条江水都是谁?

    吴敏树回答说,既不是湘江五条支流,也不是沅江的五条支流,何况,这两条大江绝不止五条支流,那么,另五条江是谁呢?

    吴敏树提出一个标准,那就是“洞庭湖的旁近水口”,即江口在洞庭湖边上才算。

    这样说来,那就是油水、涔水、澹水、汨水、微水。

    油水在调弦口进入长江,流经华容县叫九都河,涔水和澹水在澧水口子上流入洞庭湖,汨罗江是屈原自沉的地方,微水就是巴陵的新墙河。

    九江楼修起来后,吴敏树写了一篇《九江楼记》的散文,再次辨析九江。首先,他仍然坚持标准“当以湖旁近大小诸水口”,由此检验,除开湘资沅澧外,另外五条江水就是“若油若涔若淡若汩若微”,即油水、涔水、淡水、汨水、微水。这些水到夏秋两季涨为一湖,冬春两季则各条江流在湖底看得见,而长江从江陵的百里洲开始分流进入洞庭湖,郦道元所说的枚回洲江水从这里分为南江北江的,所以九水通称九江。

    澹水和淡水就是同一条河,只是写法不同罢了。

                         7、闲适

    君山最大的特点就是闲适,你只有住上一段时间,才能体会。

    夜坐是闲适的一种方式,有一次,吴敏树的好友谢麐伯要远赴陕西,行前来到君山,二人在外面夜坐,看沉月,听湖涛,野外空旷起来,话语就传得很远。事后,吴敏树写下一首《同谢麐伯君山夜坐》,诗曰:阁前钟乍歇,湖外月初沉。风静闻涛细,山空语夜深。老知江海意,诗剩短长吟。惟有西征客,孤悬北极心。

    听蝉也是闲适的一种方式,1867年,吴敏树写一首《午蝉》,诗曰:夏日君山树树蝉,午凉嘶尽暑风天。寺僧过意犹嫌闹,输与先生送昼眠。

    这样的蝉鸣僧人不喜欢,却可以把“我”送入梦境啊。

    看渔妇捞虾何尝不是一种闲适,吴敏树写过一首《渔妇捞虾》,诗曰:斜阳渔妇荡船过,月下无人自唱歌。捞得小虾盈一石,明朝换酒劝翁婆。

    看山民打禾也是一种闲适,吴敏树写过一首《打禾》,诗曰:来时家里栽田了,住在君山看打禾。想得北庄新饭熟,唤船归去泛秋波。

    这些小诗是那样通俗易懂,简直就是和人唠嗑。

                    8、“我爱君山好”

    君山就是一个美人儿,吴敏树当年就是这样认识的。

    1866年,吴敏树的好友武陵人杨性农说要来旅游君山却没来,吴敏树就写了一首诗来嘲笑他,诗说,君山如同庐山一样美,我都三年没见它面了,湖西的月亮多好看啊,在我家北庄后山就可以看见君山上空不动的云。

    你看他说得多夸张,从吴伏一到君山,总有五六十里路吧,他竟说在后山上可以看到君山的云。

    吴敏树在陪同刘容、郭嵩焘游览君山后写的那首诗里说,回看君山一螺青翠,赤色的五峰隐映其中。卧庐建在何处呢,莫让君山显得孤僻。

    1869年,吴敏树一气呵成给从弟伯乔写了五首《我爱君山好》,他说:

    我爱君山好,君山天地新。水中偏有脚,波外没声音。山入云里山僧随云住,松林间少有客人迎。自然多有懒意,不要避开人走路。

   我爱君山好,君山骨骼一样真。能蒙混始皇帝,只依傍虞舜夫人。看着很近却知道还远,如同太墟幻境觉得有神。不知山上松柏古老,只见过鹭鸥变得很亲近。

   我爱君山好,君山本地物产很新。竹子多还偏偏有斑竹,茶叶少绝无灰尘。地上落果可供游客食用,草中藏瓜求懒人采摘。光彩的样子何止草木,山上四时能有春。

   我爱君山好,君山不要人来评论高下。山上泉水不是来自凿井所得,雨水多地上不生烂泥。寒冷的夜晚鼎钟先响,夕阳西下山鸟乱啼。只看到雁阵横排一字,难道它们都不辨东西。

   我爱君山好,君山扑实无华。自古以来无人来征隐士,洲渚上却有世世代代的渔家。灵芝出产如同蒸菌,金龟生来为着吃蛇。南屏我是个旧诗客,想在君山终老作生涯。

    这就是吴敏树对君山的感情,终老君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吴敏树游历江南
君山月夜泛舟记(清)吴敏树
洞庭湖的历史
千家诗音画(15)
【央视荐诗】8月16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五律)唐·元 稹《洞庭湖》阅读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