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骨皮
userphoto

2022.10.05 贵州

关注

昨天有粉丝留言要看地骨皮,今天他来了!明天想要了解什么药材,请在留言区告诉我,给您安排哦!

别名

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根、苟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齿牙根、红耳堕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红榴根皮、狗地芽皮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吐血,衄血,血淋,内热消渴,痈肿恶疮。用于肺热咳嗽、气喘,或痰中夹血等症。邪热袭肺,肺失肃降,则上逆而为喘咳;热伤肺络,络损则血溢,夹于痰中,则为痰中有血丝。地骨皮能清泄肺热,肺热除则肺气清肃,喘咳等症自可减除,常与桑白皮等同用。用于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等症。地骨皮入血分而凉血,故亦可用于吐血、衄血等症,可与白茅根、侧柏叶等配用。用于阴虚发热等症。地骨皮善于退虚热,对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症,尤为适宜,常与青蒿、鳖甲、白薇等药配用。

地骨皮与丹皮,都能凉血疗虚热,用于阴虚发热。但地骨皮能清泄肺热;而丹皮能清泄肝热,且能清血分实热,又可活血散瘀。这是两药主要不同点。

关于治疗阴虚发热方面,前人有“丹皮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治有汗之骨蒸”的说法,但现在临床上没有如此严格的区分,且在用于阴虚发热时,不论有汗或无汗,两药都可以同用。

枸杞的根,叫枸杞根,功与地骨皮(枸杞的根皮)相似。枸杞根在上海地区草药店有售,常用于肺结核潮热、低热不退及高血压等症,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来源

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

干燥根皮,呈筒状或槽状,短小,长3~10cm,宽0.5~1.5cm,厚0.1~0.3c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以块大、肉厚、无木心与杂质者为佳。

炮制

拣去杂质及木心,略洗,晒干,切段。

经方选

1.地骨皮散《经验方》

治肠风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凤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黄色)。捣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服。忌油腻。

2.枸杞散《圣济总录》

治痔疾:枸杞根、地龙(捣)。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捣罗为末,每秤一两,别入地龙末一钱,和匀,先以热虀汁洗煠患处,用药干掺,日可三次用。

3.地仙散《本事方》

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一两,甘草(炙)一分。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

4.枸杞汤《千金方》

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门冬二升,小麦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

5.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6.地骨皮饮《圣济总录》

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锉)、土瓜根(锉)、栝楼根(锉)、芦根(锉)各一两半,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

7.地骨皮汤《兰室秘藏》

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之。

8.地骨皮散《普济方》

治消渴,体热烦躁:地骨皮1两,栝楼根1两,芦根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心),赤茯苓3分,生干地黄1两,黄芩3分上为散。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小麦100粒,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文献摘录

1.《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性寒无毒,入肺肾二经。疗在表无定之风邪,退传尸有汗之骨蒸,除热清肺,止嗽解渴,凉血凉骨,利二便。去骨用。

按∶地骨皮即枸杞根也。故均入肾,又入肺者,盖以其为表则其用在表,肺主皮毛,所以入二经。功用与枸杞相同。

2.《本经逢原》

地骨皮,枸杞根也,三焦气分之药。下焦肝肾虚热、骨蒸自汗者宜之。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人但知芩、连治上焦之火,知、柏治下焦之火,谓之补阴降火。不知地骨之甘寒平补,有益精气退邪火之妙。时珍尝以青蒿佐地骨退热,屡有殊功。又主骨槽风证,亦取入足少阴,味薄即通也。《本经》主五内邪气,周痹风湿,轻身不老,取其甘淡化热,苦寒散湿,湿散则痹着通,化热则五内安。其气清,其味薄,其质轻,诚为修真服食之仙药。

3.《本草易读》

苦,寒,无毒。入足少阴、手少阳经。退热除蒸,解渴凉血,坚筋助骨,益精祛痹。退传尸有汗之骨蒸,祛在表无定之风邪。除骨槽之风病,疗金疮之折伤,降肺胃之伏火,解肾肝之虚热。善漱齿衄,亦止吐血处处有之。苗叶如石榴而软薄,茎高三五尺作丛。六七月小红紫花,结实如枣核,生青熟红灵诸处,并是大树,子圆如樱桃。

4.《本草害利》

〔害〕中寒者勿用。

〔利〕甘淡而寒,凉血清三焦,降肺中伏火,除肝肾虚热,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主传尸有汗之骨蒸。去风邪者,肝有热则风自内生,热退则风息,与外感之风不同。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感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惟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故以青蒿佐之。地骨皮退热,屡有奇功,尽扶精气充足,而邪火自退。何得以芩、连、知、柏之苦寒,而伤元气哉。鲜地骨皮汁。治吐血尿血。天精草。苦甘凉,清上焦心肺客邪,代茶止消渴。

〔修治〕冬采根,春夏采叶茎实,凡使根,掘得,以东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以熟甘草汤浸一宿,焙干用。

5.《本草述》

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痫,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

6.《要药分剂》

丹溪云,地骨皮能治风者,肝肾同治也;肝有热则自生风,与外感之风不同,热退则风自息。夫地骨皮本非入肝之药,丹溪云然者,以肝肾同位而同治,骨皮既能退肾家虚热,则龙火不炽,雷火亦平,自能息肝热所生之风,虽不入肝经,而肝风亦并治也。且骨皮入肾、三焦二经之外,不入肝,更不入肺,即肺中伏火亦能降泄,则不必疑于肝风之不能息也。总之,肾药兼治肝,乙癸同源也。肾药兼治肺,金水相涵也。

7.《药品化义》

地骨皮,外祛无定虚邪,内除有汗骨蒸,上理头风,中去胸胁气,下利大小肠,通能奏效。入泻白散,清金调气,疗肺热有余咳嗽;同养血药,强阴解肌,调疮痘不足皮焦。以其性大寒,酒煎二两,治湿热黄疸最为神效。牡丹皮能去血中热,地骨皮能去气中之热,宜别而用。

8.《本草新编》

地骨皮,非黄柏、知母之可比,地骨皮虽入肾而不凉肾,止入肾而凉骨耳,凉肾必至泄肾而伤胃,凉骨反能益肾而生髓,黄柏、知母泄肾伤胃,故断不可多用以取败也,骨皮益肾生髓,断不可少用而图功。欲退阴虚火动,骨蒸劳热之症,用补阴之药,加地骨皮或五钱或一两,始能凉骨中之髓,而去骨中之热也。

本内容以《中国药典》为基准,参考《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等文献资料,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小编水平有限,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 地骨皮能治疗哪些疾病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每日一中药——地骨皮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地骨皮,原来是“滋肾补肝要药”枸杞的根
地骨皮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