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钞本震川文后

余既别钞震川之文而序之,后三年甲辰携之京师。同年友武陵杨彝珍性农,从余借去,阅数日。瑞安项孝廉傅霖来访余,盖从性农所见此书,袖以来,而乞钞其序目云。因为余言京师名能古文者,有江南梅郎中曾亮其人也。又数日,余往答项君,而梅先生适来,因相见于其座,余自是始识梅先生。梅先生既见余此书,因以语朱御史琦,邵舍人懿辰,王户部锡振,皆京师治古文学者。诸君皆来识余,皆以此书故,盖观古人之文章,而录出其尤可喜者,时手而读之,此学者恒事也。

余之别钞归氏之文者亦犹是,而京师之人,争相传语,以为奇异,何哉?岂不以举子在京者,皆相高以场屋之文,而言古文者,固宜性情嗜好特殊,不肯以俗学自敝者与?而今世言古文,又皆相尚以归氏,余特未之知也。梅先生为余言归氏之学,自桐城方灵皋氏后,姚姬傅氏得之,梅先生盖亲受学于姚氏,而其为文之道亦各异。又言王户部自广西来京师,过洞庭,坐船头哦所钞归氏书,失手落水中,尝记忆其处而惜之。岂知夫洞庭之傍,固亦有私喜归氏之文,别钞为书,如吾子其人者耶?

嗟乎!归氏之在当时其轻重于世人,何如也?而至于今其名既盛,以尊学者,既皆知师仰其文矣!虽心非诚,好者犹阳事之,而有私喜其文,别钞为书如余者。诸君子视之若林鸟之鸣,而呼其类也。盖世常习于已成风,趋于众慕,而当其人之时未有不忽且笑者也,余是以尤叹之。道光乙巳正月二日,吴敏树记。

(敏树自少读书,喜文事,弱冠忽若有悟文章之为者。读《易》《诗》《书》皆以文读之,自是落笔为时文辄高异,而古文之道且跃然其胸中矣!时文独高明之震川归氏,及我朝方舟百川以为超绝,真得古人文章之意。间从塾童《古文观止》选本见归氏文数篇,心独异之,思窥其全稿,而湖南书肆中无有,托书贾购之吴门以来,乃掇录其可喜者,以鄙意评骘且叙论焉。后以此本得名京师,世之谈古文家者,皆以余独宗仰归氏,得桐城姚姬傅氏《类簒》之绳墨,争欲观其钞本。邑子杜君仲丹欲借此本刊刻行之,余弗许也。

盖近时为古文以仿归氏,故喜为闲情眇状,摇曳其声,以取姿媚,以为归氏,学《史记》之遗,而文章始衰矣!余是以有《史记别钞》之选,欲正之也。韩子云:“文无定体。”推其是而已。又曰:“辞不备,不可以成文。”又曰:“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后百余年宋有欧阳予宗韩子为古文,而风神独妙,又非韩之所有。余以身居野逸,为文不免类欧,且喜且惭。归氏特与我同,此性质耳焉,可为天下倡乎!欧有旧本,韩文珍之如异宝,而为文辄不类之,真豪杰矣,是可师也。余拟刊《史记》本,此姑置之,世有知古文之道者,虽不喜归氏可也。同治八年(1869)秋,八月中秋前之六日,柈湖乐生翁记尾。)

                      今译 

我已经给归有光的文集写了一篇序言,三年后的甲辰(1844)岁,拿了它的文集及我的序文来到京师。同科朋友武陵人杨性农,从我那里借去,阅读了数日。瑞安人项傅霖来访问我,他从杨性农那里看见过这本书,藏在袖子里带过来,而请求钞录这本书的序言和目录。因为我说过京师闻名的能通晓古文的,有江南梅曾亮这个人。又过了数日,我回访项傅霖,而梅曾亮先生也刚好来到他住处,因此我们相见于项家,我从此开始认识梅曾亮先生。梅曾亮先生已经看见了我这本书,因此把这件事告诉了朱琦御史,邵懿辰舍人,王锡振户部,这些人都是京师研究古文的学者。这些人都来认识我,都因为这本书的缘故,观看古人的文章,而摘录出他们文章中最让人喜爱的篇章,不时地就手而读之,这是学者经常要做的事。

我的别钞归氏之文者也由此,而京师的人,争相传话,认为很奇异,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在京的举子,都以科场文章互相标高,而说古文的,本适宜性情爱好特殊的人,不肯用世俗流行的学说自我破坏吗?而现在谈到古文,又都以归氏互相推崇,我特别不知道。梅先生为我说归氏之学,自桐城方苞之后,姚鼐傅氏得其真传,梅曾亮先生是姚鼐的嫡传弟子,而他写出来的文章就与他的老师不同。又说到王锡振户部从广西来到京师,经过洞庭,坐船头吟哦所钞的归氏书,一失手落于水中,曾记忆落水的地方而深深惋惜。难道知道临近洞庭湖的,本来也有私下里喜欢归氏之文的,别钞为书,如我们这些人?

唉!归有光在当时他对于世人的轻重,何如呢?而到现在他的名气已经全盛,用作学者之尊,大家已经都知道师法敬仰他的文章!虽然心不是很诚,喜欢的人还是像阳气助成万物生长之事一样助他,而有人私下里喜欢他的文章,别钞为书像我一样。各位君子看他如同林鸟的鸣叫,而呼唤他的同类。世人常常习于已成风气,趋于大众的羡慕,而当其人之时没有不粗心并且笑话的,我因为这尤其感叹他。道光乙巳(1845)正月二日,吴敏树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傅山遭遇杨升庵:傅山双色批校本《六书索隐》的前世与未来
一分钟了解《尚书》的历史
卷三百八十四 ◎人事部二十五
“书山”“学海”溯源
[转载]《清代名人轶事》清·葛虚存
清代山西布衣诗人吴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